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2004年5月-2006年5月,我们采用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8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2.
18例脑囊虫病的MRI诊断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18例确诊脑囊虫病患者MRI影像学特征,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观察应用乌司他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及乌司他汀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49%,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好,观察组相关指标恢复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与乌司他汀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4.
125.
慢性结膜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结膜慢性炎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而顽固,现西医药治疗效果较差.笔者通过学习前人经验和临床实践,应用针灸治疗慢性结膜炎效果满意,现举验案三则以飱同行.  相似文献   
126.
陈小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1053-1053,1055
伤残截瘫军人排尿障碍是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常行留置尿管(膀胱造瘘)用以解决排尿问题。但由于尿管在膀胱内长期刺激,且膀胱防御功能减退,其感染率很高。本文旨在探索早期关闭尿管法与传统护理法对伤残截瘫军人泌尿系感染的预防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7.
大鼠诱发肝癌模型中脾内转染IL-2和IL-12基因激活NK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诱发肝癌模型中脾内直接注射携带白介素2(IL-2)和(或)白介素12(IL-1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对血IL-2和IL-12,以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随即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IL-12基因治疗组、IL-2基因治疗组及IL-2/IL-12联合基因治疗组.构建携带IL-2和(或)IL-1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口服二乙基亚硝胺诱癌后,含IL-2和(或)IL-12基因的包装细胞转染脾细胞.比较大鼠血IL-2和IL-12浓度、NK细胞活性、病理变化和毒性反应.结果IL基因治疗后血IL-2和IL-12明显增加.联合基因组同时表达IL-2和IL-12,总水平高于单基因治疗组.病理示治疗后肝癌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IL治疗组NK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联合基因组较IL单基因增高(P<0.05).治疗后3 d血清IL达高峰,以后逐步下降.结论脾内直接注射携带IL-2和(或)IL-12基因的逆转录包装细胞株可明显增强NK细胞活性,IL联合基因治疗优于IL单基因.  相似文献   
128.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比较我院近6年内238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117例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9.
丹参酮组分缓释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制备丹参酮组分缓释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体外溶出,并控制药物的释放.方法 以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和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氧乙烯(PEO)为复合载体,用溶剂熔融法制备缓释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并利用SEM、DSC、XRD、FTIR等表征手段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药物与复合载体(GMS-PEO 2∶1)比例为1∶8时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取得了较好的缓释效果,指标成分的12h体外累积溶出度均达90%以上;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药物以非晶型状态高度分散于载体中.结论 以GMS和PEO为载体制备的丹参酮组分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改善药物的溶出,且缓释效果良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0.
该实验利用黄芪多糖中引入的仲氨基与FITC中氰基发生亲核反应,得到FITC荧光标记的黄芪多糖,并采用Caco-2细胞模型评价了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和鱼精蛋白对黄芪多糖的吸收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该荧光标记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和鱼精蛋白对细胞毒性作用均较小;2种吸收促进剂对黄芪多糖的吸收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吸收促进剂的比例越大时,作用越明显,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的作用略强于鱼精蛋白。实验前后细胞跨膜电阻(TEER)的变化表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吸收促进剂能暂时打开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增加了膜的流动性,从而提高药物的透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