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阐述了小课题研究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从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可行性、实施的方法、评价的标准和效果分析等提出改革,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2.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附1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选择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案,对127例131个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①应用弹簧圈栓塞120例124个动脉瘤,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14例,死亡4例;术后2个月,动脉瘤复发或再通11例,予以再次栓塞8例,开颅夹闭3例。②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3例3个动脉瘤,死亡1例。③载瘤动脉闭塞4例4个动脉瘤,无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3.
椎动脉系统解剖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系统作为脑血液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颅内段分布于脑干(延髓到间脑尾侧1/3)、大脑半球的后1/3(包括部分颞叶、枕叶)和小脑。在脑底面通过大脑动脉环与颈内动脉互相交通,其分支在蛛网膜下腔内吻合成网。椎动脉病变所导致的脑部病变与其结构特点具有重要的关系.本文就其解剖结构特征及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新的血管内治疗技术,初步评价该技术和新栓塞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我们治疗中心近9个月内收治的11例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颅内Neuroform支架辅助生物活性Matrix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技术特点进行探讨,并通过对部分获得血管造影随访病人的疗效观察,评价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联合颅内Neuroform支架和生物活性Matrix弹簧圈血管内治疗的11例宽颈动脉瘤病人中,除1例死于并发症外其余病人均得到满意疗效,其中6例病人术后半年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未见动脉瘤复发,但仍需长期观察。结论 联合颅内支架和生物活性弹簧圈是一有效的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技术,颅内支架理想的大小选择和恰当的植入位置是成功治疗的重要一环,生物活性Matrix弹簧圈栓入瘤腔后可有效促进血栓和结缔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容积重建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技术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46例164个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容积重建3D-CTA和数字减影造影术(DSA)影像学资料.影像学分析诊断采用双盲法.结果 146例患者共发现164个动脉瘤,120例患者为单发动脉瘤,8例为2个动脉瘤,5例为3个动脉瘤.3D-CTA容积重建(VR)漏诊10例,DSA漏诊3例.经统计学分析3D-CTA容积重建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敏感性为94.5%、95.0%.结论 3D-CTA容积重建技术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筛检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solitar AB半开环支架在脑静脉窦血栓取栓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均采用Solitar AB半开环支架行脑静脉窦机械性碎栓及取栓治疗,术后予以积极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复查PT及PT值,将INR值控制在2.0~2.5。结果:出院前12例患者腰椎穿剌时颅内压在120~200 mm Hg,脑MRV检查证明静脉窦主干通畅,皮层及深静脉恢复正常。3例患者部分再通,皮层和深静脉部分代偿。12例患者中的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的改善,其中10例头痛消失,2例头痛减轻,2例视力减退,2例记忆力下降。结论:solitar AB半开环支架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介入取栓及碎栓治疗中是一种安全和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兔血浆及胃十二指肠黏膜中胃动素(MTL)的分布情况,探讨高温和创伤复合应激对MTL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温(23℃)创伤组、高温(38℃)无创组和高温有创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兔血浆及胃十二指肠不同部位黏膜中MTL的含量;建立高温创伤动物模型,于0h、0.5h、1h、1.5h及2h采血测定血浆中MTL的含量,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胃体黏膜中MTL含量最高,其次为胃底、幽门、十六指肠;血浆中MTL含量高于组织中含量。高温及创伤应激后,组织中MTL含量降低,血浆中MTL含量升高。结论:胃十二指肠不同部位黏膜中MTL含量不同,以胃体黏膜中含量最高;高温创伤应激可影响MTL在组织和血浆中的分布,且呈反向变化。其可能机制为Mo细胞受到破坏导致MTL释放以及应激状态下体内蛙皮素增多促使MTL分泌增加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术前DTI检查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对设计脑深部胶质瘤手术入路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脑深部胶质瘤病人60例,30例术前仅行MRI检查作为对照组,根据易达及避开功能区的原则选择手术入路;30例术前行MRI+DTI检查作为DTI组,行脑白质纤维三维重建,明确脑白质纤维束与肿瘤的三维空间结构关系,以避开重要纤维束及功能区的原则设计手术入路;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KPS评分的差异。结果对照组镜下全切19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4例,全切率63.3%;DTI组镜下全切18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5例,全切率60.0%。两组镜下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KPS评分为(81.67±20.69)分,DTI组KPS评分为(91.67±16.42)分;两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DTI检查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对设计脑深部胶质瘤手术入路有重要指导意义,起到保护重要白质纤维束和降低病残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先天性巨结肠,或称法伐利——赫希斯普龙氏病。它是由于结肠下端运动机能紊乱,粪便不能顺利排出,郁积于结肠内,以致结肠容积扩大,是一种较少见的胃肠道光天牲疾患。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制以往有许多学说,近年来才比较明确,认为是由于腰骶部付交感神经在发育过程中的停顿,以致乙状结肠远端或直肠近端肠壁肌间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的先天性缺如或极度稀少,导致该段肠管运动机能障碍,正常肠蠕动不能通过而经常处于痉挛状态中,形成机能性狭窄,以致粪便通过发生困难,粪便就郁积在近端结肠内。由于粪便不能正常地充盈直肠,就缺乏激起排便反射的刺激,更使粪便郁积在结肠内,日久近端结肠尤其是左侧结肠就出现代偿性扩张和肠壁增厚。患者多为男婴,好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余亚雄1959年有过一例报告。自1975年以来,我们在解剖130多具尸体中仅发现一例。兹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0.
当今,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员的的智能开发,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注入式”教学法,忽视了开发学员智力,培养学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结果避免不了“满堂灌”,把学员引向了死记硬背的死胡同。教员不仅要创造条件把科学知识转化成为学员的知识,而且要引导学员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也就是教员和学员的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与学员一起完成这两个“转化”,这是当前教学工作上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课堂教学是完成这两个“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