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6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通过测定33例早搏患者早搏前后心动PEP/LVET的变化来反映早搏后强化作用,其中24例冠心病测定结果表明心功能损害较重者,强化作用较明显,以此可以估价心肌储备功能,讨论了早搏后强化作用下PEP、LVET和PEP/LVET的变化及其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12.
中国部分市县1998~2002年食管癌发病与死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食管癌的发病和死亡特征。[方法]分析中国30个肿瘤登记处1998~2002年食管癌登记资料。[结果]食管癌新病例38339例,死亡30116例。食管癌粗发病率在0.3/10万~115.1/10万之间,世界人口调整发病率在0.3/10万~132.7/10万之间。食管癌粗死亡率在1.3/10万~90.9/10万之间,世界人口调整死亡率在2.7/10万~110.6/10万之间。[结论]各地的食管癌发病率差异较大。在不少地区尤其是农村,食管癌是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应积极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3.
中国部分市县1998~2002年肺癌的发病与死亡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肺癌的发病、死亡流行特征。[方法]分析中国30个肿瘤登记处1998-2002年肺癌登记资料。[结果]肺癌新病例69597例,死亡病例61090例。肺癌世界人口调整发病率介于116.9/10万~9.9/10万之间。肺癌世界人口调整死亡率介于43.9/10万~8.1/10万之间。[结论]肺癌是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应作为当前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4.
中国肿瘤登记处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分析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目的]分析中国各肿瘤登记处2004年的肿瘤登记资料,掌握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的流行特征。[方法]数据来源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到的37个肿瘤登记处2004年的人群为基础的登记数据资料,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及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和国际癌症登记协会推荐的肿瘤登记原则和方法,进行资料的汇集、整理、审核、汇总分析。[结果]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4年新发病例数144262,男女合计发病率为250.03/10万,男性高于女性(278.93/10万,220.39/10万)。第1位恶性肿瘤为肺癌,其次为胃、肝、食管和乳腺癌;城市点合计男女合计发病率为255.48/10万(男性274.74/10万,女性235.65/10万),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肺、胃、乳腺、肝、结肠癌;农村点合计男女合计发病率为233.96/10万(男性291.37/10万,女性175.79/10万),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胃、食管、肝、肺、乳腺癌。[结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女性乳腺癌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5.
中国肿瘤登记的代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万青  张思维 《中国肿瘤》2008,17(10):832-835
[目的]对我国目前肿瘤登记点的代表性进行分析,为将来登记处建设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2004年年报的死亡登记数据与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相比较,用负二项回归方法对相对死亡率指数进行统计学检验,验证登记点与死因监测点主要肿瘤死亡率的符合程度。[结果]肿瘤登记点合计以及城市地区死亡率和死因调查结果接近;而农村地区死亡率比死因调查结果高13%,男性和女性分别高15.7%和10.7%,差别较为显著。[结论]我国肿瘤登记处数据在全国水平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尚不能反映不同地区的实际肿瘤负担,尤其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水平有所高估.主要癌肿差异显著。在下一步的肿瘤登记规划中,应加强对农村地区非肿瘤高发区的登记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16.
邹小农  陈万青 《中国肿瘤》2008,17(11):908-908
受卫生部疾控局委托,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和中国卫生信息学会肿瘤登记与监测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10月9月~10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了“2008年度全国肿瘤登记工作暨学术年会”。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以及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评价中国城市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并分析与其相关的因素。方法 以2013—2018年中国20个省份开展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获得的399 869例乳腺癌高危人群资料用于数据分析。所有符合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研究条件的参与者均接受风险评估问卷调查以评估患癌风险,并推荐评估结果为乳腺癌高危的人群在项目指定医院进行相应筛查(乳腺超声和/或乳腺钼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乳腺癌筛查参与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与乳腺癌筛查参与率相关的因素。结果 399 869例乳腺癌高危人群中,221 268例接受了乳腺癌筛查,参与率为55.3%。根据国家统计局地区分类标准,中国东部(55.7%,81 999/147 209)、中部(59.9%,76 368/127 594)、西部(50.3%,62 901/125 066)地区乳腺癌筛查参与率差异显著(χ2=2 347.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59岁、目前仍在吸烟、目前戒烟、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二手烟暴露、绝闭经、曾分娩、曾患良性乳腺疾病、有血缘亲属曾患乳腺癌、有血缘亲属曾患卵巢癌的高危人群更易接受乳腺癌筛查;60~74岁、少数民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哺乳史的高危人群更不易接受乳腺癌筛查。结论 中国20个省份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总体参与率较低。年龄、受教育程度、民族、吸烟史、二手烟暴露史、体育锻炼、绝闭经、分娩史、哺乳史、良性乳腺疾病史、血缘亲属乳腺癌史和血缘亲属卵巢癌史是与乳腺癌筛查依从性相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8.
曹毛毛  陈万青 《中国肿瘤》2021,30(11):803-805
摘 要:癌症是导致我国居民早死的重要原因,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已成为降低癌症负担的主要策略。我国癌症筛查项目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长足进展,项目逐步有规模、并有计划地向高发地区、农村和城市地区推进,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9.
2003~2007年中国癌症发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2003~2007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肿瘤发病特点和变化。[方法]利用2003~2007年全国32个肿瘤登记处癌症合计的发病数据,2003~2007年32个登记处覆盖人口255430909人年,城市地区占全部覆盖人口的77.38%,农村地区占22.62%。病理诊断比例为65.48%,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1.79%,死亡/发病比为0.65。分析地区别、性别、年龄别和部位别癌症的发病特点,5年间发病率变化情况以及与同时期其它国家和地区癌症发病的比较。[结果]2003~2007年肿瘤登记地区癌症发病率为265.93/10万(其中男性293.99/10万,女性237.19/10万;城市地区为270.84/10万,农村地区为249.13/10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144.25/10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187.66/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70%。2003~2007年癌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前10位常见肿瘤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膀胱癌、脑瘤和淋巴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76.55%。我国癌症发病率在全球184个国家中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结论]癌症目前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负担明显,下一步应加强对主要癌症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比较不同高温瞬时灭菌条件下开心散的灭菌效果,结合灭菌后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确定最佳灭菌条件。方法: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法对2~8目的远志、人参、茯苓和石菖蒲4味中药的粗颗粒进行灭菌,分别考察160、165、170℃3个温度水平,灭菌时间分别为5、7、9 s。在洁净区对灭菌粗颗粒分别进行粉碎,过六号筛后均匀混合,制得开心散。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开心散灭菌前后的样品进行含量检测。结果:9个灭菌条件下开心散样品的需氧菌总数均小于1×104 CFU·g–1、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均小于1×102 CFU·g–1。同时,控制菌项下的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均未检出,所有开心散灭菌样品均符合口服散剂的微生物限度要求。开心散中8个有效成分(远志■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皂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茯苓酸、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的含量受不同灭菌温度和时间影响。结论:结合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