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儿科急诊观察室患儿病种及病情特点,寻求护理对策,以进一步规范观察室患儿护理管理。方法对5471例儿科急诊观察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儿的病种、年龄、住院时间及病情特点。结果儿科急诊观察室病例疾病谱广,疾病变化快,危重患儿多(共984例,占17.99%),夜间收治患儿1641例,占29.99%。最常见的是呼吸系统疾病(2204例占40.29%)和消化系统疾病(960例占17.55%)。结论为提高急诊观察室护理质量,需加强对危重患儿的识别,重视低氧血症,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诊前做血常规检查,缩短发热患儿就诊时间,减少医疗投诉。方法我院门诊部增设了诊前服务站,分诊护士为需要等待就诊的发热患儿提前开具血常规化验单。结果2013年患儿人均就诊时间较2012年缩短了29分钟。由化验单引发的医疗投诉由2012年的167例下降到2013年的26例。结论在进行资质考核的基础上给予分诊护士一定的授权[1],使分诊护士具有初步干预和开化验单的权利,可以较大程度地缩短发热患儿就诊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门诊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值得国内各儿童医院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出血性休克与脑病综合征(hemerrhagic shock and encephalopathy syndrome,HSES)发病迅速,病死率高,存活者则易留有严重神经后遗症。HSES见于世界各地,其临床特点是突发的抽搐和昏迷、休电、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水样腹泻,代谢性酸中毒,肝肾功能障碍。近几年来温州育英儿童医院陆续收治多例这类病例。为提高医护人员对本病的认识和救治的成功率,现将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PICU的17例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7.
出生后 2周至 1岁 (主要为出生后 2 0d至 3个月 )的婴儿因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称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本病发病急骤 ,绝大多数患儿以颅内出血为首发表现 ,病死率高达2 5 % ,约 5 0 %遗留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我科自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以颅内出血为首发表现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婴儿 2 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19例 ,女 7例 ;年龄 3 0d至 3个月 ,均无产伤和窒息史 ,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其中居住农村2 4例 ,城市 2例。所有患儿均采用纯母乳喂… 相似文献
18.
母乳喂养次数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很多 ,其中肠—肝循环重吸收增加是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肠腔内的胎便总量约 10 0~ 2 0 0g[1] ,约含有胆红素 80~ 10 0mg ,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 5~ 10倍[1] 。如胎粪粘稠 ,排出延迟 ,可导致胆红素经肠壁重吸收增加 ,从而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我院在全面创建爱婴医院 ,开展母乳喂养过程中 ,发现有 2 0 %~ 4 0 %的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一周内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为此 ,我们对 71例纯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了血胆红素与母乳喂养次数关系的观察 ,提出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一周内… 相似文献
19.
灌肠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灌肠对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78例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随机分为灌肠组、非灌肠组,灌肠组用生理盐水或开塞露灌肠,2次/d。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显示灌肠组明显降低血胆红素水平,缩短高胆红素血症持续时间。结论 灌肠是降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简单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