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奥扎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60例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目前缺乏有效方法。本院于1999年1月至2004年9月应用丹奥和低分子肝素治疗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对象病例选择为起病72h内,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40~78岁,平均 相似文献
12.
13.
14.
湖北土家族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患者的mtDNA1555位突变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进一步证明遗传因素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AAID)发生中的作用。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湖北恩施市聋校学生及恩施市医学部分散发病例,对确诊为AAID的48例患者,采用外周血作PCR-RFLP分析,对照组为当地20例正常土家族人。研究发现:48例AAID患者中,6例具有mtDNA1555G均质性突变。10例具有异质性突变,而对照组均无此空谈。本文首次报道了该位点的异质性突变。 相似文献
15.
由于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开颅减压手术创伤大 ,对脑组织损伤严重 ,近年来多采用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 1997年 7月至 2 0 0 1年 9月 ,我们在进行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中 ,改单孔直管引流为四侧孔直管引流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同期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75例 ,均经 CT扫描确诊 ,分为两组。治疗组 38例 ,男 2 9例 ,女 9例 ;年龄 33~ 71岁 ,平均 5 0 .6岁 ;起病时间为 6~ 48小时。对照组 37例 ,男 2 8例 ,女 9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5岁 ,起病时间为 6~ 48小时。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46例语前聋患儿连接蛋白30(Connexin30,Cx30,GJB6)基因del(GJB6-D13S1830)突变。方法收集46例散发的语前聋患儿及听力正常健康对照30例血标本,提取DNA后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方法,筛查Cx30基因del(GJB6-D13S1830)突变。结果Cx30基因存在del(GJB6-D13S1830)杂合突变3例,余患儿及听力正常者无此突变。结论Cx30基因del(GJB6-D13S1830)突变可能是导致语前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丁卡因胶浆在纤维喉镜检查中局部麻醉的效果。方法:拟行纤维喉镜检查的患者2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给予盐酸丁卡因胶浆麻醉,喷雾给药3次;对照组115例,给予1%丁卡因溶液麻醉,喷雾给药3或4次。检查效果分为优、良、差和其他4种。结果:治疗组麻醉效果优97例(81.0%),良15例(12.5%),差8例(6.7%);对照组麻醉效果优78例(67.8%),良26例(22.6%),差11例(9.6%)。两组达“优”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23,P<0.05)。结论:盐酸丁卡因胶浆在纤维喉镜检查中麻醉效果优于1%丁卡因,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6例有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的语前聋患儿GJB6基因del(GJB6-D13S1830)突变。方法:将有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的6例散发语前聋患儿及听力正常对照10例血样,提取DNA后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方法,筛查GJB6基因del(GJB6-D13S1830)突变。结果:经PCR分析,有3例患儿GJB6基因存在del(GJB6-D13S1830)杂合突变,其余患儿及听力正常者无此突变。结论: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与GJB6基因del(GJB6-D13S1830)杂合突变协同作用可能是导致语前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66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患者的线粒体DNA1555位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 mt DNAA15 5 5 G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 (AAID)有关。通过调查采集了 6 6例 AAID病例 ,采外周血作 PCR- RFL P分析 ,对照组为 30例正常人 ,分析 mt DNAA15 5 5 G突变在 AAID中的作用。研究发现 :6 6例AAID患者中 ,14例具有 A15 5 5 G突变 ,而其余的 5 2例和对照组均无此突变。这表明 mt DNAA15 5 5 G突变是人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遗传易感性的分子基础之一 ,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在 AAI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