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例血精症病因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血精症病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2例血精症患者中4l例进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精囊穿刺造影,精囊液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及其他检查;1例作直肠指检、CT与超声检查。针对血精症的病因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42例血精症的病因分别为前列腺癌、精囊癌和后尿道炎症各l例,精阜开口处息肉4例,精囊炎35例,其中17例并发前列腺炎。2例肿瘤源性血精症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和精囊切除术后治愈,35例炎性血精症采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精囊穿刺滴注抗生素治疗后32例血精消失(91.4%),4例精阜开口处息肉和l例后尿道炎症经相应治疗后痊愈。结论:血精症主要是下尿路生殖道的炎症,尤其是前列腺和精囊炎引起,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精囊穿刺和经导管滴注抗生素是一种诊断和治疗慢性精囊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高能磷酸钛氧钾晶体(KTP)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和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PKRP)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80W KTP PVP术治疗高龄高危患者共166例,其中62例行PKRP+PVP术。患者年龄80~95岁,平均83岁;前列腺体积17~278ml,平均74ml,其中80ml以上36例(21.7%)。患者平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8±4)分,平均生活质量评分(QOL)为(5.3±0.7)分;入院时留置导尿者72例(43.4%)。其余患者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为(6.9±3.2)ml/s。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92±28)min,平均汽化能量(127±99)kJ;平均术中出血量(121±92)ml,其中9例术中有较明显出血并需要输血,均为术前服用抗凝药物者。术中未出现电切综合征(TURS)迹象。术后1~4d后拔除导尿管,平均(2.9±1.1)d,其中9例因排尿困难、2例因残尿过多而再次留置导尿1~3d拔管排尿通畅,其余患者术后均排尿通畅。出院时IPSS平均(11±2)分,QOL平均(2.0±0.6,Qmax平均(12.6±5.2)ml/s;术后3月和6月的IPSS、QOL分别为(11±4)分,(11±3)分和(1.9±0.4)分,(1.8±0.4)分。结论PVP术或PKRP+PVP术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3.
目的明确我国腓骨肌萎缩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国内文献中报道的78个家族、354例患者及我院39个家族、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女约为1.771,家族史阳性率62.4%,其中常显、常隐、X隐性遣传分别为41、13、2个家系,同一家族患者发病年龄具有很高相关性。发病年龄1个月~55岁,平均10.6岁,其中1~20岁起病占71.2%;剪刀样步态79.1%、双下肢肌张力增高82.3%、肌力下降65.4%、感觉障碍16.5%、双下肢腱反射增高100%、病理征阳性90.6%、弓形足36.2%、平跖足9.8%、脊柱弯曲20.9%。其中单纯型96例、复杂型158例。最常见的合并症为精神发育迟滞。结论国内本病的临床表现与国外非常相似,大多于青少年期起病,遗传方式主要是常显,男性较女性多见,复杂型较单纯型多见,复杂型者双上肢腱反射增高和感觉障碍较单纯型多见  相似文献   
44.
45.
46.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局限性或节段性肌张力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眼肌痉挛、Meige综合征(睑痉挛-口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及痉挛性斜颈的疗效.方法 [ HT5"K〗用A型肉毒毒素对64例肌张力障碍患者(51例偏侧面肌痉挛、10例眼睑痉挛、1例Mei ge综合征、2例痉挛性斜颈)行面部肌肉局部多点注射,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51例偏侧面肌痉挛者,完全缓解20例(40%),明显缓解30例(59%),1例无效;10 例眼睑痉挛者,5例完全缓解,4例明显缓解,1例无效;1例Meige综合征部分缓解;2例痉挛性斜颈者,1例明显缓解,1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达97%.起效时间数小时至7天,缓解时间 3~7个月.局部副反应轻微、短暂,无全身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可有效控制局部肌张力过高,改善患者的异常面容和姿势.  相似文献   
47.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局限性或节段性肌张力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眼肌痉挛、Meige综合征 (睑痉挛 -口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 )及痉挛性斜颈的疗效。方法 用A型肉毒毒素对 6 4例肌张力障碍患者 (5 1例偏侧面肌痉挛、10例眼睑痉挛、1例Meige综合征、2例痉挛性斜颈 )行面部肌肉局部多点注射 ,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5 1例偏侧面肌痉挛者 ,完全缓解 2 0例 (4 0 % ) ,明显缓解 30例 (5 9% ) ,1例无效 ;10例眼睑痉挛者 ,5例完全缓解 ,4例明显缓解 ,1例无效 ;1例Meige综合征部分缓解 ;2例痉挛性斜颈者 ,1例明显缓解 ,1例部分缓解 ;总有效率达 97%。起效时间数小时至 7天 ,缓解时间 3~ 7个月。局部副反应轻微、短暂 ,无全身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可有效控制局部肌张力过高 ,改善患者的异常面容和姿势。  相似文献   
48.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Wilson病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肝活检获得WD患者的肝标本,利用体外胶原酶温育分离并培养肝细胞,对WD患者肝细胞WD蛋白进行Western-blot蛋白印迹检测;同时采用荧光PCR技术筛查其WD基因突变,并进行直接DNA测序.结果肝细胞蛋白印迹可见特异WD蛋白(Mr155 000条带)的表达.3例WD患者中WD1的Mr155000条带密度无明显变化,WD2,WD3的特异条带密度降低,仅有对照组的36%,提示其WD基因肝内表达异常;荧光PCR筛查发现一例患者存在exon8 Arg778Leu突变,DNA直接测序证实为2333 G→T杂合突变.结论 WD基因在WD患者肝细胞的表达存在异常,这可能与WD基因Arg778Leu位点突变有关,直接检测WD基因产物有助于研究WD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分级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及广东航海学院两所高校教职工(包括退休人员)高血压患者613例,根据心血管风险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3个管理组,分别为低危278例、中危221例、高危/超高危114例,对其分别进行12个月的分级管理干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血压及健康行为情况。结果低危、中危、高危/超高危及总体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干预后均明显低于干预前,血压控制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患者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质量、戒烟、戒酒或少喝酒、按时服药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高校教职工实施分级管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血压,提高血压控制率,改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50.
目的:以正常[牙合]为对照,研究安氏Ⅱ^1类错[牙合]牙弓宽度的特点。方法:选择12~16岁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各60例,取标准研究模型,利用3DSS(光栅扫描仪)扫描后,以Geomajic软件进行图像拟合处理,并测量上下颌牙弓前、中、后段长度,分析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牙弓宽度的差异。结果:①.正常[牙合]男性上下颌牙弓宽度均比女性大,其中上颌牙弓及下颌后段牙弓宽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安氏Ⅱ^1类错[牙合]男性上下颌牙弓宽度均大于女性,其中上颌牙弓后段及下颌牙弓前段、后段宽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安氏Ⅱ^1类错[牙合]无论男女,上颌牙弓后段宽度明显小于正常[牙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上颌牙弓小于正常[牙合]牙弓,治疗时应扩展上颌后段牙弓使腭侧倾斜的后牙颊倾,或用牙弓与基骨联合扩展的方法加大上颌后段牙弓宽度,利于下牙弓前移,建立正常的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