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116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在复发性卵巢癌化疗患者安全用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个妇科病区,实施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指导下的复发性卵巢癌化疗药物安全用药管理,实施前后使用医院安全文化调查问卷、安全用药知信行水平调查问卷、复发性卵巢癌化疗药物理论知识考核和复发性卵巢癌化疗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施后医院安全文化调查问卷中待改进区域的积极反应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的安全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以及理论知识考核得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复发性卵巢癌化疗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指导下的复发性卵巢癌化疗患者安全用药管理,有利于建立病区安全文化,提高医护人员安全用药水平,减少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改良型股骨假体应用于初次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入院,由同一位主任医生完成的初次后稳定型全膝关置换术病例,共156例.61例使用改良型股骨假体,男7例,女54例,平均年龄(68.34±5.41)岁;95例使用普通股骨假体,男14例,女81例,平均年龄(69.92±5.11)岁.观察并记录156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Insall-Salvati指数、假体型号、髌骨弹响综合征发生率、术后下肢力线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随访45.31周(36~56周),记录每例患者随访时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评分).结果:改良型股骨假体组髌骨弹响综合征发生率为0,低于普通股骨假体组的11.48%,且术后膝关节活动度(110.98±10.32)°,优于普通股骨假体组(107.05±8.61)°.术后随访4次,在术后21~28 d改良型股骨假体组膝关节评分129.79±9.63,优于普通股骨假体组126.85±7.79.结论:采用改良设计的新型股骨假体能降低髌骨弹响综合征发生率,并获得更好的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布氏菌疫苗效力评价小鼠模型,为布氏菌疫苗有效性评价奠定基础。方法测定感染布氏菌株动物的脾脏细菌数,比较菌株毒力,筛选出布氏菌疫苗效力评价用布氏菌株。通过最小感染剂量的测定为效力评价的感染剂量提供基础数据。检测动物体内布氏菌增殖情况,确定动物解剖时间。将不同剂量的布氏菌活疫苗免疫小鼠,4周后用布氏菌强毒菌株皮下感染,感染4周后将动物解剖测定脾脏细菌数,分析疫苗保护效果。结果筛选出布氏菌疫苗效力评价感染用布氏菌株,该菌株的皮下最小感染剂量为300 CFU,感染后4周动物脾脏细菌数达到较高且稳定水平。布氏菌活疫苗免疫小鼠后能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免疫剂量与保护力水平之间有较好的量效关系。结论建立了布氏菌疫苗效力评价小鼠模型,为新型布氏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目的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检测布氏菌活疫苗免疫小鼠产生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及保护力,对其进行免疫学评价。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皮下免疫布氏活疫苗,免疫4周后分离血清及脾脏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免疫动物血清中总IgG抗体,抗体亚类IgG1及IgG2a;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IL-4的脾脏淋巴细胞数目,以及用ELISA方法检测体外再刺激后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IL-4的细胞因子水平;用羊布氏菌弱毒株M5攻击免疫动物,通过脾脏细菌计数评价布氏活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用ELISA法检测到免疫布氏活苗的小鼠体内有特异性抗体产生;ELISPOT可检测到较高的分泌IFN-γ脾脏淋巴细胞数目,ELISA方法可检测到较高的IFN-γ水平,表明布氏活疫苗主要诱导Th1型免疫应答;通过布氏活疫苗保护力分析,表明该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结论布氏疫苗采用注射免疫途径是可行的,免疫后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5.
抗人CD40人-鼠嵌合抗体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实现抗人CD40的人-鼠嵌合抗体(ch-5C11)在的CHO细胞中的稳定表达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pIRES/hu5C11嵌合抗体重组表达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采用RT-PCR对CHO细胞进行基因水平鉴定,以流式细胞术(FCM)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上清中ch-5C11人免疫球蛋白Fc段和κ链成分进行检测,利用Protein G亲和层析和Lowry法进行纯化和定量,MTT实验检测表达ch-5C11对Daudi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结果:获得稳定分泌目的蛋白的CHO稳定株,RT-PCR结果表明目的基因成功整合在CHO稳定株中,FCM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稳定株上清中含有抗人CD40抗体,且含人免疫球蛋白Fc段和κ链;Lowry法定量ch-5C11浓度为0.535mg/L,并经SDS-PAGE蛋白电泳鉴定纯度良好;ch-5C11能抑制Daudi细胞增殖。结论:获得了持续分泌ch-5C11的CHO稳定株,功能学研究显示ch-5C11能抑制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B7-H4分子在小鼠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在T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GM-CSF和IL-4联合方案体外诱导小鼠髓系树突状细胞(D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未成熟DCs、成熟DCs以及IL-10诱导的DCs表面B7-H4分子的表达;采用3H-TdR掺入试验和抗B7-H4单抗(McAb)阻断试验分析DCs表达的B7-H4分子对T淋巴细胞的共刺激效应.结果 经GM-CSF和IL-4联合方案体外诱导的未成熟DCs较高水平表达B7-H4,在IL-10作用下B7-H4表达进一步上调,经TNF-α刺激成熟后,B7-H4的表达显著下调,不同功能状态下DCs表面B7-H4分子均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但以未成熟DCs、IL-10诱导的DCs表面B7-H4分子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结论 不同功能状态下的DCs均有B7-H4分子的表达,处于抑制状态下的DCs通过高表达B7-H4介导免疫不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27.
腺样体肥大(AH)是小儿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学者关于AH的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式均有深入研究并达成共识,但其与耳鼻咽喉科相关疾病的关系仍未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研究发现,AH与小儿耳鼻咽喉科的过敏性鼻炎(AR)、急慢性鼻-鼻窦炎(ARS/CRS)、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急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及其他咽喉部疾病等均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比线形吻合器与圆形吻合器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毕Ⅱ+布朗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毕Ⅱ+布朗吻合)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线形吻合器组(n=58)与圆形吻合器组(n=58),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短期恢复情...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后机械法和化学法固定胸膜的疗效。方法将48例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4例,分别行胸膜剥脱术(A组)和红霉素法(B组)固定胸膜,观察2组手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用量、胸管放置时间、胸管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A组在术后止痛剂用量、胸管放置时间、胸管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B组。结论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后行胸膜剥脱术固定胸膜,安全有效,围术期效果优于红霉素法固定胸膜。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免疫治疗后荷瘤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激发T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激发型4-1BB抗体联合DC主动免疫治疗荷瘤小鼠。^3H-TdR掺入试验捡测免疫治疗后荷瘤小鼠骨髓来源DC体外激发T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DC刺激T细胞分泌IL-2、IFN-γ及IL-10的水平。结果荷瘤小鼠骨髓前体细胞产生的DC激发T细胞增殖及分泌IL-2、IFN-γ的能力下降,但经过免疫治疗后,这类DC激发T细胞增殖及分泌IL-2、IFN-γ的能力均得到改善,而且免疫治疗效果越好,改善就明显。结论荷瘤小鼠经免疫治疗后.其骨髓前体细胞来源DC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