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胃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表型变化及相关蛋白,讨论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运动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制备半夏泻心汤药物血清,以去离子水灌胃所得血清为对照。取对数生长期的ICC,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低浓度组(5%半夏泻心汤药物血清)、中浓度组(10%半夏泻心汤药物血清)和高浓度组(20%半夏泻心汤药物血清),分别给予相应药液,于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后进行指标检测。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ICC标记蛋白c-kit/α-SMA、c-kit/desmin和c-kit/SMMHC表达,镜下观察半夏泻心汤对小鼠ICC表型维持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CC中钙离子通道蛋白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phosphate receptors,IP3R)、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磷脂酶C(phospholipases C,PLC)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低浓度和中浓度组相比,高浓度组c-kit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α-SMA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1),SMMHC表达和desmin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与药物干预24小时、48小时组相比,12小时组c-kit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48小时组相比,12小时组α-SMA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24小时相比,12小时组α-SMA、desmin和SMMHC平均灰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药物组IP3R、RyR、PLC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20%半夏泻心汤药物血清干预12小时能显著增强ICC表型的维持,加强c-kit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钙库受体蛋白IP3R、RyR、PLC表达水平,进而影响相关离子通道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及配伍特点。方法 83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空白对照组、全方组、酸味组、苦味组、辛味组、甘味组、阳性药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各10只,模型组13只。采用4%乙酸灌肠法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24小时后给药,全方组大鼠每日给药量为900 mg/kg,酸味组270 mg/kg,苦味组235 mg/kg,辛味组340 mg/kg,甘味组110 mg/kg,阳性药组300 mg/kg,以10 mL/kg大鼠体质量的容量灌胃给药,每日2次,连续7天。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灌以等量生理盐水。通过疾病损伤指数(disease damage inde, DAI)对疾病模型进行评分,黏膜病理损伤通过结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 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结肠组织神经肽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胃饥饿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  相似文献   
53.
<正>麦冬味甘,性微苦微寒,功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热病后期热伤津液、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和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等证。《神农本草经》将麦冬列为上品,称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麦冬者共5方。不过,古今剂量换算有别,仲景方中麦冬均以体积计量,这直接导致其用药  相似文献   
54.
临床疗效是经方的生命力所在,临床研究是经方现代应用研究的主体。围绕诊疗方式、拓展范围和疗效评价三个方面,分别提出病证结合,适应时代;紧扣病机,拓展运用;科学设计,评价疗效等研究思路。经方力专效宏,必然有其客观生物学基础。基础研究是经方现代应用的强有力支撑。围绕作用机制、配伍规律和加减化裁三个方面,分别提出病证结合,以方应病;拆方依法,法依病机;组方变化,重在方元等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5.
患者男,55岁,以"左眼视力进行性下降两年余"为主诉就诊,1年前因左眼视力下降,就诊考虑"左眼视网膜脱离",未予以特殊处理。再次就诊行眼部超声检查提示玻璃体腔内可见椭圆实性低回声,左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图1);眼眶CT平扫(图2)示"左眼玻璃体内见结节、斑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界欠清晰,考虑脉络膜黑色素瘤可能",建议患者尽快行左眼球摘除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探讨活血益气方及其拆方含药动物血清对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pcDNA3.1-VEGF165重组质粒,并瞬时转染至HUVEC,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激活细胞模型.同时,制备活血益气方及其拆方含药动物血清,作用于转染后的HU-VEC,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Griess反应法测定细胞上清NO的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eNOS的表达.结果 活血益气方不仅可以促进转染后HUVEC表达VEGF蛋白,还可以促进其分泌NO及eNOS.活血方和益气方单用均可以促进转染后HUVEC细胞分泌NO,但对eNOS的分泌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活血益气方对VEGF信号通路具有促进作用.活血方药和益气方药在这方面均起主要作用,全方作用优于拆方各组.活血益气方治疗性血管生成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内皮细胞分泌NO,从而促进内皮细胞迁移,提高血管通透性有关.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等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研究初步评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综合治疗科住院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在家属陪同及医师的指导下,分别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生活质量调查问卷(EORTCQLQ-C3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等调查量表,并对各量表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56例患者入组。所有患者中,18例有抑郁倾向,24例有焦虑倾向,16例焦虑合并抑郁。分析显示,有心理障碍组,除认知功能外,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功能评分明显较无心理障碍组低,而SCL-90评分及疲倦、疼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经济困难等方面,有心理障碍组评分较无心理障碍组明显升高。患者SAS、SDS评分与整体生活质量呈负相关,而与患者的症状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比例较高,且心理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主诉症状较多或者自觉生活质量较差的患者,需要更多地关注其心理状况,必要时进行一定的干预,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9.
田晓燕  刘涛  魏静  陈萌  朱磊  徐佩 《眼科新进展》2014,(11):1062-1064
目的 观察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经眼科相关检查确诊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32例34眼,均接受Ranibizumab(10mg?mL-1) 0.05mL玻璃体内注射,22眼采用1+PRN方案,另12只较为严重眼行3+PRN方案注射,使用国际标准糖尿病早期治疗研究(EDTRS)视力表检查,术前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压、OCT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随访3~11个月,分别于术后1周、2周、1个月、以后每个月观察黄斑OCT、视力、眼压,必要时查FFA、ICGA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眼注射(2.17±1.05)次,随访3个月、6个月时ETDRS视力分别为(34.37±12.75)个字母、(38.06±11.38)个字母,较治疗前分别提高(5.63±3.17)个字母、(9.27±5.01)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治疗后1个月,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基底部宽度、高度分别为(2001.83±90.71)μm、(347.23±63.73)μm,与治疗前(385.63±92.5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治疗后1个月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为(336.90±82.11),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随访期间未发现全身及眼部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能明显缩小病灶,消退黄斑水肿,相应改善视功能,OCT检查测量CNV生物学参数具有无创、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优点,是一种重要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60.
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常住人口麻疹抗体水平.方法 2012年在北京市城区和郊区选择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10个年龄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共2125名.采用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麻疹患病史、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并采集静脉血5 ml.使用ELISA检测研究对象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调查对象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4.71%(1800/2125),标化阳性率为88.07%,抗体水平中位数为960.46 IU/L.不同年龄组人群中,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 =341.60,P<0.01;H=216.27,P <0.01),其中,1岁以下婴儿最低,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中位数分别为43.06% (90/209)、185.80 IU/L;1 ~4岁和5~9岁儿童较高,分别为97.31%(181/186)、96.46%(218/226)和2448.81、1910.72 IU/L;15岁及以上人群抗体阳性率在81.98% ~90.14%之间,抗体水平在744.38 ~ 1474.84 IU/L之间.本市人口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分别为82.45%(883/1071)、899.82 IU/L,低于流动人口的87.00%(917/1054)和1166.19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1,P<0.01;U =538 704.00,P<0.01).既往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分别为91.95%(891/969) 、1443.11 IU/L,高于既往未接种疫苗和免疫史不详的人群[分别为32.95(57/173)和127.33 IU/L,86.67%(852/983)和923.73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92,P<0.01;H=202.11,P <0.01).结论 北京市常住人口中,1~9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发生大范围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风险较小,<1岁婴儿和15 ~ 40岁本市和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