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DWI在原发性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GG)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PCNSL和25例HGG患者的常规MRI表现、DWI表现,并测量肿瘤实质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例PCNSL在DWI上肿瘤实质10例表现为均匀高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肿瘤实质平均ADC值为(0.75±0.04)×10-3mm~2/s。25例HGG在DWI上肿瘤实质17例呈高信号,5例呈稍高信号,3例呈等、稍低信号,肿瘤实质平均ADC值为(1.08±0.63)×10~(-3)mm~2/s。PCNSL与HGG肿瘤实质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结论:测量肿瘤实质ADC值并结合常规MRI有助于PCNSL与HGG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2.
【摘要】目的:探究术前CT测量的肌肉质量、肌肉脂肪含量与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远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125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在L3椎体水平轴面CT测量肌肉质量、肌肉脂肪含量并分析其与5年总体生存期、5年无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125例患者随访时间7~72个月,中位随访65个月。随访期38例患者肿瘤复发或转移,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约92%, 71%, 68%;18例患者死亡,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约92%、88%、86%。肌肉质量减少患者死亡风险约是正常患者的6.4倍(P=0.012);肌肉脂肪含量增多的患者死亡风险约是正常患者的3.9倍(P=0.013)。肌肉质量减少的患者与正常患者复发转移风险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肉脂肪含量增多患者复发转移风险约是正常患者2.0倍(P=0.035)。结论:在接受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肌肉质量减少的患者死亡风险约是正常患者的6.4倍,总体生存期短于正常患者;肌肉脂肪含量增多的患者死亡风险约是正常患者的3.9倍,复发转移风险约是正常患者的2.2倍,总体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均短于正常患者。肌肉脂肪含量增多在预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远期结局方面优于肌肉质量减少。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滑膜肉瘤(SS)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S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11例接受CT平扫,其中8例接受增强检查;14例接受MRI平扫,其中9例接受增强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SS中,12例发生于四肢,8例发生于其他部位;病灶最大径2.1~16.0 cm,其中12例>5 cm。CT平扫病灶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8例密度不均匀,3例密度均匀;3例出现边缘性钙化,2例邻近骨质破坏;增强后2例呈渐进性明显强化,6例为不均匀渐进性中度或明显强化。3例MR T1WI呈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或稍高信号;11例MRI信号不均匀,其中8例伴出血呈明显高信号,7例出现“三重”信号,8例瘤内见低信号分隔,6例呈“铺路石”样改变;5例病灶周围轻度水肿。增强后2例均匀明显强化、2例不均匀中度强化、5例不均匀明显强化,其中4例见“筋膜尾征”。结论S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34.
对CT显示混杂密度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膜外血肿是头部外伤常见并发症 ,绝大多数急性硬膜外血肿表现为均匀密度。笔者对 87例表现为混杂密度的急性硬膜外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收集 1 997~ 2 0 0 0年CT表现呈混杂密度的急性硬膜外血肿 87例 ,男 58例 ,女 2 9例 ;年龄 3~ 80岁。受伤后首次行CT检查均在 3h之内 ,65例行急诊手术 ,2 2例因血肿较小而行保守治疗 ,均于 2 4h内复查CT。CT采用日本岛津公司SCT - 50 0 0T全身CT扫描仪 ,以OM线为基线 ,层厚1 0mm ,层间隔为 1 0mm ,扫描时间为 3s ,向上连续扫描 ,并用画图法测量血肿体积。结  果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1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平扫有6例呈等密度实性肿块,4例瘤体平扫密度不均,呈等、低、混杂密度,其内有大小不等的中心性或不规则液化、坏死、囊变区,而有1例为厚壁囊性肿块。经增强后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尤其是周边部分强化明显而持续,而坏死区无强化,1例囊性肿块的囊壁中等度强化。结论结合临床资料,行搜索性CT平扫、增强扫描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文章以某BSL-3实验室为例,从系统构成分析了生物安全型高压灭菌器与普通灭菌器的异同,结合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规范和使用要求阐述了灭菌器操作流程,同时介绍了高压灭菌器灭菌效果与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7.
连涛  陈杰云 《中外医疗》2012,31(10):187-187
CT检查目前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急性胰腺炎的CT检查的重要性,然后重点综述了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标准,检查的适应证和时机、CT对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诊断以及CT对急性胰腺炎的预后的评估作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及多模态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弥漫性PCNSL患者的临床及多模态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34~67岁,平均(53.5±8.7)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程2周~6个月。6例行血清及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检查,3例行自身免疫抗体、中枢脱髓鞘四项检测,均为阴性结果。11例的主要影像表现为非对称性弥漫性脑白质病变,以深部脑白质或皮质脊髓束分布为主。10例行CT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影5例,低~稍高密度影5例。11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病灶在T1WI上呈等~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FLAIR图像上呈高信号;增强后呈散在斑点状或斑片状强化。5例短期复查,其中4例显示病变大小及强化范围均较前进展,其中2例出现结节或团块状明显强化。9例行DWI检查,7例表现为部分病灶扩散轻度受限,2例表现为病灶扩散明显受限。5例行1H-MRS检查,示病灶区的Cho峰增高、NAA峰减低,3例出现Lac峰、2例可见高耸的Lip峰。5例行SWI检查,病变内磁敏感信号(ILSS)分级均为0级。2例行DTI检查,显示病变区域白质纤维束破坏、中断,FA值明显减低。4例行PET-CT检查,病灶呈稍高代谢3例,高代谢1例。结论:非对称性弥漫性脑白质病变、以深部脑白质或皮质脊髓束分布为主、增强后主要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强化、短期复查显示病变进展较快时应考虑弥漫性PCNSL的可能,临床资料结合多模态成像可提高对弥漫性PCNSL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