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8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27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14篇 |
内科学 | 41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134篇 |
预防医学 | 100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37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35篇 |
肿瘤学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结合临床症状和血清检查,探讨超声在IgG4相关性颌下腺炎(IgG4-related submaxillaritis,IgG4-RS)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0例(15处病灶)经病理确诊的IgG4-RS患者的超声表现和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颌下无痛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实施前后患者依从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服药重要性的认知,从而提岛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自知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相关疾病明显增多,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其中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四大杀手”之一。老年痴呆症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老年痴呆症根据其病因主要分为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血管性痴呆)、及因前两种疾患引起的混合性痴呆三大类。在所有受到痴呆症影响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学教师资讯素养与任课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便利整群抽样法,对我校54名在岗医学教师资讯素养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该54名教师执教的1087名在校学生进行任课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探讨医学教师资讯素养与任课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医学教师资讯素养(50.45±0.55)分与任课教师工作满意度(86.62±0.69)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资讯素养及各维度与任课教师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P<0.01),且信息能力对任课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最大.[结论]建议学校管理者重视提高任课教师资讯素养,提高学生对任课教师工作满意度,促进学生及学校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所致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形态和神经元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表达变化。方法: 用CUMS法刺激大鼠建立抑郁模型。取CUMS后2周,4周,6周大鼠海马组织,以未经刺激的大鼠海马组织为对照组,利用免疫荧光技术以及RT 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GR表达的分布和GR mRNA的表达;采用MRI和HE染色观察海马形态结构。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照组可见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区细胞GR表达丰富,荧光强度较高,表达GR的细胞排列紧密有序,形态饱满。与对照组比较,随着应激时间的增加,模型组大鼠海马各区GR的荧光表达强度依次减弱,GR阳性细胞数量减少,形态趋向紊乱。GR免疫反应细胞计数显示模型组海马GR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T PCR显示模型组海马组织GR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形态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2周,4周,6周模型组大鼠海马细胞排列逐渐紊乱,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形态不规则。结论: CUM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内GR表达明显减少,此可能为大鼠海马神经元受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病例资料病史患者住院号:9101×××,女性,49岁,缝纫工,右利手。因主诉"垂头1年,四肢近端无力7个月"于2015年10月20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我院)神经内科。曾于2015年6月19日因主诉"垂头8个月,四肢近端无力3个月"入住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现病史2014年10月患者在长时间坐位缝纫后出现颈部肌肉酸痛,左右转头有僵硬感,数日后出现伏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国内外研究已表明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R1)可作为多种疾病治疗的药物靶点。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为发病率较低的结外淋巴瘤,但侵袭能力强,应用现有的手段治疗后整体预后极差,亟须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目的 了解S1PR1在PT-DLBCL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1PR1的表达与PT-DLBCL预后的关系,探讨鞘氨醇-1-磷酸(S1P)/S1PR1作为该病治疗靶点的潜力。方法 收集1994年5月-2016年3月云南省肿瘤医院PT-DLBCL病理蜡块37例,随机选取普通结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理蜡块37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比较S1PR1在PT-DLBCL和普通结内DLBCL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收集37例PT-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1PR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37例PT-DLBCL组织中,S1PR1表达阳性20例(54.1%)、阴性17例(45.8%)。37例普通结内DLBCL组织中,S1PR1表达阳性11例(29.7%)、阴性26例(70.3%)。PT-DLBCL组织中S1PR1阳性表达率高于普通结内DLBCL组织(χ2=4.497,P=0.034)。37例PT-DLBCL患者中,20例S1PR1阳性表达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21.9±4.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1±2.3)个月,17例S1PR1阴性表达者中位OS为(71.9±9.6)个月、中位PFS为(64.6±10.9)个月。S1PR1阳性表达者3、5年总生存率(15.0%、10.0%)低于S1PR1阴性表达者3、5年总生存率(52.9%、35.3%)(χ2=10.971,P=0.001);S1PR1阳性表达者3、5年无进展生存率(5.0%、0)低于S1PR1阴性表达者3、5年无进展生存率(35.3%、23.5%)(χ2=15.833,P<0.001)。结论 S1PR1在PT-DLBCL中阳性表达率较普通结内DLBCL高,且其表达率高低与PT-DLBCL预后情况相关,S1P/S1PR1具有作为该病治疗靶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的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血流动力学超声改变。
方法 经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和(或)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CVST患者48例,分别行双侧颈内静脉超声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多发
CVST患者双侧颈内静脉内径及平均流速,单纯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患者各项结果双侧平均值,计算
血流量,并选取正常对照组28例,各项检查结果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结果 多发CVST组患侧吸气相及呼气相颈内静脉内径无显著变化(P =0.398),多发CVST组健侧、上
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双侧及健康对照组双侧颈内静脉内径吸气时增宽,呼气时变窄,差异有显著性;
多发CVST组患侧颈内静脉内径较多发CVST组健侧(P =0.009)、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 =0.02)及对
照组(P =0.006)颈内静脉内径变窄,差异有显著性。多发CVST组患侧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小于多发CVST
健侧(P =0.006)、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 =0.005)及对照组(P =0.001);颈内静脉平均流速低于多
发CVST健侧(P =0.015)、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 =0.019)及对照组(P =0.011);颈内静脉的血流量
也低于多发CVST健侧(P =0.011)、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 =0.028)及对照组(P =0.008),差异具有
显著性。
结论 多发CVST患者患侧颈内静脉内径随呼吸相无明显变化,且患侧颈内静脉血流量减低。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