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我们在解剖一约16岁左右男性尸体时发现横结肠系膜缺如,合并无肝十二指肠韧带。这种罕见变异对临床上做胃大部切除进行胃空肠吻合术、网膜囊脓肿引流术、肝和胆囊手术等有一定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环氧乙烷对小鼠神经细胞膜上嵌入蛋白质分布的影响。方法:小鼠每天吸入环氧乙烷2h,持继2或3个月,用冰冻蚀刻电镜观察小鼠腰髓前角神经细胞膜上嵌入蛋白质的 分布。结果:随着染毒时间延长,腰髓前肴神经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质由分布紊乱至成簇聚集。结论:环氧乙烷能改变神经细胞膜上嵌入蛋白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33.
人干腓骨上胫腓关节坡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类上胫腓关节坡度对关节本身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方法 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对 10 9根干腓骨的上胫腓关节坡度进行测量。结果 腓骨干纵轴与关节面的夹角 (∠A)为 5 9 93°± 9 2 9° ,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5 )。该角度越大 ,坡度越平坦 ;角度越小 ,坡度越陡直。关节面与水平线的夹角 (∠B)为 30 2 5°± 9 32°,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5 )。该角度越大 ,坡度越陡直 ;角度越小 ,坡度则越平坦。两种方法测量结果之间呈负相关 (r =- 0 396 2 ,t =4 47,P <0 0 0 1)。结论 测量上胫腓关节坡度可了解国人上胫腓关节解剖结构和类型 ,估价上胫腓关节的稳定性 ,对上胫腓关节不稳 (半脱位 )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脑动静脉畸形病巢周围毛细血管组织形态与体视学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BAVM)病灶周围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推测其在BAVM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病灶周围有足够脑组织(5~10mm)的10例BAVM手术标本,行常规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再行VIII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血管,以北航CMIA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分析毛细血管直径、圆度、数密度、体积密度和面积密度。取10例原发性癫病人的手术标本为对照。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BAVM病灶周围毛细血管显著扩张;透射电镜观察见畸形血管团周边的毛细血管管壁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表现为一种慢性缺血、缺氧性改变;体视学测量结果表明畸形血管团周围毛细血管直径为(0.1496±0.0389)mm;与对照组(0.0274±0.0185)mm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74,P<0.001);畸形血管团周围毛细血管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亦显著性增高(t=2.977,P<0.01),其数值分别为0.4200±0.1476和0.2600±0.0843;BAVM组毛细血管面积密度与对照组相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其数值分别为0.0114±0.0086和0.0040±0.0018(t=2.638,P<0.05);BAVM组体积密度0.0092±0.0044与对照组0.0045±0.005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66,P<0.05)。结论BAVM血管团周围脑组织表现为一种慢性缺血、缺氧性改变。畸形血管团周围毛细血管分布密度增高并显著扩张。这些异常的毛细血管可能是BAVM潜在组成部分,在畸形团切除术后脑水肿发生、残腔出血以及BAVM再生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73例DSA影像显示直径〈5mm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并分析早期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病例随访采用DSA(46例)或磁共振血管造影(1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4年。结果术前经DSA诊断的73例79个动脉瘤,经手术探查证实并给予处理的77个;未处理的2个动脉瘤中1个未予探查(多发性动脉瘤),另1个为A2段分支动脉瘤,术中未探查到。行手术处理的77个动脉瘤中单纯包裹术的有3个、单纯夹闭术的有59个、夹闭加包裹术的有12个、烧灼后包裹的有2个、行动脉瘤切除的有1个。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的有59例,4分的有10例,3分的有2例,2分的有1例,1分的有1例。1例行包裹术的动脉瘤较前稍增大,2例夹闭术的动脉瘤颈部轻度复发,其余动脉瘤未见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对DSA不能证实,但具有明确动脉瘤破裂征象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积极开颅探查。  相似文献   
36.
Onyx胶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25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yx胶是一种非黏附性的液体栓塞剂,它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较强的组织渗透性、非黏附性以及较好的弥散性等特点。术者长时间持续缓慢注射Onyx胶,使其在畸形血管团内充分弥散,达到尽可能完全栓塞畸形血管团的目的,显著提高了栓塞的安全性。我们利用Onyx胶对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进行栓塞并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18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中的效果,为指导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8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一般资料、责任血管和外科手术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8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O型血患者79例(占43.65%),较国人正常O型血分布(33.80%)有增高趋势;发病率右侧:左侧=1.8:1;2条以上责任血管者45例(24.86%);责任血管包括小脑上动脉96例,小脑后下动脉7例,小脑前下动脉以及动静脉混合接触或压迫者各25例.内听动脉13例,基底动脉15例,椎动脉9例,单纯静脉15例(主要为岩静脉和桥静脉),无名血管9例(主要为以上动静脉血管的分支).181例患者术后1月内171例症状完全消失(94.48%);症状改善,但需结合药物控制者9例(4.97%);植物生存1例(0.55%).结论 本组资料提示O型血可能更易患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理想治疗手段,防止遗漏多发性责任血管是减少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
神经内镜下脑室系统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的脑室解剖结构特点以及用于手术操作的重要解剖标志,为临床应用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对15例成年国人尸头标本,50例脑积水病人做神经内镜下观察,并作图像记录,对与内镜下脑室内手术相关的解剖距离进行测量.结果:经额角进入脑室观察范围最大;脉络丛、室间孔、乳头体等结构是脑室系统神经内镜手术的重要"路标"性解剖标志;神经内镜在脑积水病人三脑室中有充足的操作空间.结论:脑室系统形态固定,解剖标志明确,应用神经内镜可使脑室内的部分病变在直视下切除,并且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高温诱导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为防治高温致脑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建立体外高温诱导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的凋亡模型,应用PKC特异性抑制剂氯化百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loride),观察海马神经元胞内Ca2+浓度的动态变化以及对B淋巴细胞瘤基因2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42℃处理1h,加入蛋白激酶抑制剂氯化百屈菜红碱(CTC)后,海马神经细胞内Ca2+浓度迅速明显上升,25~30s即达峰值,尔后平缓下降,并维持于高于原来基线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处理后海马神经细胞内Bcl-2表达较单纯42℃处理1h后表达明显下降。结论CTC对高温作用后海马神经元胞内Ca2+浓度和Bcl-2表达具有重要的影响,说明PKC激活在高温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