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7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株MCF-7经热处理及应用阿霉素前后热休克因子(HSF1)的表达差异及其对热休克蛋白(HSP70)以及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分别给予乳腺癌细胞株MCF-7非致死温度的热冲击43℃1小时、45℃15分钟以及阿霉素处理,继续培养4小时后收获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热/化疗前后热休克因子、热休克蛋白以及P-糖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乳腺癌细胞株MCF-7经上述处理后三组细胞的HSF1、HSP70较处理前蛋白表达有明显增高,43℃组、化疗组P-糖蛋白表达较处理前有明显增高,但45℃组P-糖蛋白的表达在热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结论经热疗或化疗后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热休克因子表达增高,并能促进热休克蛋白70及P-糖蛋白的表达;热疗可导致化疗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5-氮杂-2 '-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在体外作用48 h 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MTS法及流式细胞仪分析5-Aza-CdR对CEM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1.0、2.5、5.0μmol/L的5-Aza-CdR处理CEM细胞48 h,对CEM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6%、5.6%、7.5%,5.0 μmol/L有明显抑制作用(P< 0.01); 5-Aza-CdR可使CEM细胞凋亡率增加,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1.0、2.5、5.0μmol/L组细诱导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4.8%、8.2%、13.8%.结论:5-Aza-CdR能抑制CEM细胞生长,并且可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CEM中抑癌基因EphB4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对CEM细胞增殖凋亡的生物学影响,为寻找肿瘤治疗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法检测EphB4基因甲基化水平,荧光定量PCR法(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aza-CdR处理前后EphB4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MTS法检测不同剂量(1.0、2.5、5.0 μmol/L) 的5-aza-CdR作用于CEM细胞0 h、24 h、48 h、72 h、96 h对CEM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5-aza-CdR作用96 h对CEM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CEM细胞中存在EphB4基因的甲基化,甲基化水平为31.4%;不同浓度5-aza-CdR作用后CEM细胞甲基化水平均下降。5-aza-CdR作用使CEM细胞中EphB4 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5-aza-CdR明显抑制CEM细胞增殖,并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5-aza-CdR处理 96 h后,早期凋亡由4.1%上升为24.8%。用药96 h后,CEM细胞G1期由62.4% 降至46.8%,G2期由2.1%升至16.2%,细胞阻滞于G2期。结论:特异性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能使CEM细胞中沉默的EphB4基因重新表达,并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34.
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动态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含量,探讨乌苯美司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54例患者为乌苯美司治疗组,用法为30mg/d,早晨空腹1次口服或分3次口服,连续应用,中位治疗时间为3个月;另有50例患者为未治疗组和30例正常人组,所有患者均同期应用化疗。以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I/S%值)为评价免疫功能状况的指标,对所有入组者进行检测,对治疗组应用乌苯美司前后的Ag-NORs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高于化疗前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患者(P〈0.01),而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应用乌苯美司后Ag-NORs含量较用药前明显提高(P〈n05),与正常人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患者化疗前后Ag-NORs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下降,服用乌苯美司可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5.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GST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STT1)和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52例IM患儿和60名健康儿童进行多重PCR技术检测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儿童IM发病的关系.结果 IM组和对照组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GSTT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9.62%和43.3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231,P<0.05);携带GSTT1(-/-)基因型儿童发生IM的风险是携带GSTT1非纯合缺失基因型[GSTT1(+/+)或(+/-)]儿童的1.931倍[比值比(OR)=1.931,95%可信区间(CI):1.038~2.894].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GSTM1(-/-)]的分布频率在IM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基因型联合分析显示:携带GSTT1(-/-)与GSTM1(-/-)联合基因型的儿童,其IM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2.691,95%CI:0.902~6.127).结论 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可能是儿童IM发生的重要危险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端粒酶活性强度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 嗜银蛋白(Ag NORs)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PCR TRAP方法检测48例肺癌组织和28例癌旁组织端粒 酶活性,并用免疫图像分析的方法术前检测20例病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NORs含量。【结果】肺癌组 织与癌旁组织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癌端粒酶活性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 显著相关性(P<0.05);肺癌端粒酶活性强度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NORs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0. 808)。【结论】端粒酶活化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与机体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分析端粒酶活性 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NORs含量对了解肺癌的进展情况有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TNB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根据随访资料分析了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 TNBC与非TNBC相比,肿块大小为T3(17.31%、5.65%)及T4(3.21%、0.85%)的比例高(P=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41.67%、44.75%,P=0.00)。中位随访66个月,TNBC的无瘤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低于非TNBC(P<0.01)。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越多或TNBC预后差的风险高(OR>1,P=0.00)。结论 TNBC较非TNBC肿块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生存率低。TNBC及淋巴结状况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转移较多、TNBC预后比淋巴结转移少、非TNBC差。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p16蛋白和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p16蛋白和VEGF在 70例鼻咽癌和 31例鼻咽粘膜炎性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鼻咽癌组织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鼻咽粘膜炎组织 (P <0 .0 5 ) ;Ⅰ和Ⅱ期患者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稍高于Ⅲ和Ⅳ期患者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16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及放疗后复发和转移无关 (P >0 .0 5 )。鼻咽癌和鼻咽粘膜炎组织中VEGF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VEGF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及放疗后复发和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p16蛋白的低表达可能涉及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9.
p16蛋白和E-cadherin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蛋白和E-cadher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蛋白和E-cadherin在鼻咽癌和鼻咽粘膜炎性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鼻咽粘膜炎组织(P<0.05),而两组之间E-cadherin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期患者p16蛋白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Ⅲ、Ⅳ期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16蛋白和E-cadherin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放疗后复发和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的缺失可能涉及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E-cadherin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并比较紫杉醇联合氟脲嘧啶/亚叶酸(5-FU/CF)与草酸铂联合5-FU/CF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随机将晚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紫杉醇联合5-FU/CF组(A组)27倒.草酸铂联合5-FU/CF(B组)29例.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周期以上的化疗。结果:A组有效率(CR+PR)为59.26%,中位缓解期5.8个月,中位生存期11.6个月、B组有效率(CR+PR)为55.17%,中位缓解期6.2个月,中位生存期10.8个月。两组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和消化道反应。两者相比A组的骨髓抑制、脱发较重.B组轻度腹泻的发生率稍高。结论:紫杉醇联合5-FU/CF与草酸铂联合5-FU/CF两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当,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