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我国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民居住海拔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5~2016年期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选取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35岁调查对象7510人,有效数据5634人。利用该资料分析居民居住海拔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关系。结果 本调查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35岁居民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为18.7%,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25.1% vs 13.7%,P<0.05)。女性的TC及HDLC水平高于男性(P<0.05)。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调整年龄,性别、民族、体重指数,吸烟、饮酒、教育程度、高血压和糖尿病后发现,居住在3500m以上与高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相关(OR=1.90,95% CI:1.33~2.71,P<0.05)。多元线性回归调整其他因素后发现居住在3500m以上与高血清TC、TG及LDLC水平相关,而居住在1000~3500m与低HDLC水平相关(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居住在高海拔的人群可能是血脂异常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2.
陈祚萌 《海峡药学》2016,(2):278-27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将品管圈理论模式很好的应用到门诊药房的质量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进一步准确分析和探讨品管圈在门诊药房管理的重要作用。结果在我院门诊药房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正确的利用品管圈理论模式加以指导工作开展,建立了迈乐圈,提升了门诊人员的工作服务质量水平,对于门诊药房的存在的管理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同时明显降低了药品调剂的差错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准确。结论在门诊药房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科学引入品管圈管理方式,可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有效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协调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降低药物的差错率,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吉林农村居民饮酒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为横断面调查,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吉林省东丰县、靖宇县农村居民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与体格、血液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血脂异常定义为:符合1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6.22mmol/L;2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2.26mmol/L;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4.14mmol/L;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1.04mmol/L或HDLC≥1.55mmol/L其中至少1项的,规定为血脂异常。运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所得有效样本2601例(男性1179例,女性1422例),饮酒率为21%(男性44.3%,女性1.7%),男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63.5%和64.4%。随每日饮酒量的增加,男性血脂异常率、HDLC和TG血清浓度也在增加(P=0.000)。中量饮酒和大量饮酒者中,TC浓度高于其他组(P=0.000)。调整所有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中量饮酒组TG异常与不饮酒组相比,OR=2.22,95%CI:1.50~3.29,HDLC异常的OR=1.58,95%CI:1.17~2.13;大量饮酒组,HDLC异常的OR=1.78,95%CI:1.25~2.55,TC异常的OR=2.36,95%CI:1.31~4.22,TG异常的OR=2.87,95%CI:1.86~4.45。结论饮酒是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总胆固醇异常和甘油三酯异常危险因素,其中TC总胆固醇异常与大量饮酒(>80g/d)有关,甘油三酯异常对男性饮酒量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农村3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农村地区高血压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北方4个区县35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获取高血压及相关因素的资料。结果本研究实际调查例数为5402人,应答率为70.8%,其中用于高血压影响因素分析的有效数据为4575人。我国北方农村3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粗患病率为31.3%,糖尿病粗患病率为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文化、家族史、饮酒、BMI、是否为腹型肥胖、体脂肪率和糖尿病患病情况等9个因素是我国北方农村3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北方农村3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高龄、低文化、家族史、饮酒、超重肥胖、腹型肥胖、高体脂肪率和患有糖尿病,亟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防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卒中再发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搜索2000-01-2009-01研究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献,按照Downs&Black评分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进行荟萃分析。对以利尿剂和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断剂为主要治疗药物的试验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选对象累计38227例。总的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的OR为0.78(95%CI0.68~0.90;P=0.007),其中含利尿剂的试验为0.63(95%CI0.54~0.73,P<0.01),含RAAS阻断剂的试验为0.93(95%CI0.87~1.01,P=0.086)。含利尿剂的试验与包含RAAS阻断剂的试验间存在异质性(P<0.01)。总的OR值也存在异质性(P<0.01)。所有试验汇总的结果,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5.1/2.5mmHg,含利尿剂的试验下降8.5/3.6mmHg,含RAAS阻断剂的试验下降4.0/2.1mmHg。加权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再发OR值和收缩压下降明显相关。结论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再发风险。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西藏与新疆地区常住居民常见代谢危险因素的不同组合,并探讨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2016年共抽取西藏与新疆地区≥35岁常住居民7 529名进行慢性心肺疾病调查,最终5 816名纳入分析,其中西藏地区1 958名,新疆地区3 858名。计算常见代谢危险因素不同组合的构成比和LVDD患病率,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组合的LVDD患病风险。结果 单一代谢危险因素中,西藏地区高血压占比最高,新疆地区是中心型肥胖;聚集数为2和3的组合中,中心型肥胖+高血压、中心型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均为两地占比最高的组合。在西藏地区,中心型肥胖+高血压在所有组合中占比最高(34.0%),其次为高血压(21.1%),LVDD患病率分别为45.8%和40.2%;新疆地区中心型肥胖+高血压占构成比最高(20.1%),其次为中心型肥胖(18.6%),LVDD患病率分别为44.0%和27.8%。以无代谢危险因素的人群为参照,调整多种因素后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西藏地区LVDD患病风险最高的组合是中心型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OR=6.342,95%CI:3.359-11.973),新疆地区为中心型肥胖+高血压(OR=2.872,95%CI:2.213-3.728)。结论 西藏与新疆地区中心型肥胖合并高血压人群LVDD的患病风险较高,应重点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农村居民社会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 status,SES)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通过对甘肃省榆中县1228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收集高血压患病情况及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的数据,分析SES(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7.4%,男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7.1%和27.7%(P>0.05)。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社会经济状况与高血压患病相关,其中男性高SES组与低SES组相比,患高血压的比数比是2.36(95%CI:1.27~4.40);女性SES与高血压的关系与男性相反,随着SES增高,患高血压的危险降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S与高血压的关系在农村男女性居民之中不同,男性SES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女性则未发现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64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64-MDCT)初步评价北京社区人群的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CAC)情况。方法对北京地区社区人群进行抽样研究,利用64-MDCT(GE,LightSpeed VCT)对1480例研究对象进行冠状动脉钙化扫描,应用Agatston积分法分别计算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观察CAC分布特征,以性别及年龄分组比较组间的CAC差别。结果总样本CAC阳性率为29.9%;男性组的CAC阳性率为37.6%,明显高于女性组的23.1%(P0.01)。同一性别各年龄组的CACS均呈正偏态分布,CAC阳性率和CACS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1);40~、50~岁组的CAC阳性率以及40~、50~、60~岁组的CACS存在性别间的显著性差异。1480例研究对象有206例(13.9%)为单支钙化,237例(16.0%)为多支钙化;总样本共5920支冠状动脉中以前降支(26.8%)及右冠状动脉(13.5%)钙化阳性率为高(P0.01)。结论 64-MDCT能够方便、快速地量化检测社区人群的CAC的发病情况,评价人群中的CAC分布特征及规律,从而初步判定人群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39.
探讨我国不同地区由肥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差异。方法 基于中国高血压调查,随机选取30036名35岁以上研究对象进行随访。使用来自CHS的数据计算全国和省的不同肥胖指标的加权患病率,采用Cox回归分析计算不同肥胖指标全国及分省的心血管疾病校正风险比(Hazard ratio, HR)并估算人群归因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s, PAFs)。结果:研究纳入325552名CHS参与人群和22793名队列研究人群(平均4.56年的随访,其中1109名参与者发生了至少一次心血管事件)。在全国层面,与正常体重(BMI<24 Kg/m2)相比,在调整了年龄、教育水平、吸烟、饮酒等多种危险因素后,所有肥胖指标均与CVD风险增加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超重和肥胖的HR分别为正常体重指数的1.18倍(95% CI 1.03~1.34)和1.53倍(95% CI 1.29~1.81),超重人群心血管疾病的PAFs为6.20%(95% CI 6.16%~6.24%),肥胖7.08%(95% CI 6.99%~7.17%);腹型肥胖的HR为1.44 (95% CI 1.27-1.62),PAFs为13.30%(95% CI 13.21%~13.37%);体脂率的HR为1.25(95% CI 1.10~1.41),PAFs为8.99%(95% CI 8.94%~9.04%);内脏脂肪指数的HR为1.43(95% CI 1.23~1.65),PAFs为5.14%(95% CI 5.07%~5.21%)。对于各省而言,肥胖的PAFs分布北部和西部省份最高,南部和沿海省份最低。体重指数肥胖的PAFs天津最高为13.31%,海南最低为2.37%;腹型肥胖的PAFs天津最高20.78%,海南最低5.38%。结论:我国心血管疾病很大比例可归因于肥胖。腰围指标较其他肥胖指标心血管疾病PAFs更高,我国北方和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省份心血管疾病PAFs显著偏高。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Y染色体非重组区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唐山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入选男性研究对象41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5例、正常对照人群187名.所有研究对象用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方法检测Y染色体非重组区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结果对照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各基因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HindⅢ(+)基因型较HindⅢ()基因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唐山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有关,可能是唐山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