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基于牙齿三维扫描模型获得全冠牙齿预备体模型数据的方法.方法:借助计算机图形学、计算几何和口腔数字化技术,构建Windows环境下的软件,对扫描得到的牙齿模型进行参数化处理,先后通过确定冠中心线、提取冠边缘线、识别(牙合)面特征、标识(牙合)面功能区、设定预备体参数及最终预备体生成等步骤,完成基于参数约束的全冠数字化牙体预备.结果:通过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生成的数字化预备体进行多截面(牙合)向聚合度和肩台宽度测量,结果与设计值偏差较小.结论:数字化牙体预备获得的预备体满足设计要求,为开发牙体预备操作新模式,实现自动牙体预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为了寻求更佳的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析和探讨在传统手术切除基础上联合肝叶切除术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抽取55例于2009年3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在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遵循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上在实施肝外胆道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的同时行肝叶切除术,而对照组患者则仅给予肝外胆道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比较不同手术方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的差异。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6月、1年、2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占据优势,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给予肝外胆道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的同时行肝叶切除术,疗效显著,明显提供患者中位生存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构建人Wilms瘤基因1(WT1)重组腺病毒载体Ad5/F35并鉴定。方法运用不同病毒滴度的Ad5-EGFP和Ad5/F35-EGFP感染黑素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用荧光显微镜检测EGFP的表达,选择对DC感染率高的腺病毒;同源重组构建Ad5/F35-WT1腺病毒载体,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WT1的表达。结果在相同滴度下,腺病毒载体Ad5/F35的感染优于Ad5;成功构建了Ad5/F35-WT1重组腺病毒,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FCM证实该病毒能有效介导WT1在DC中的表达。结论 Ad5/F35-WT1重组腺病毒能将WT1基因成功导入DC并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价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病变的价值.方法 采用覆膜支架治疗1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病变,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6例,术后1年行全脑血管造影随访和临床随访.结果 11例患者中,成功应用覆膜支架治疗9例,成功置入覆膜支架的9例患者,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完全消失,临床症状逐渐好转,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8例,结果显示病变消失,责任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 覆膜支架在处理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或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方面,有治疗成功率高,疗效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克银Ⅰ号方对银屑病患者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克银Ⅰ号方组)和对照组(阿维A胶囊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处蜡块包埋表皮中促凋亡基因Fas、bax的表达变化。结果两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促凋亡相关基因Fas、bax的转阴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克银Ⅰ号方对银屑病治疗有效;可影响银屑病患者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bax的表达。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D)对宫内窘迫致胎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时NF-κB的影响.方法 足月胎鼠80只,体质量4.74 ~4.8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空白对照组、PHCD组、ALI组、ALI +PHCD组.采用钳夹孕鼠两侧子宫角血管的方法建立宫内窘迫模型,ALI+PHCD组在建立宫内窘迫模型前30 min予孕鼠肌注PHCD(2 mg/kg),PHCD组给孕鼠肌注等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剖宫取出胎鼠后立即断头,收集胎鼠外周血行血气检测、肺湿/干质量比值(W/D)测定,HE染色观察胎鼠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测定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NF-κB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ALI组血酸碱度(pH)、氧分压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I+ PHCD组上述指标高于A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LI组二氧化碳分压、乳酸(lactic acid,Lac)、W/D、TNF-α、IL-6含量、NF-κB mRNA表达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ALI+ PHCD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ALI组(P<0.05).ALI+ PHCD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AH组减轻.结论 PHCD可能是通过抑制肺组织NF-κB活化,减少TNF-α、IL-6的释放,降低炎性反应,从而减轻宫内窘迫导致胎鼠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探讨对胆囊结石病患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50例为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对照组,以及余下50例为接受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患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疗效,均未在术中转开腹手术;观察组病患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对照组病患相比没有显著数据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4周血清白蛋白以及体重指数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患术后胆管损伤、胆管残余结石、胆汁反流性胃炎、腹泻、腹胀等并发生发病率为4.00%(2/50),和对照组16.00%(14/50)的并发症发病率相比显著较低(P0.05)。结论:为胆囊结石病患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8.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发展为Ⅱ型呼吸衰竭的风险明显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被广泛运用于AECOPD患者来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延缓肺功能进一步恶化,但是BiPAP在该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仍存在着争议。目的系统评价BiPAP对于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pringer、Medlin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BiPAP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10-01。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所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提取第一作者、国家、人群特征、年龄、样本量、试验组及对照组的干预方式、试验组干预频率和时长、评价指标〔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RR)、气管插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信息。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使用哥本哈根临床试验中心开发的TSA v0.9完成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其中4篇为高质量等级文献,6篇为中等质量等级文献。试验组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H值〔MD=0.04,95%CI(0.03,0.04),P<0.05〕、PaCO2〔MD=-7.22,95%CI(-8.20,-6.24),P<0.05〕、PaO2〔MD=6.23,95%CI(5.31,7.14),P<0.05〕、干预24 h内和24 h后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RR〔MD=-3.85,95%CI(-4.36,-3.35),P<0.05〕、气管插管率〔RR=0.50,95%CI(0.32,0.78),P<0.05〕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腹胀发生率〔RR=5.95,95%CI(1.79,19.77),P<0.05〕、面部皮肤受损发生率〔RR=8.04,95%CI(1.92,33.76),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得出了肯定的结论,即BiPAP治疗能明显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H值、PaCO2、PaO2、RR和气管插管率。结论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呼吸性酸中毒和缺氧状况,降低气管插管率,但BiPAP治疗可能会提高如腹胀、面部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改良急诊床旁肺部超声评估(BLUE)在ICU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肺实变、肺不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6月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住的疑似急性呼吸困难肺实变、肺不张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入住ICU后完成传统BLUE方案、改良BLUE方案检查,传统BLUE方案由彩超室医生独立完成及诊断,传统BLUE方案包括上蓝点、下蓝点、膈肌线、PLAPS点;改良BLUE方案由笔者医院ICU医生独立完成并诊断,改良BLUE方案检查:在传统BLUE方案基础上增加了后蓝点。上述检查完成24h内行胸部CT和X线胸片检查,以胸部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重症肺改良BLUE方案和传统BLUE方案检查结果、X线胸片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效能。结果:56例患者112侧肺部中,经胸部CT检查诊断肺实变及肺不张85侧(75.89%),改良BLUE方案检查诊断有81侧(72.30%),传统BLUE方案检查诊断有63侧(56.25%),X线胸片诊断35侧(44.64%);经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改良BLUE方案与胸部CT检查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9),传统BLUE方案与胸部CT检查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4),X线胸片与胸部CT检查的一致性最差(Kappa=0.21)。改良BLUE方案诊断肺实变及肺不张的敏感度为94.11%,特异性为96.29%,诊断准确率为94.64%,阳性预测值为98.76%,阴性预测值为83.87%;BLUE方案诊断肺实变及肺不张的敏感度为65.88%,特异性为74.07%,诊断准确率为67.85%,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40.81%,与胸部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胸片诊断肺实变及肺不张的敏感度为41.18%,特异性为44.44%,诊断准确率为41.96%,阳性预测值为70.00%,阴性预测值为19.35%,与胸部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超改良BLUE方案用于ICU急性呼吸困难的肺实变患者中诊断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传统BLUE方案检查和X线胸片检查(P<0.05)。结论:改良BLUE方案用于ICU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肺实变、肺不张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性,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0.
脑缺血耐受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不单是缺血,其他一些因素,如缺氧、低温、药物等也可引起脑对缺血的耐受;不同的缺血耐受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保护作用。兴奋性氨基酸、炎症、应激蛋白、凋亡以及一些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脑缺血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