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02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04篇
综合类   343篇
预防医学   1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1篇
中国医学   181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24(IL-24)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研究IL-24融合蛋白对人小肠癌细胞(HIC)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用PCR从质粒TRAP-hIL-24中扩增人 IL-24 cDNA片段,并将该片段插入DGEX-KG 原核表达载体中,实现插入基因的融合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提取并纯化IL-24融合蛋白,以不同浓度与 HIC细胞共培养72 h,同时设立相应浓度梯度的GST蛋白组、HIC细胞对照组及空白孔,采用MTT法检测各组人小肠癌细胞的体外增殖结果:酶切结果证实,成功地构建了pGEX- KG-IL-24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稳定的表达,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 同预期值相一致,融合蛋白为Mr53 000,GST 蛋白为Mr29 000.IL-24融合蛋白以浓度依赖性的关系抑制HIC细胞的生长,并且在20和40 mg/L时的抑制率明显高于GST蛋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KG- IL-24,并在E.coli BL21中表达.IL-24融合蛋白对HIC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肝病患者医院内感染菌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0年5月肝病患者医院内感染菌82株进行分析。结果:8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为78.05%,革兰阳性菌为21.95%,且以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病原微生物对于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平均耐药率分别为76.78%、42.37%、38.09%、28.89%、24.13%;而代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较为敏感。结论:肝病患者特别是重型肝炎、肝硬 化、肝癌并发医院内感染,且医院内感染菌种多,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993.
精子活力低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精子活力是反映精子质量的重要参数。临床治疗精子活力低下的前提应建立在精子活力低下病因诊断上。我们从 1992~ 1995年来院就诊的不育症病人中 ,抽出有完整临床资料者共 140 9例 ,对其中386例 (占 2 1.5% )精子活力低下病人的病因及分类作一分析和探讨。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根据WHO标准 ,从 140 9例男性不育患者中筛选出精子活力低下 386例 ,分别来自无锡南长医院150例 ,上海仁济医院 2 36例。年龄 2 4~ 4 8岁。不育婚龄 1.5~ 2 1年。二、研究方法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注重病人主诉和追问与不育有关的全身性疾病病史、手术史 ,…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在鼻息肉中感染亚型的分布及其在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204例鼻息肉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37种HPV亚型检测和病毒分型,对照组为36例正常鼻腔黏膜组织。结果鼻息肉组中HPV总阳性率为40.2%(82/204),对照组均为阴性(0/36),鼻息肉组HPV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以HPV11亚型为主(45.28%);HPV感染与鼻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次数及其高、低危亚型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与HPV感染相关,鼻息肉组织中HPV高、低危亚型均可感染,但以低危亚型(HPV11型)为主;鼻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次数与HPV及其高、低危亚型感染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绞痛分级及短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UA患者64例(UA组)和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比较不同分级心绞痛患者及健康对照者NT-proBNP水平,并观察比较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UA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血浆NT-proB-NP水平亦相应增高(P〈0.05)。NT-proBNP阳性亚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阴性亚组(P〈0.05)。结论血浆NT-proBNP与UA的临床严重程度相关,并对短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整体护理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的现代护理工作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 ,常常遇到护士缺乏牢固的专业信念和价值观、护士队伍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和整体护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结构的缺陷等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实现新旧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 ,必须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即护生的学校教育 ,在岗护士的继续教育和突出人才的培养。从护生一入院就开始进行分阶段、分层次有目标的全方位的业务素质和整体护理观念的培养 ,为全面深入开展整个护理工作乃至整个护理事业造就一代德才兼备的护理工作和护理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可弯曲电子内科胸腔镜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6月,对应用尖端可弯曲电子内科胸腔镜(LTF-240型)检查并确诊的9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患者镜下主要表现为胸膜充血水肿,粟粒样结节,单发或多发结节;伴坏死的结节;有较多的纤维条索状的黏连带;包裹性胸腔积液;脓苔。内科胸腔镜检查确诊阳性率为87.0%,92例胸腔镜检查仅1例出现胸膜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可弯曲电子内科胸腔镜检查对临床上不能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是一项安全、有效、易操作、确诊率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肺癌临床病理及探讨痰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的优势。方法332经组织学确诊为肺癌患者中275例行痰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332例肺癌中,鳞癌及腺癌最常见。275例行痰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检查的肺癌中,阳性199例(72.4%);各型肺癌中,液基薄层细胞学对鳞癌及小细胞癌效果较为理想,阳性检出率分别达75.3%、73.6%。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较传统制片术有很大的优势,在肺癌早期诊断及年老体弱难以接受创伤性检查的患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瘀血舌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瘀血舌象与血气分析、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 :按舌象变化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瘀血舌象组和非瘀血舌象组 ,并进行临床病情程度判断 ,在入院24h内作血液气体分析。结果 :瘀血舌象组患者临床病情较非瘀血舌象组为重 ,并发肺心病例数较非瘀血舌象组多 ,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瘀血舌象组患者 pH ,PaCO2 和SaO2 较非瘀血舌象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或P<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瘀血舌象组病情较非瘀血舌象组重 ,PaCO2 的升高与SaO2 的下降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瘀血舌象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望舌苔是中医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代对舌苔的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其目的是通过现代医学手段使舌苔诊断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本文就10年来有关舌苔形成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别从舌苔形成的形态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表皮生长因子;细胞凋亡;促凋亡基因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