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探讨中国西部农村婴幼儿喂养指数与生长发育指标在不同类别上的对应关系。方法:从中国西部陕西省和重庆市符合研究条件的农业县中随机抽取到两个样本县,于2010年9~11月对两县6~36月龄472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premature/low birth weight infant,PLBW)和461例正常足月儿(normal term infant,NT)的喂养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查,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常规统计方法的分析和多重对应分析。结果:在中国西部两县,婴幼儿喂养指数在中等水平的比例最高,为50%~60%。在PLBW组和NT组中,6~9月龄的婴幼儿喂养指数不合格率较其他月龄要高,其中PLBW组为33.3%,NT组为29.4%,在PLBW组和NT组中,各个年龄组之间的喂养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喂养指数得分差的婴幼儿,PLBW组的生长发育指标较NT组落后,对于喂养指数得分中或优的婴幼儿,PLBW有追赶生长的趋势,但生长发育指标仍较同等喂养条件下的NT差。多重对应分析发现PLBW与喂养指数低、生长发育水平低、母亲文化程度低以及其家庭收入低对应并有较强关联;NT与喂养指数中等及以上、生长发育水平中等、母亲教育程度中等及以上、家庭收入中等及以上对应并有较强关联。结论:中国西部两县的婴幼儿类别、喂养指数、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与婴幼儿家庭因素这些变量的不同层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有较强的关联性;多重对应分析能够较好地揭示各变量间直观的联系,是探索多个分类变量间关联性的重要工具,其结果可用二维图形来表达,本研究为西部农村婴幼儿喂养分类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癌症是全球人群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原因,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持续上升,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癌症防控形势,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里做出了巨大努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以适应我国的癌症防治需求。目前,我国减少癌症负担的策略主要集中于一级和二级预防。本研究对我国癌症疾病负担及三级预防现状展开述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结肠镜、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FIT)和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的人群筛查参与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在全国6个中心开展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2018年5月至今),纳入基线招募的符合条件受试者,按照1:2:2比例随机分配至以下3组:结肠镜组、FIT组和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组(受试者经过风险评估,高风险者接受结肠镜检查,低风险者接受FIT检测)。收集受试者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和临床检查等信息。计算不同筛查方案的参与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筛查参与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9 546例符合研究条件的受试者,经过随机化分组,分配至结肠镜组3 916例、FIT组7 854例、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组7 776例。在19 546例受试者中,男性为8 154例(41.7%),年龄为(60.5±6.5)岁。结肠镜组、FIT组和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组的参与率分别为42.5%、94.0%和85.2%,其中在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组中,高风险者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参与率为49.2%,低风险者接受FIT检测的参与率为94.0%。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既往结肠镜检查史、慢性结肠炎史和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与筛查参与率相关。结论 FIT和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组参与率显著优于结肠镜筛查。在未来需对特定人群开展健康宣教以提高结直肠癌筛查人群参与率,从而保证人群结直肠癌筛查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评价定量免疫粪便隐血试验(FIT)对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筛检效能,为进一步优化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基于1项正在开展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选取3 407例已完成结肠镜检查的50~74岁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在结肠镜检查前均提供粪便标本。采用定量FIT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对所有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以结肠镜和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定量FIT对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的筛检效能指标。结果 3 407例受试者中男性占51.5%(n=1 753),年龄为(60.5±6.3)岁,共包括结直肠癌28例(0.8%)、进展期腺瘤255例(7.5%)、非进展期腺瘤677例(19.9%)、良性病变和正常者2 447例(71.8%)。当采用厂家推荐阳性截断值(20 μg Hb/g)时,总体FIT阳性率为2.8%(96/3 407),对于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分别为57.1%(95% CI:37.2%~75.5%)和11.0%(95% CI:7.4%~15.5%),特异度为98.4%(95% CI:97.8%~98.8%)。当阳性截断值调整至5 μg Hb/g时,定量FIT对于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分别增加至64.3%(95% CI:44.1%~81.4%)和16.5%(95% CI:12.1%~21.6%),特异度降低至95.2%(95% CI:94.4%~95.9%)。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T对于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95% CI:0.842~0.973)、0.657(95% CI:0.621~0.692),且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中筛检效能较为一致。结论 在本研究中,定量FIT对结直肠癌诊断灵敏度尚可,但对进展期腺瘤的诊断灵敏度较低。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定量FIT的阳性截断值可以根据预设检出率及结肠镜检查负荷灵活调整,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在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础上,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方法  收集2006-2007年开滦研究队列女性人群体检数据和hsCRP及NE检测结果等基线信息。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基线hsCRP水平及NE水平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  结果  队列共纳入18 866例女性,末次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随访期间共收集新发乳腺癌183例。其中,hsCRP < 1 mg/L组、1~3 mg/L组和>3 mg/L组新发乳腺癌9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829/10万、1 211/10万和1 49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P=0.002)。Cox分析显示:hsCRP>3 mg/L组乳腺癌发病风险是hsCRP < 1 mg/L组的1.71(95%CI:1.18~2.47,P=0.00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E水平(< 3.70×109/L和≥ 3.70×109/L)差异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线hsCRP水平升高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基线BMI与男性胃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 基于开滦队列(2006-2015年)男性人群,收集身高、体重等流行病学信息。每两年随访1次,收集胃癌发病结局资料;检索开滦附属医院医疗信息系统、开滦集团保险系统、唐山市医疗保险系统,补充收集随访过程中可能遗漏的胃癌新发病例。以体重正常(18.5 kg/m2 ≤ BMI<24.0 kg/m2)人群为参照组,利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基线BMI与男性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计算发病风险比(HR)及其95% CI结果 共纳入109 600名男性,共随访860 399.79人年,中位随访时间8.8年,收集胃癌新发病例272例。和正常体重人群相比,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吸烟状态、饮酒频率、粉尘暴露、食盐习惯、饮茶习惯等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体重过轻人群(BMI<18.5 kg/m2)胃癌发病风险升高(HR=2.11,95% CI:1.23~3.62),超重/肥胖与胃癌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按照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饮茶、粉尘暴露等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组、高文化程度、不吸烟、不饮酒、不饮茶、有粉尘暴露人群中,低体重与胃癌发病关联依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重过轻可能增加男性胃癌发病风险,且该关联受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饮茶、粉尘暴露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卫生事业的期望值逐渐增高,医院管理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及时转变观念。在近十年的工作中,我们宾县人民医院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整个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走上了振兴之路,使这所设有250张病床,拥有326名职工的医院,从过去有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 我国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推进癌症的一级预防是遏制该趋势的有效措施。膳食被视为多种癌症共同且可改变的影响因素, 而膳食模式考虑了食物和营养素间的相互作用, 在癌症预防方面更具实际指导意义。本文概述了膳食模式提取方法, 综述近年来膳食模式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癌症关联的研究结论并阐述可能的作用机制, 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利用遗传与环境危险因素构建的结直肠肿瘤风险评分的人群高危分层效果及其在分级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一项全国多中心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研究, 纳入2 16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研究对象。采用MassARRAY技术检测20个结直肠癌相关的遗传易感位点并构建遗传风险评分。个体环境风险评分采用亚太结直肠筛查评分系统计算。使用logistic回归分别评估遗传风险单独和遗传联合环境风险与结直肠肿瘤之间的关联。构建基于遗传和/或环境风险评分的分级筛查方案(即高风险者接受单次结肠镜筛查, 低风险者接受每年一次的定量粪便免疫化学检测, 其结果阳性者接受结肠镜检查), 并与全部接受结肠镜方案进行效果比较。结果与低遗传风险评分组相比, 高遗传风险评分组发生结直肠肿瘤的风险增加了26%(OR=1.26, 95%CI:1.03~1.54, P=0.026)。遗传和环境风险评分均最高的研究对象患进展期肿瘤(包括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和进展期锯齿状息肉)的风险是两评分均最低研究对象的3.03倍(95%CI:1.87~4.90, P<0.001)。多轮筛查效果评价方面, 当进行到第3轮筛查时, 基于遗传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