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9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12篇
内科学   136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159篇
综合类   384篇
预防医学   169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86篇
  5篇
中国医学   161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观察地佐辛治疗肛肠患者手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骶管麻醉下行择期肛门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术口点状注射利多卡因2 ml+生理盐水1 ml+布比卡因1 ml+亚甲蓝1 ml组成的镇痛剂。治疗组术后给予地佐辛5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镇痛效果和止痛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佐辛能有效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2.
43.
44.
目的:探讨45~47 ℃温热水刺激鼻肠管主动留置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20年1月31日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需留置鼻肠管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床旁主动留置鼻肠管过程中,通过分次间断注入45~47 ℃温热水,刺激胃肠蠕动,提高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结果:76例患者中,其中一次性置管成功71例,成功率为93.42%;5例一次性置管失败患者,给予再次温热水刺激置管,成功3例,剩余2例2次置管均未成功,给予被动等待技术均置管成功。结论: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床旁主动留置鼻肠管过程中,通过注入45~47 ℃温热水刺激胃肠蠕动,能够保证置管成功率,尽快实现幽门后喂养,为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建立有效途径。该方法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美芬预先给药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纳美芬组和对照组。纳美芬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纳美芬0.2μg·kg-1,对照组给予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2组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术后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拔管即刻和拔管后6、12、18、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曲马多追加量。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排气时间等,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美芬组和对照组各完成28例,拔管即刻和拔管后6、12、18 h纳美芬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纳美芬组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曲马多追加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2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P> 0.05),纳美芬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纳美芬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5%(7/28)低于对照组(54%,15/28,P <0.05),头晕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小剂量纳美芬预先给药能减轻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缩短呼吸恢复、拔管和排气时间,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46.
【摘要】目的:评价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和不同管电压的条件下采用非迭代重建技术后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九七医院2014年5-10月5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检查条件为管电压120kVp、对比剂碘浓度370mg I/mL;B组为管电压100kVp、对比剂碘浓度270mg I/mL。对2组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后,图像采用滤过反投影(FBP)法进行重建,分别测量及计算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及左冠状动脉主干(LMA)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2组间RCA近段、LMA管腔内CT值、SNR、C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CTDIvol、DLP及ED比较B组均低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碘浓度对比剂(270mg I/mL)联合低kV(100kVp)通过非迭代重建技术仍可获得管电压120kVp及对比剂碘浓度370mg I/mL扫描条件下相同质量的图像,不仅可以满足诊断需要,还可以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5例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65~80岁,平均74岁;病程1~6年,平均3年。根据Koshino影像学分期,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2例。术后采用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7个月,平均6.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未出现感染、下肢血栓、骨折等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减轻,功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不明显;HSS评分、VAS评分、胫股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活性维生素D3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测2013年4月~2014年6月本院新诊断的143例非透析CKD患者及1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维生素D3水平,分析其与肾功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血FGF-23)、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PTH)等指标的关系。结果:CKD1~5期患者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22.03±4.39)ng/ml、(20.29±4.66)ng/ml、(16.88±3.00)ng/ml、(13.71±2.99)ng/ml、(9.76±2.97)ng/ml,与对照组(25.68±4.08)ng/ml相比,各组间维生素D3水平逐渐下降(P<0.05)。维生素D3水平与血肌酐(r=-0.676)、尿素氮(r=-0.554)、血磷(r=-0.248)、钙磷乘积(r=-0.178)、PTH(r=-0.636)、FGF-23(r=-0.690)呈负相关(P<0.05),与血钙(r=0.157)、白蛋白(r=0.164)、肾小球滤过率e GFR(r=0.759)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3与e GFR呈正相关,与PTH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13.196+0.092X1-0.016X2(Y为维生素D3,X1为e GFR,X2为PTH,13.196为常数)。结论:随着CKD的进展,患者活性维生素D3缺乏日益严重,且与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旁亢及FGF-23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医用钛缆张力带在髌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102例髌骨骨折,均遵循张力带原则,行环扎加"8"字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根据内固定材料分成医用钛缆组和带针钢丝组.比较两组术后首次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及远期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102例患者术后随访10周~8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标准.两组患者在术后首次锻炼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医用钛缆组费用较高.医用钛缆组在并发症及远期膝关节功能上优于带针钢丝组.结论 医用钛缆在行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内固定坚强、便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弥补带针钢丝内固定强度不足的缺点.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神经外科研究生的临床教学,做好癫痫临床教学工作必须做到:临床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让研究生对癫痫外科观念有直观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的问诊、体格检查;培养学生癫痫外科定位诊断的临床思维;同时要做好教学后病例总结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