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2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汉族人群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STM1)、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和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肿瘤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等医院的广州籍新发肺癌病人91例及同期上述各医院的同性别非肺部疾患病人91例作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CYP1A1、CYP2E1和GSTM1的基因多态性。[结果]与野生型的CYP1A1相比,突变型肺癌OR为1.51(0.76~3.011。CYP2E1C2C2基因型与C1C1基因型比较,其OR为5.48(1.21~25.23).GSTM1基因缺失型的OR值为1.26(0.69~2.30).而三者联合作用时.则可增加患肺癌的危险,其OR值为3.97(0.94-16.791,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1A1、CYP2E1和GSTM1的某些基因型增加了患肺癌的危险性,但尚未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它们均不是肺癌个体易感性的主效基因.而是次效基因。  相似文献   
42.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CV母婴传播的可能性及其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2136名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了抗-HCV检测,抗-HCV阳性者进一步应用PCR检测其HCV-RNA并收集其婴儿脐血进行抗-HCV和HCV-RNA检测。结果:孕妇的抗-HCV阳性率为1.59%(34/2136),抗-HCV阳性母亲的HCV-RNA阳性率为47.06%(16/34),母亲HCV-RNA阳性者发生垂直传播率为53.3%。结论 :应用抗-HCV评价母婴传播并不合和达,只有通过检测HCV-RNA方能证实感染的存在。HCV确实存在母婴传播,但在人群HCV流行中并非主要传播途径。母新肝功能异常是影响HCV母婴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主要传播因素及危险因素.方法:应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SARS病例与正常对照进行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X1(发病前20 d内没有到外市(县)旅行史)、X2(发病前20 d内没有到过医院)、X19(发病前没有患其它疾病)对SARS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其OR值分别为0.49(0.24~0.96)、0.44(0.27~0.71)、0.39(0.23~0.68).而X10(发病前患有高血压病)和X5(发病前20 d内与确诊(或疑似)非典病例接触)具有较强的危险性,它们的OR值分别为3.67(1.02~13.14)、11.20(3.36~37.35).而多因素分析中,只有X1、X5、X7(住宅类型)3个因素进入模型,其OR值分别为0.32(0.12~0.87)、22.93(2.54~207.02)、1.93(0.75~4.95).结论:SARS的发病与接触史、居住在居民楼、外出旅行史有关.高血压病人是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比较不同产地的甘草提取液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为甘草药材的质量评价及抗病毒新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 G2.2.15)细胞,以拉米夫定作阳性对照药物,噻唑蓝(MTT)法检测甘肃、内蒙古甘草、甘草酸、甘草苷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分别计算抑制率和半数毒性浓度(TC50);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药物对细胞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的影响,分别计算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EC50),最后计算治疗指数(TI)以进行抗HBV作用评价。结果甘肃、内蒙古甘草具有抑制Hep G2.2.15细胞生长,随着药物浓度增大,其抑制率也随之增大。甘肃甘草对HBs Ag、HBe Ag抑制作用的TI值为11.570、6.760,内蒙古甘草为8.360、5.020。结论甘肃、内蒙古甘草提取液在体外均有明显抑制HBV作用,甘肃甘草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5.
乙丙型和乙戊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B)患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55例HBV和HCV双重感染及51例HBV和HEV双重感染病例,以1:1配对方式选取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各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配对x^2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输液史、牙科手术史、输血史、家庭外肝炎接触史、外餐习惯等因素与乙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有关,其OR值分别为5.67、23.0、41.0、8.0、3.0。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输血史为乙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的独立 危险因素。家族成员肝火史和家庭外肝炎接触史与乙戊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有相关性,其OR值分别为35.0和12.0。家庭成员乙型肝炎史为乙戊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输血史为乙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家庭成员乙型肝炎史为乙戊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6.
HCV—RNA检测在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虽然没有乙肝那么高,但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作用是相当严重的,它在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丙肝的预防显得非常重要,关于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目前认为与乙肝相似,主要是经血或血制品传播,还有一部分散发性丙肝流行的传播方式尚未清楚,母婴传播是否在其流行中起作用,尚无明确的定论。本文旨在从流行病学角度来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可能性并探讨此传播途径在丙肝流行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1997-1998年在广东省佛山市某医院及广州地区某医院妇…  相似文献   
47.
本文应用肝癌病人及代理者所提供的患者过去的暴露信息分别与对照组作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并对应用这两者的资料所得出的危险度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8.
在Lane和Lerer等报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后引起非甲非乙肝炎病例发生的同时,Simon发现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预防血透析病人中非甲非乙肝炎的发生。作者也在心外科作了一个HBIG预防非甲非乙肝炎的研究。对做心外科手术的年龄为15~65岁的,且没有肝炎、饮酒和滥用药物史,对血制品无过敏的病人均列入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地将这些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静脉注射HBIG10ml(抗-HBs滴度520Iu/ml  相似文献   
49.
广州市交警谷胱苷肽转硫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广州市交通警察人群谷胱苷肽硫酶GSTM1(GlutathioneS -transferasesM1)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 采用人群普查和多重差异PCR(multi-differentialPolymerasechainreaction ,MD -PCR)方法对广州市交通警察外周血白细胞DNA的GSTM1基因缺失型进行检测 ,比较GSTM1基因在性别、籍贯、民族、家族肿瘤史、工作性质、工龄及每周接触汽车废气时间等方面的分布 ,并与其它地区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广州市 2 0 93名在岗交通警察GSTM 1基因缺失率为 5 9 5 8% ,高于上海市区人群 4 8 86 % (P <0 0 5 ) ,低于云南籍肺癌人群 76 79% (P <0 0 5 )。性别、籍贯、民族、肿瘤家族史、工作性质、工龄每周接触汽车废气时间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研究人群GSTM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 ,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率在研究人群内部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体重指数 (BMI)、腰围 (WC)及腰臀比 (WHR)对人群高血压发生的风险性的价值。方法 :对广州市 1191名 35~ 6 5岁知识分子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的测量。用直线相关分析BMI、WC和WHR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关系 ;将BMI、WC和WHR分别根据最大和最小值分成 3等份 ,分析 3个指标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分析三个指标对高血压发生的风险性预测的价值。结果 :男女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随BMI、WC和WHR的增加而上升 (P值均 <0 .0 5 ) ;对血压影响的贡献的次序为 :体重指数 >腰围 >腰臀比 ;BMI≥ 2 5、腰围≥ 85cm、女性腰臀比≥ 0 .95可作为预测高血压危险性的诊断建议值。结论 :BMI、WC和WHR是预测高血压危险性的有效指标 ;控制BMI、WC和WHR可以有效地防治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