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2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693篇
内科学   22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1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1063篇
预防医学   435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439篇
  6篇
中国医学   361篇
肿瘤学   9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微创术与开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术和开瓣减压术治疗,观察30d的病死率,治疗前后3d、30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采用微创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低于开瓣减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术后3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优于开瓣组;术后30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开瓣组。结论微创术和开瓣减压术均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手术途径,二者比较,微创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狼疮肾炎(LN)患者入院第一天及强的松治疗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并分析其规律.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型LN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方法 LN患者血清MMP-9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且呈现Ⅵ型>Ⅰ型>Ⅱ型>Ⅴ型>Ⅲ型>Ⅳ型LN患者的规律.经强的松治疗后LN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上升.且组间比较p<0.01.结论 MMP-9可能在介导LN病理损害中起重要作用,且是反映LN病变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凝血指标及血浆蛋白的影响,探讨其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机理。方法将60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100IU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3天即开始口服益气活血中药,每日1剂至术后2周。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术晨、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蛋白S、蛋白C,观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记录术后引流量。结果治疗组术后FIB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晨和术后FIB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患者各时间点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蛋白C术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蛋白S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两组术后平均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FIB、激活蛋白C有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技术考察穿心莲内酯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穿心莲内酯的抗菌机制。方法:使用玻璃爬片生物被膜培养法,在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10μg/ml、1μg/ml、0.1μg/ml和0.01μg/ml)条件下孵育PAO1,并分别于24h、48h及72h取出玻璃爬片,用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刀豆蛋白和碘化吡啶双重免疫荧光染色,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穿心莲内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并测量生物被膜的厚度。结果:断层图像显示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用药后PAO1生物被膜生长不完全,出现多种形态,其中在0.1μg/ml剂量下,生物被膜呈破碎絮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穿心莲内酯在0.1μg/ml、0.01μg/ml剂量下,可明显影响PAO1生物被膜的生长厚度。结论:穿心莲内酯可能具有干扰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HPLC法测定血脉通胶囊中葛根素和栀子苷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脉通胶囊为苗族验方,由野鸦椿、葛根、栀子、泽泻、川芎等多味药材加工而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补中益气、利水逐邪之功效,用于瘀血闭阻引起的胸痹。经检索,未见有关血脉通胶囊定量控制的文献报道,为有效控制其质量,参照文献[1 ,2 ]的方法,采用HPLC对其主要药味葛根中的葛根素和栀子中的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满意。1 仪器与试药Agilent 1 1 0 0高效液相色谱仪,1 1 0 0VWD型紫外检测器,CX 2 50型超声波清洗器。葛根  相似文献   
96.
陈妮  赵梅  陈玲  韩鹏定 《现代肿瘤医学》2020,(10):1633-1638
目的:研究蒿甲醚对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的增殖、侵袭以及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利用MTT、集落形成试验检测胃癌细胞的活力和生长;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胃癌细胞的凋亡率;利用细胞侵袭和划痕愈合试验检测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蒿甲醚(0~800 μmol/L)能够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 AGS和SGC-7901细胞的增殖(P<0.05)。集落形成试验以及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蒿甲醚(400 和 600 μmol/L)能够抑制AGS和SGC-7901细胞的生长以及促进细胞凋亡(P<0.05)。细胞侵袭和划痕愈合试验发现蒿甲醚(400 和 600 μmol/L)能够抑制AGS和SGC-790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蒿甲醚(400 和 600 μmol/L)能够增加AGS和SGC-7901细胞的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以及Bax的蛋白水平(P<0.05);同时能够抑制N-cadherin 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并促进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论:蒿甲醚可以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以及迁移,其机制可能是与促进细胞凋亡以及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97.
基于查新咨询服务,介绍了培育军事航空医学情报研究品牌、开展查新专题定题跟踪服务、建立航空医学信息专题推送平台、整合航空医学资源建设、开展航空医学专业情报方法学研究等实践经验,并通过对查新咨询研究规律的探索,总结了军事航空医学查新咨询服务的成效。  相似文献   
98.
甲地孕酮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0 引言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生活质量下降 ,特别是消化道肿瘤 [1 ]和 /或多程化疗 [2 ]的患者 .如何提高这类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肿瘤内科面临的重要课题 .甲地孕酮是一种具有蛋白同化作用的孕激素 ,除对敏感肿瘤细胞有抑瘤作用外 ,临床上用于改善患者一般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 . 1 999- 0 3/2 0 0 1 - 0 7我们应用甲地孕酮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入选病例全部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 ,为符合化疗指征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共 1 36(男 85,女 51 )例 .年龄 2 7~ 74(中位年龄 55)岁 .初治 58例 ,复治…  相似文献   
99.
微量泵持续经股动脉输注尿激酶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对9例行糖尿病足经股动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应用微量泵,动脉内小剂量、匀速、持续灌注尿激酶,持续5 ̄10d。经该方法治疗均有效,无1例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定期观察患足感觉、颜色、皮温、溃疡面等情况变化;加强对导管的维护及微量泵注药的护理,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引起我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本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好发年龄虽为中老年阶段,然其有关危险因素的形成则始于生命早期,更可能与个体早年的体质状况、身体成份、缺乏体育锻炼及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等生活方式有关。故不少学者认为应把预防的重点置于儿童少年期。为了解不同体育锻炼量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