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6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了解本院10年前后2个时段STEMI的临床使用药物治疗情况和病死率变化。方法:对我院1993-1994年45例和2003-2004年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住院病死率从1993—1994年的15.2%降至2003—2004年的8.5%。结论:10年前后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变化及早期溶栓治疗致使STEMI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院前急救的工作离不开第一目击者的有效帮助,我们对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在在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方面进行调查,以探讨普及市民急救知识在院前急救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治疗,经即刻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4例冠状动脉再通。9例(64.3%)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14例中7例(50.0%)为室性RA,3例(21.4%)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后者为提示再灌注的特异性较高的指标。一过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5例(35.8%)均发生在下壁及(或)后壁梗死。RA的发生与再灌注前心肌缺血时间和缺血性心律失常存在与否无关,心肌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可能更易发生RA。本文并就如何预防和治疗RA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院观察了冠脉正常和冠脉病变者造影前后的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最低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的变化,探讨造影剂对左室功能的影响。对象与方法60例均行左室电影造影和选择性冠脉造影。冠脉正常者30例,有病变者30例(陈旧心梗15例,心绞痛15例)。冠脉病变标准为至少有一主支冠脉内径狭窄≥50%。造影剂为76%的泛影葡胺,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1993年10月至1995年12月36例急性心肌梗塞(AMl)患者行PTCA治疗的经验.男性27例,女性7例,年龄40~74(平均62.4±8.3)岁.(1)直接PTCA14例.(2)补救性PTCA5例.(3)半择期PTCA17例.结果:36例,成功34例(94. 4%).失败2例.1例失败并于术后第3日死于脑卒中;另一例术中见有局部夹层形成而结束手术.后行择期PTCA成功.认为AMI患者行PTCA是降低AMl病死率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化持续性健康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式向患者宣讲相关知识并发放宣讲手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持续性健康教育方式。应用自护能力实施量表( ESCA)对患者结肠造口和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造口颜色判断、造口袋更换、造口辅助产品运用以及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自行护理知识掌握、实施自行护理、个性化健康目标实现及依从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7.5%,92.5%,97.5%,96.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74,6.874,7.873,9.872;P〈0.05)。结论个性化持续性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主要发生于危重患者和矫形患者,一直是全球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和专科护理的研究热点,但尚缺乏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容易引起皮肤损伤,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增加了其被感染的风险,如何保护医护人员免受伤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由本课题组研制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防护装备佩戴情况、皮肤损伤情况、针对皮肤损伤的防护措施及损伤后处理情况。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于2020-02-08至2020-02-15通过微信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推送,采用自愿参与、手机“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法完成调研。1周内完成调研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并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901份,来源于我国19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145家医院。其中,男214例(7.38%)、女2 687例(92.62%),医生147例(5.07%)、护士2 754例(94.93%)。825例(28.44%)医护人员因佩戴防护装备发生皮肤损伤,合计皮肤损伤数量为2 794处。主要皮肤损伤类型为压力性损伤〔771例(26.58%),人均2.53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256例(8.83%),人均2.77处〕、皮肤撕裂伤〔42例(1.45%),人均3.12处〕。在发生皮肤损伤的825例医护人员中,存在≥2类皮肤损伤者221例(26.79%)。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防护装备所致皮肤损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31~45岁者高于≤30岁者(P<0.016 7),工龄>10年者高于工龄<5年者(P<0.016 7),医生高于护士(P<0.05),武汉防疫定点医院高于其他医院(P<0.003 3)、其他医院中传染科高于其他科室(P<0.003 3),三级防护高于二级防护、二级防护高于一级防护(P<0.016 7),而不同连续佩戴时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抗疫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并有多种类型、多个部位损伤并存现象,建议采取减压、减轻摩擦力、吸湿、护肤的综合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同时关注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等人力资源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后的自噬体浓缩疫苗抗肿瘤的机制。方法细胞自噬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的成熟表型经常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流式细胞仪(FC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证实。自噬体介导的交叉呈递效率通过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的分布测定T细胞的增殖。分析自噬体的抗原交叉呈递的机理。结果姜黄素诱导的自噬通过自噬体的电子显微镜以及LC3-Ⅱ的表达所证实。自噬体浓缩疫苗上调表达CD40、CD86和MHCⅡ。经自噬体介导的T细胞激活后,T细胞有明显的扩增同时能杀伤靶细胞。HSP90、HSP70和HMGB1在这种新的疫苗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这些数据表明以自噬体为基础的疫苗有抗肿瘤疗效独特的特点。这种新的肿瘤疫苗的功效需临床试验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自护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护理理论学家奥瑞姆(Orem)提出的,这种护理理念以理论为指导,成为临床护理的指导模式。舌癌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后残存的舌体、口底组织肿胀等原因,患者的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教会患者用手语、眼神、书写表达意愿进行交流;指导患者练习吞咽动作,舌癌造成语言沟通和饮食摄入的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将Orem自护理论和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对33例行舌癌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