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3D-CTA容积重建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3D-CTA容积重建(VR)图像与DSA结果的对照研究,探讨3D-CTA VR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26例115个动脉瘤的3D-CTA和DSA比较影像学资料,分析3D-CTA VR重建表现。影像学分析诊断采用双盲法。结果126例患者共发现115个动脉瘤,102个病人为单发动脉瘤,5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3D-CTA VR重建漏诊9例,DSA漏诊2例。17例DSA和3D-CTA VR重建均诊断为阴性。经统计分析3D-CTA VR重建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达到92.2%、94.4%和92.5%。结论3D-CTA VR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方法,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筛检价值。  相似文献   
52.
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神经外科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刘承基教授曾多次提到“细胞分子神经外科”的概念,为今后神经外科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崭新的方向。如同大体外科学的发展基础是人体解剖学一样,作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分子解剖学”的认识,因为这很可能成为细胞分子外科学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53.
患者,吴某,女,36岁。因“心悸1年,咽痛伴发热3天”,于1990年6月14日收入万宁县人民医院内科。患者一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心悸、气促、汗多,双手图动、消瘦,并渐加重,经本院及海南省人民医院检查确诊甲亢。自1990年4月用日起开始服用他已控治疗,开始剂g为用mg/天,分三次口服,后渐祛量为sins/天,服药过程中上述症状改善,体重增加,化验检查:白细胞在正常范围,6月12日受凉后出现咽癌,继之县筹发热,呈持续高热(39-40C)门诊治疗,体温未见下降,血常规检查:Hbs.sg%、WBC2000/mm’;分类:N35%,L64%,EI%,拟“白…  相似文献   
54.
上胫腓关节是滑动关节,由两个椭圆形关节面、滑膜和关节囊组成。上胫腓关节的运动包括上下移动和旋转运动,其运动方式和幅度各人差异很大[1]。现将我们对109根人干腓骨的上胫腓骨关节坡度的研究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上、下胫腓关节面及其粗隆和外踝...  相似文献   
55.
颅内动静脉畸形(aneriovenous malfornation,AVM)的治疗,强调综合措施及个体化原则.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放射外科治疗以及上述两种或三种方式的联合治疗.能够快速、彻底地消除病灶的方式,首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但有部分病例因病灶体积较大、位置在功能区或结构复杂等因素,常需联合采取其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方法:17例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的颅内复杂动脉病人根据其具体情况,在围手术期给予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结果:病人均顺利手术。手术治疗后痊愈12例,症状明显好转5例,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颅内外血管搭桥虽然手术方式复杂,手术时间较长,但通过围手术期细致、耐心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以及严密监测等综合措施,可提高手术效果,确保病人得到良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瘤周水肿(PTBE)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膜瘤患者70例,计算水肿指数,免疫组化检测脑膜瘤中AQP-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分析AQP-4、VEGF与脑膜瘤PTBE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脑膜瘤PTBE发生率62.9%(44/70).AQP-4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在无水肿组分别为38.5%(10/26)和65.4%(17/26).而在水肿组则分别为90.9%(40/44)和93.2%(41/44);AQP-4 和VEGF 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水平,两组间相差显著(P<0.01).AQP-4和VEGF表达水平均与脑膜瘤PTBE的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AQP4、VEGF在脑膜瘤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其PTBE的形成.  相似文献   
58.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症状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分析收治的16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症状、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眼部充血表现(或合并突眼)13例,单纯突眼1例,颞部杂音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6例单纯南动脉途径应用NBCA进行栓塞,术后瘘口即刻闭塞3例;1例有瘘口残留,随访2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另外2例瘘口残留,但症状明显好转.8例进行了单纯静脉入路栓塞,其中2例应用ONYX和弹簧圈进行栓塞,完全闭塞瘘口;2例分别合并有术后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前者术后1个月好转;5例单纯进行了ONYX栓塞:1例由动静脉联合入路进行栓塞,瘘口完全闭塞,1例因瘘口细小进行了颈动脉压迫并观察随访,术后2个月瘘口更加细小,术后3例患者出现眼部并发症,1例为动眼神经麻痹,1个月后好转,1例为复视并外展神经麻痹,1例为结膜充血,眼球疼痛不适,后好转.结论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动脉入路栓塞,瘘口闭塞率低于静脉入路,但术后眼部并发症发生率亦低,静脉入路瘘口闭塞率高,但应注意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亚急性期(末次出血后2~6周)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效果及随访预后。结果 13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大脑脚-中脑-桥脑1例,中脑1例,桥脑7例,桥脑延髓交界1例,延髓3例;最大径2 cm 1例,2 cm≤最大径3 cm 7例,3 cm≤最大径4 cm 5例;末次出血至手术时间为(31±15)d;肢体无力或麻木7例,头痛3例,小脑功能障碍3例,面瘫及外展神经麻痹3例,饮水呛咳1例,言语不清1例,咳嗽无力1例,呼吸微弱1例;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例,经小脑延髓裂桥脑侧方入路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枕下后正中经四脑室底入路8例;全切12例,1例手术切除后复查发现有肿瘤残留行二次手术全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海绵状血管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9例,同术前2例,加重2例;平均随访(33±14)个月,仍有2例患者遗留轻度面瘫并外展神经麻痹,术后6个月卡氏评分为(83±15)分。未见复发,亦无再次出血。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于亚急性期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灶,疗效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64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理论进行评估、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对所有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2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并建立随访记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9.23±10.41)分,(62.71±14.73)分,差异显著(P<0.01),出院2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96.63±3.91)分、(92.15±9.67)分,差异显著(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1.50±3.70)d及(20.84±14.06)d,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高,住院天数减少。结论应用Orem自理理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可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降低了患者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