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其致残率、致畸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壮医药以其独特治疗方法,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疗效显著。文章介绍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理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壮医立体综合疗法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322.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患儿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并寻找与非TMA的LN患儿临床及病理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2月—2021年12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的12例合并TMA的LN患儿为TMA组,选择同期住院行肾活检的24例不合并TMA的LN患儿为非TMA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结果等情况。结果12例LN合并TMA的患儿中,8例(67%)伴有高血压,3例(25%)发展为慢性肾脏病5期。与非TMA组比较,TMA组肾小管间质损害较重,发病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更高,胆固醇水平更高(P<0.05)。两组在新月体比例、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合并TMA患儿高血压比例高,肾小管间质损害较严重,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较高,有较高水平的胆固醇。  相似文献   
323.
背景:近20多年来利妥昔单抗(RTX)应用于儿童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的治疗较其他免疫抑制剂有更好的疗效,但仍需要积累不良事件的报告情况。 目的:了解儿童SSNS应用RTX治疗后的不良事件。 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Scopus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6月26日,以SSNS、RTX构建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式。同一篇文献初筛、全文筛选和证据提取均由2人完成,有争议和不确定的文献由第3人复核。纳入至少1组干预措施使用RTX治疗1~22岁SSNS患儿的研究。 主要结局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共纳入47篇文献(中文5篇,英文42篇),7篇双臂干预研究[RCT 5篇,非随机对照试验2篇]和40篇病例系列报告。RTX组较安慰剂或常规免疫抑制剂(对照组)治疗SSNS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130/184 vs 107/177)、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14/140 vs 9/122)和输液相关反应发生率(19/24 vs 13/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发生率(56/80 vs 4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99, 95%CI:1.23~12.97)。RTX治疗SSNS病例系列报告中,不良事件发生率59%(95%CI:55%~63%),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7%(95%CI:6%~9%),输液反应发生率31%(95%CI:28%~35%),感染发生率21%(95%CI:18%~24%),血清病发生率5%(95%CI:2%~10%),同时报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缺乏的研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9%(95%CI:5%~17%)、缺乏发生率4%(95%CI:2%~10%),针对低IgG血症研究的低IgG血症发生率为51%(95%CI:42%~60%)。 结论:RTX治疗SSNS未增加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和感染的发生率,低IgG血症和血清病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24.
目的?探索脾虚状态下外泌体促肝癌转移的机制。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脾虚组、肝癌组、脾虚肝癌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脾虚组腹腔注射利血平,肝癌组采用肝癌原位移植术,脾虚肝癌组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加肝癌原位移植术。利血平腹腔注射共持续21天,确定脾虚模型建立后再行肝癌原位移植术,术后14天取材。基于模型血浆提取小鼠外泌体并使用电镜、颗粒分析及纳米流式鉴定。以外泌体为变量使用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与侵袭实验、尾静脉肺转移裸鼠模型验证脾虚状态下外泌体促肝癌转移的表型。随后对肝癌组和脾虚肝癌组外泌体进行miRNA测序鉴定差异miRNAs,并分析miRNAs靶向的mRNAs的通路富集结果。结果?与肝癌组比较,脾虚肝癌组小鼠的脾虚积分更高(P<0.0001)及肿瘤体积更大。电镜、颗粒分析及纳米流式结果成功鉴定外泌体。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结果表明脾虚肝癌组外泌体在体外促进了肝癌细胞的转移能力(P<0.0001)。尾静脉肺转移裸鼠模型的活体成像结果表明脾虚肝癌组外泌体在体内促进了肝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外泌体miRNA测序结果表明15个miRNAs在脾虚肝癌组差异表达,其中9个上调(miR-183-3p,miR-1247-5p,miR-543-3p,miR-495-3p,miR-466i-5p,miR-540-5p,miR-125b-5p,miR-214-3p,miR-499-5p),6个下调(miR-6516-5p,miR-450a-3p,let-7g-3p,miR-103-5p,miR-5129-3p,miR-301b-3p)。差异表达miRNAs靶向的mRNAs富集的通路与转移相关(Wnt signaling pathway)。结论?脾虚内环境来源的状态下外泌体通过miRNA-mRNA轴促进肝癌转移。  相似文献   
325.
背景:权威指南和共识均推荐将利妥昔单抗(RTX)应用于儿童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中频复发/激素依赖肾病综合征(FRNS/SDNS)的治疗,但仍存在临床适应证不统一、治疗和随访方案多样等问题。 目的:了解RTX首疗程治疗缓解期FRNS/SDNS随访1年以上复发和激素使用情况结局。 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Scopus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6月26日,以SSNS、FRNS、SDNS和 RTX构建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式。同一篇文献初筛、全文筛选和证据提取均由2人完成,有争议和不确定的文献由第3人复核审查。纳入至少1组干预措施使用RTX治疗1~22岁SSNS患儿的研究。 主要结局指标:RTX干预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首次复发时间,激素累积剂量和停用比例。 结果:符合本文临床结局的文献26篇(RCT 8篇、非随机对照试验 1篇、队列研究8篇、病例系列报告9篇),中文文献1篇,英文文献25篇。基于FRNS/SDNS病例的随访≥1年复发率的9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RTX较对照组复发率下降了78%(OR=0.22,95%CI:0.09~0.53),在FRNS/SDNS+(RTX干预前已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亚组病例中,RTX较对照组复发率下降了67%(OR=0.33,95%CI:0.12~0.94),在FRNS/SDNS-(RTX干预前未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亚组病例中,RTX-(不联用其他并免疫抑制剂)较对照组复发率下降了85%(OR=0.15,95%CI:0.03~0.68)。基于20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RTX复发率42% (95%CI:32%~53%)。基于FRNS/SDNS+随访≥1年首次复发时间的9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首次复发时间9.89(95%CI: 7.14~12.65)月。基于FRNS/SDNS-开始干预至随访≥1年中位首次复发时间的3项研究的 Meta分析显示,RTX(1~2剂)较对照组中位首次复发时间长20 d,中位生存比(MSR)为0.69(95%CI:0.52~0.87)。基于FRNS/SDNS的12个月激素累积剂量减少结局的4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RTX较对照组年激素累积剂量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2,95%CI:-1.49~-0.74)。基于FRNS/SDNS的随访3个月激素停用率的2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RTX是对照组(CNI或CTX)随访3个月激素停用率的14.6倍 (OR=14.62,95%CI:5.43~39.39)。基于FRNS/SDNS+的RTX治疗6个月停用激素率的3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停用激素率68%(95%CI:56%~79%)。 结论:与对照组相比,RTX从随访1年的首次复发时间中获益有限,可从激素减量中获益但不能从停用激素率中获益。RTX治疗FRNS/SDNS随访12个月较安慰剂治疗或空白对照至少可降低88%的复发率,FRNS/SDNS接受RTX治疗随访1年复发率43%。RTX治疗FRNS/SDNS+可获得10个月的无复发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26.
目的:观察壮医验方胃毒清治疗阳证型胴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引起的阳证型胴尹患者90例,随机分为壮药组(壮医验方胃毒清)、西药组(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分散片和克拉霉素分散片)和壮药+西药组,各30例。三组疗程均为10 d。治疗后进行中医症候积分、HP根除率和复发率、胃镜下黏膜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统计、对比及分析。结果:①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壮药组疗效(93.33%,28/30)与壮药+西药组的(96.55%,28/29)相当(P>0.05),但两组均显著优于西药组(72.41%,21/29)(P<0.05)。②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壮药+西药组转阴率(93.10%,27/29)均高于壮药组(80.00%,24/30)和西药组(72.41%,21/29)(P<0.05),而壮药组与西药组的转阴率相当(P>0.05)。③治疗后3个月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壮药+西药组复发率(3.45%,1/29)均低于壮药组(10.00%,3/30)和西药组(24.13%,7/29)(P<0.05),而壮药组与西药组的复发率相当(P>0.05)。④三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复查胃镜,壮药组(86.67%,26/30)与壮药+西药组(89.66%,26/29)胃镜下黏膜疗效相当(P>0.05),且两组的疗效均显著优于西药组(62.07%,18/29)(P<0.05)。⑤在治疗过程中,壮药组和壮药+西药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纯的壮医验方胃毒清治疗HP感染性慢性胃窦炎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HP转阴率、减少HP复发率方面与西药四联疗法的效果相当,在四联方案基础上加用壮医验方胃毒清效果更佳,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