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58篇
  1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观察通过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段对肝脏肿瘤病情的控制效果。方法取本院2016~2018年收治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为分析对象并对其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其临床数据采取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归纳其接受干预后近期病情控制效果以及毒副反应来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结果完成治疗后有3例患者病情得到完全缓解(CR)、28例患者病情得到部分缓解(PR);对其进行平均时间1年的随访,34例患者得以生存,生存率为68%,平均生存时间为(10.1±1.2)个月。结论通过立体定向放射疗法对肝脏肿瘤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达到对肝脏肿瘤患者区域性与局部控制效果,安全可靠,对保障患者生存率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2.
目的系统评价术后辅助化疗对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个RCT研究,包含1 839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研究均采用了随机分组方法,但均未详细报道随机方案的隐藏及是否采用盲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辅助化疗的患者5年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RR:0.83,95%CI:0.700.98,P=0.03),5年复发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5,95%CI:0.390.98,P=0.03),5年复发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5,95%CI:0.391.07,P=0.09),ⅠB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没有显著差异(RR:0.90,95%CI:0.741.07,P=0.09),ⅠB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没有显著差异(RR:0.90,95%CI:0.741.08,P=0.26)。结论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提高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但无进展生存及亚组分析优势不明显。由于纳入的研究存在偏倚,没有进行充足的亚组分析,会影响结果的论证程度,期待高质量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更确切的证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尚未接受ART的HIV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单用阿兹夫定抗新冠病毒治疗后是否引起HIV耐药突变,评价启动ART后的抗HIV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未启动ART的HIV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观察组为13例短期(3~14天)单用阿兹夫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后启动抗HIV的ART,对照组为短期(5天)口服其他抗新冠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或莫诺拉韦)或未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然后启动抗HIV的ART,比较两组启动ART时HIV耐药突变的差异,评估ART 12周后的抗病毒疗效。结果 共纳入患者37例,其中观察组13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的M184I耐药突变率(69.2%)显著高于对照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同分类特征中M184I突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检出M184I耐药突变的病例均采用以整合酶抑制剂为核心的ART方案进行初始抗HIV治疗,其中有4例病例完成了12周随访,病毒载量均小于500copies/mL。结论 短期内单用阿兹夫定可能导致HIV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出现M184I耐药突变率增加,短期内尚未对以整合酶抑制剂为核心的ART方案的病毒学应答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4.
在深化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农村听力语言康复教育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全国城乡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永州新希望康复中心为例,提出了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及环境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的“原生态亲子体验康复模式”,通过介绍该模式的含义、特色及发展前景,以期为推动农村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及对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于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天服用孕三烯酮胶囊2.5毫克/次,2次/周;观察组于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天服用米非司酮10毫克/次,1次/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殖激素水平改善情况、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情况、1年后复发率、妊娠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殖激素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用药期间具有较高的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孕妇60例纳入观察组,根据其PLT减少程度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每组各20例,并选择同期6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孕妇及观察组中不同级别患者的PLT、LDH、AST、ALT的水平,以及并发症、妊娠结局、预后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LT和LDH的水平均达到了正常的标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Ⅰ级组的患者其血小板恢复时间为(4.78±1.45)d,明显高于Ⅲ级组患者的(2.82±0.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Ⅰ级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50.00%)均明显高于Ⅱ级组(25.00%)与Ⅲ级组(20.00%)的患者(P0.05)。结论地塞米松治疗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其不良的妊娠结局及患者的预后,但其疗效与临床分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针刺对照组40例和埋线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和穴位埋线治疗;针刺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埋线对照组予以埋线治疗。针刺治疗一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埋线每三周埋线1次,共治疗4次。所有治疗结束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82.5%,埋线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治疗组与两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激光损伤后期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激光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左旋维C导入和中药面膜外敷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左旋维C导入和中药面膜外敷的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激光损伤后期色素沉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发生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郑州市城区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的基本信息、基线特征以及随访信息。使用寿命表法分析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发生率,Log-Rank法检验各组差异,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一线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173例HIV/AIDS病人,47例发生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失败率为4%(47/1 173),其中24例一线失败发生在抗病毒治疗1年内,第1、3、5、7年抗病毒治疗一线成功率分别为98%、96%、93%、9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201~350个/μL"组、"351个/μL"组相对于"0~200个/μL"组的风险比(HR)[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248(0.109~0.565)、0.203(0.071~0.584),合并乙型肝炎(HR=2.893,95%CI:1.131~7.403)一线失败风险高,确证到治疗的时间间隔(月)"12~23"组、"≥24"组相对于"12"组的HR(95%CI)分别为2.588(1.060~6.317)、2.579(1.289~5.159)。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一线失败多发生在治疗早期,且与病人的基线CD4细胞计数、合并乙型肝炎、确证到抗病毒治疗的时间间隔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12(Human interleukin-12, hIL-12)5型腺病毒载体(Ad hIL-12),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检测IL-12的表达,为IL-12临床应用方式的改进奠定基础。 方法:实验于2009-05/2009-12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实验室完成。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经细菌脂多糖(LPS)处理24 h后提取DCs总RNA,用RT-PCR方法获得hIL-12 p35和p40基因cDNA,分别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和pmRNA IRES中;然后再亚克隆至腺病毒载体穿梭质粒pDC515,p35和p40 cDNA通过脑心肌炎病毒内部核酸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al entry sites, IRES)连接,构建pDC515 hIL-12 p35/IRES/p40腺病毒穿梭质粒。采用Ad MaxTM腺病毒载体体系,pDC515 hIL-12 p35/IRES/p40穿梭质粒与pBHGfrtE1,3FLP骨架质粒共转染至293细胞,通过重组酶位点特异性重组获得Ad hIL-12。常规培养hBMSCs,第三代hBMSCs按每孔5105细胞接种至12孔板中,Ad hIL-12按每个细胞100 pfu的感染复数(MOI)感染hBMSCs 2 h后经10 Gy 射线照射使hBMSCs失去增殖能力,每24 h更换一次培养液,收集1-5天的细胞培养上清,用hIL-12p70 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hIL-12的含量。 结果:经测序证实,RT-PCR所获得的hIL-12 p35和p40基因cDNA序列与GenBank NM_000882(762 bp)和NM_002187(987 bp)提供的序列完全一致。pDC515 hIL-12 p35/IRES/p40穿梭质粒与pBHGfrt E1,3FLP骨架质粒共转染至293细胞约10天左右细胞开始有空斑(plagues)形成,挑取明显的空斑接种至293细胞,经过2-3轮扩增后,收集293细胞冻溶裂解,提取DNA进行PCR鉴定,分别获得hIL-12 p40和p35 PCR片段,证实冻溶裂解物中含有hIL-12 p40和p35基因DNA片段。纯化的病毒按100 pfu/细胞的MOIs感染hBMSCs,ELISA检测12 h即有IL-12的分泌,至24-48 h表达量到达高峰,并持续表达至第五天表达水平仍无下降趋势,12 h、24 h、48 h、72 h、96 h和120 h hIL-12表达量分别为(4.91±0.09) 、(59.40±1.17) 、(106.88±1.64) 、(144.53±3.10)、(182.72±0.14)和(205.83±0.14) ng/106细胞/24 h。 结论:用Ad MaxTM腺病毒载体体系可高效、快捷地获得所要包装的腺病毒载体,通过IRES连接hIL-12的两个亚基p40和p35可有效地表达IL-12p70蛋白;Ad hIL-12腺病毒载体感染hBMSCs后可持续高水平分泌hIL-12,在以hBMSCs为载体细胞的基因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