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通过观察术中血乳酸浓度变化,以及呼吸循环变化,评价一种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20例,ASA分级Ⅰ级,先行T12-L1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常规面罩吸氧,在消毒铺巾时开始静脉微泵输注异丙酚芬太尼混合液(异丙酚200 mg+芬太尼100μg)共22ml行静脉全麻。第2支异丙酚起为单纯液(不含芬大尼),直至气腹放气为止。术中不输糖,仅输乳酸林格液。分别在麻醉前、气腹后30min、气腹后60min、放气后5min测血乳酸浓度。同时记录呼吸循环变化。结果与手术前相比血乳酸浓度无增高。PETCO2明显增高、SpO2维持在高水平。血压、心率稍有增高,但在允许范围。全部患者在停用静脉全麻药之后5min内清醒,呼吸循环稳定。结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对全麻腹腔镜手术围拔管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10min,A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缝皮停用麻醉药时,B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C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00mg。在围拔管期,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变化;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停留术后复苏室时间;警觉/镇静评分(OAA/S)、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围拔管期呛咳、躁动发生率等。结果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在拔管时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加快(P<0.05);三组呼吸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清醒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和停留术后复苏室时间C组较A和B组长(P<0.05),OAA/S评分C组较A和B组低(P<0.05),VASB组较A和C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躁动和呛咳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能够比较好的抑制腹腔镜手术患者气管导管围拔管期不良反应,术前应用效果更佳,且术后苏醒迅速和完全。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全麻老年患者在复苏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通过对508例全麻术后病人进入复苏室(简称PACU)的观察,分析主要的临床观察要点:苏醒期躁动、谵妄、低体温、低氧血症、呕吐。结果:108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21.2%。结论:全麻复苏期间病人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综合分析并发症原因并对症处理,确保病人安全渡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肺癌化疗后病人单肺通气时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手术病人3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各15例.U组给予乌司他丁1万U·kg-1,于麻醉诱导后缓慢静注,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诱导后(S1),单肺通气40 min(S2),单肺通气90 min(S3),术毕双肺通气30 min(S4)时,术后24 h(S5)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样测IL-8和IL-10质量浓度.[结果]两组IL-8于S3、S4、S5时均显著升高(P<0.05),和C组比较,U组S3、S-4时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IL-10于S3、S4、S5时均显著升高(P<0.05),和C组比较,U组S 3、S4时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化疗后病人单肺通气期间炎性细胞因子IL-8的生成和释放,增强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减轻病人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5.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防治前列腺电切综合症的效果,运用预见性护理进行护理配合。可优化护理配合质量,提高了手术及护理的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活体肝移植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肝移植科择期行活体肝移植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只接受护士提供活体肝移植的常规术中护理配合,干预组则运用预见性护理进行术中护理配合.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供体肝脏的冷缺血时间、术中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费用以及手术配合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手术时间、供体肝脏的冷缺血时间、手术费用、术中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降低,手术配合满意度评分则明显增高.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优化护理配合质量,提高手术及护理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提高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对护理配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小儿尿道下裂修补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0例小儿患者术后接硬膜外自控镇痛,镇痛过程中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术前镇痛宣教及心理干预,镇痛泵及管道护理、生命体征观察、术后镇痛副反应观察、疼痛正确评估等。结果:所有患儿及家属对术后镇痛满意度高,无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做好术后镇痛各方面护理和观察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8.
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切除吻合术是治疗直肠癌的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外科新技术,与传统的剖腹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术中肿瘤受挤压小,肠道干扰小,病人术后痛苦少、下床活动早、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1].对于恶性肿瘤手术,除了无菌技术外,无瘤技术更为重要.外科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不断强化无瘤观念,高度重视无瘤技术操作,为预防术中医源性肿瘤的播散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在腹腔镜下施行直肠癌低位切除吻合术105例,现将应用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9.
徐燕娇  刘徳昭  陈信芝 《护理研究》2009,23(22):2015-2016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电动止血机病人发生烦躁不安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12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病人按手术过程中是否发生烦躁,两组术前进行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观察手术时间、止血带压力、疼痛不适评分.[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烦躁组病人手术时间、止血带压力、术前Zung焦虑评分、疼痛不适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止血带压力、疼痛不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时间、止血带压力、疼痛不适是使用电动止血带术中发生烦躁的独立高危因素,护士应针对这些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术中烦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0.
收集70例术后麻醉恢复过程中应用鼻咽通气管,观察其应用及护理效果。鼻咽通气管能保持呼吸道通畅,使患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在麻醉恢复室可以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