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6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韩仁强  武鸣  陈万青 《中国肿瘤》2012,21(11):805-811
[目的]分析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3~2007年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流行趋势.[方法]利用2003~2007年中国32个肿瘤登记地区发病和死亡数据,分析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及其构成、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发病及死亡顺位、发病及死亡变化趋势等,并与世界184个国家和地区的发病和死亡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2003~2007年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为8.60/10万,中标率为4.05/10万,世标率为5.91/10万;死亡率为3.29/10万,中标率为1.44/10万,世标率为2.30/10万.前列腺癌在全部癌症发病和死亡构成中分别占2.93%和1.56%,分别位列第7位和第12位.与世界184个国家和地区相比,2003~2007年中国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但5年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 2003~2007年中国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在世界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其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白血病死亡分布的规律及变化情况,为相关部门开展白血病防治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73~2005年间三次覆盖全国1/10人口的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资料白血病部分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变化规律。[结果]我国白血病死亡率90年代初较70年代中期在上升,中国标准化死亡率20年增幅为41.20%,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变化不大。城市上升幅度略低于农村,城乡死亡率的比例由70年代的1.20∶1下降为1.13∶1。白血病死亡率年龄别曲线表现出婴儿(0~1岁)、儿童(14~19岁)和老年人(70~84岁)三个高峰。近30年各年龄段变化趋势表现为除25~29岁年龄组下降了13.48%外,其余年龄组均呈上升趋势,从30岁开始,年龄越大,死亡率的增长幅度越大,至80~84岁增幅达到最高为468.47%。[结论]近30年白血病死亡率前20年上升明显,后10年略有下降。婴儿、儿童和老年人是死亡率较高的人群,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幅过大,加强对老年人的白血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3.
中国肺癌发病死亡的估计和流行趋势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肺癌的流行特征,对发病和死亡进行估计。方法对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全国各肿瘤登记处1988年-2005年18年间上报的肺癌发病和死亡登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利用2004年和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中肺癌的死亡率,结合同时期肿瘤登记数据的死亡发病比,估计目前我国肺癌的发病率。选取数据较为齐全的北京、上海、湖北武汉、黑龙江哈尔滨、河北磁县、江苏启东、浙江嘉善、广西扶绥、福建长乐、河南林州10个登记处的资料,通过肺癌发病率的年变化率计算,分析18年间肺癌流行趋势。结果2005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数为536407人,死亡病例数475768人,通过对10个登记处18年发病死亡数据分析,登记点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1.63%,但年龄调整后每年降低0.55%。结论肺癌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必须采用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4.
2004-2005年中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变化情况.方法 1973-1975年全国全死因回顾调查人年数为2 513 949 310,2004-2005年共调查人年数为142 660 482.将两次调查数据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标化后,观察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水平的变化,并分析2004-2005年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情况.结果 1973-1975年恶性肿瘤总体死亡1 865 445例,标化死亡率为99.61/10万;2004-2005年死亡193 839例,标化死亡率为123.72/10万,上升了24.20%.2004-2005年调查结果显示,各省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差别较大,黑龙江省最高,为183.34/10万(7443例),云南省最低,为61.03/10万(2454例).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肺癌、鼻咽癌、白血病、女性乳腺癌、子宫颈癌标化死亡率最高的地区分别为河南(3535例,32.95/10万)、甘肃(1333例,59.35/10万)、黑龙江(1640例,38.63/10万)、上海(390例,11.58/10万)、黑龙江(2382例,60.15/10万)、海南(36例,7.04/10万)、天津(161例,5.45/10万)、黑龙江(179例,8.09/10万)、新疆(131例,10.69/10万);上述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最低的地区分别为云南(63例,1.59/10万)、北京(235例,5.95/10万)、天津(454例,10.86/10万)、西藏(3例,0.82/10万)、西藏(12例,3.29/10万)、青海(0例,0.00/10万)、西藏(1例,0.28/10万)、西藏(6例,2.88/10万)、重庆(27例,1.02/10万).结论 两次调查相比,恶性肿瘤死亡水平有所上升.大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具有较明显的地区聚集性.  相似文献   
25.
2004-2005年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胃癌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日前我国居民胃癌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分析2004-2005年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158个全国样本点的胃癌死亡数据,并与前2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比较.结果 2004-2005年我国样本地区胃癌粗死亡率为24.71/10万(35 250/142 660 482),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为16.16/10万,占恶性肿瘤死因构成的18.19%(35 250/193 841),居第3位.本次调查结果与1973-1975年我国样本地区胃痛粗死亡率(17.40/10万)和中标率(17.70/10万)相比分别上升42.01%和降低8.70%,与1990-1992年我国样本地区胃癌粗死亡率(25.16/10万)和中标率(21.76/10万)相比分别降低1.79%和降低25.74%,位次由前2次调查统计的第1位后移至第3位.2004-2005年城市样本地区胃癌粗死亡率为22.98/10万(11 005/47 899 806),中标率为13.63/10万,占肿瘤死冈构成的15.30%(11 005/71 936),居第3位,与1973-1975年城市样本地区胃癌粗死亡率(19.44/10万)和中标率(19.80/10万)相比分别升高18.21%和降低31.16%,与1990-1992年城市样本地区胃癌粗死亡率(19.44/10万)和中标率(15.34/10万)相比分别升高18.21%和降低11.15%;农村样本地区胃癌粗死亡率为25.59/10万(24 245/94 760 676),中标率为17.64/10万,占肿瘤构成的19.89%(24 245/121 905),居第3位,与1973-1975年农村样本地区胃癌粗死亡率(16.62/10万)和中标率(17.00/10万)相比分别升高53.97%和升高3.76%,与1990-1992年农村样本地区胃癌粗死亡率(27.16/10万)和中标率(24.36/10万)相比分别下降5.78%和下降27.59%.结论 目前胃癌仍然是我国重要的恶性肿瘤死因之一.我国样本地区胃癌标化死亡率明显下降,提示我国近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益于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6.
2004-2005年中国食管癌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国2004-2005年食管癌死亡分布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共调查142 660 482人年(男性为72 970 241人年,女性为69 690 241人年;城市为47 899 806人年,农村为94 760 676人年),从中抽取食管肿瘤死亡记录和相应的人口数据.分别计算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肿瘤死因构成比、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世标率),并与中国前2次死因回顾调查(1973-1975年及1990-1992年)的食管肿瘤死亡统计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004-2005年我国食管癌粗死亡率为15.21/10万(21 694/142 660 482),中标率为9.98/10万,食管癌死亡占恶性肿瘤死亡的11.19%(21 694/193 841),在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居第4位.男性食管癌死亡15 067例,中标率为14.32/10万,高于女性的5.75/10万(死亡6627例);农村食管癌死亡16 437例,中标率为12.01/10万,高于城市的6.48/10万(死亡5257例);全国东、中、西部地区食管癌粗死亡率略有差别,东部地区粗死亡率最高为16.67/10万(8761/52 556 694),西部地区最低为12.92/10万(5209/40 322 563).食管癌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80~岁组达到峰值180.55/10万(1984/1 098 885).与第1次调杏(17.10/10万)相比,食管癌中标率下降了41.64%;与第2次死因调查(15.02/10万)相比,食管癌中标率下降33.56%.结论 30年来,我国食管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今后我国管癌防治仍应以农村高发地区为重点.  相似文献   
27.
中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2004-2005)卵巢癌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杳的结果,分析我国卵巢癌死亡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158个样本点的资料,全国样本地区调查女性人口69 690 241人年(其中城市23 598 822人年,农村46 091 419人年).按照统一标准划分东、中、西部地区和城市、农村地区,分别计算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并与1990-1992年全国第2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和世界部分国家的卵巢癌死亡率资料比较.结果 2004-2005年女件卵巢癌粗死亡率1.45/10万(1008/69 690 241),在女性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排第12位,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45%(1008/69 667),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为0.97/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26/10万.城市卵巢癌粗死亡率为2.67/10万(630/23 598 822),中标率为1.62/10万;农村卵巢癌粗死亡率为0.82/10万(378/46 091 419),中标率为0.59/10万.与1990-1992年调查结果(卵巢癌粗死亡率0.60/10万、中标率0.53/10万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0.75%)比较,卵巢癌粗死亡率上升了141.07%,中标率上升了83.02%,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构成比上升了92.92%,死因顺位由第17位上升到第12位,卵巢癌中标率上升幅度农村(118.52%)高于城市(31.71%).结论 卵巢癌不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城市卵巢癌死亡率高于农村,近20年来死亡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应允分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8.
笔者依据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对我国居民前列腺癌死亡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9.
健全我国肿瘤登记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肿瘤登记地区报告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恶性肿瘤世界标化发病率为182.82/10万,中国标化发病率为140.46/10万;恶性肿瘤世界标化死亡率为115.07/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85.42/10万~([1]).  相似文献   
30.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3年10月正式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该方案立足近年来我国癌症防治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锚定健康中国行动目标,聚焦防治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布局下一阶段癌症防治工作。全文牢牢把握该方案指导思想,结合当前我国癌症防控形势,就强化危险因素控制等七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剖析癌症防治新阶段的工作重点与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