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评价骨盆固定术在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患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神经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3组,第1组:骨盆倾斜度>15°,行骨盆固定术;第2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术;第3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术.采用脊柱后路松解加骨盆固定手术,骨盆固定术采用髂骨钉固定.结果 3组患儿术后Cobb's角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Cobb's角的矫正丢失度没有明显差异.3组术后骨盆倾斜度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在末次随访时比较,第2组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不需加行骨盆固定术也能保持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需加行骨盆固定术才能获得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20度倾斜位摄片法在甄别轻度移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骨块移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收集轻度移位肱骨外髁骨折的患儿58例,每个病例均采用传统正位和20度倾斜位摄片.按Finnbogason分类法进行重新评估,并测量不同体位X线正位平片中骨块内侧和外侧的移位距离.结果 全部58例中,Finnbogason分类为B型病例较初诊减少12例,C型病例较初诊增加18例,20度倾斜位正位片中骨块内侧和外侧的移位距离分别为(3.8±2.1)mm和(6.4±2.6)mm,而标准平片骨块内侧和外侧的移位距离分别为(1.7±1.1)mm和(2.1±1.6)mm,两种摄片法获得的内、外侧距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儿经重新评估后改用手术治疗.结论 加用20度倾斜位摄片,能更好和快速地显示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骨块移位程度,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康复治疗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24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康复治疗组12例,采取运动疗法、关节松动、支具治疗;手术治疗组12例,采取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均应用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患者问卷(SRS-22)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并在治疗6个月后进行费用调查.结果:治疗6个月后,康复治疗组患者SRS-22问卷自我形象、心理健康维度得分高于治疗前,康复治疗组患者自我形象、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维度得分高于手术治疗组(P<0.05).康复治疗组自我形象维度得分每增加1分所需要的总直接医疗费用为人民币14561.07元,手术治疗组每增加1分所需要的总直接医疗费用为人民币74776.44元.结论:康复治疗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确定发育性髋发育不良的髋臼病理类型。方法 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54例(男12例,女42例)76髋的前面、后面及侧面观图像进行分析,其中男12例,女42例,年龄4个月~16岁,平均年龄4.54岁。单纯左侧受累16例,左侧受累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者2例,单纯右侧受累者6例,双侧受累者22例,双侧受累、对侧进行过手术切开复位者8例。根据治疗史将患儿分为两组,即既往有治疗史组和既往无治疗史组。既往有治疗史组具体又分为手法复位组、手法复位且对侧手术切开复位组、对侧手术切开复位组,共三个亚组。比较既往有无治疗史的两组髋关节的髋臼病理类型。结果 确定了三种主要的髋臼病理类型。其中在髋臼边缘缺损类型中,发现了5例后外上缘缺损的亚型。髋臼各病理类型在既往有无治疗史的两组患儿中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既往有无治疗史与髋臼病理类型的分布无关,三维CT重建技术对于了解髋臼病理变化,帮助制定治疗计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范清  陈珽  张菁 《临床骨科杂志》2007,10(5):399-401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冠状面水平髋臼指数的测量方法及意义.方法 使用三维CT重建技术,获得髋关节前、中、后部冠状面图像,分别测量此三部分的髋臼指数(AI).结果 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髋关节前、中、后部AI值较正常髋关节增大;髋关节Salter手术后,前、中、后部AI较术前减小.结论 使用三维CT重建技术,在不同冠状面水平测量髋臼指数,可以更清晰、直观地了解儿童髋臼的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36.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手术治疗分析(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儿童Ⅱ°~Ⅲ°肱骨外髁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肱骨外髁骨折患儿102例进行手术疗效分析。结果随访94例,随访时间平均5.5年,优92例,良2例。无并发症。结论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是儿童肱骨外髁骨折Ⅱ°~Ⅲ°治疗的较好方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应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37.
单纯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0例采用无内固定的肱骨髁上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的肘内翻畸形,其中男27例、女3例,平均随访5年,最长达8年。结果:术前患侧提携角平均-25°,术后提携角平均6.83°,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变31°,无复发及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结论:无内固定的单纯闭合楔形截骨术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避免二次手术,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肘内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单纯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0例采用无内固定的肱骨髁上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的肘内翻畸形,其中男27例、女3例,平均随访5年,最长达8年.结果术前患侧提携角平均-25°,术后提携角平均6.83°,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变31°,无复发及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结论无内固定的单纯闭合楔形截骨术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避免二次手术,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肘内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儿童骨科无菌性手术后体温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8月的无菌手术病例215例,按照术后5d内的平均体温分为4组.对术前、术后多项相关因素进行有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手术中出血量、术后C反应蛋白、术后血红蛋白等指标为术后高热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无菌性手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手术创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对于大型手术,术后产生高热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术前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多加沟通并加强对高热的临床护理,有利于患儿的术后恢复,减少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