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明确血液透析患者循环炎症因子水平与营养状态及骨骼肌消耗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2例,依据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微炎症状组(CRP≥5 mg/L)、非微炎症状态组(CRP<5 mg/L)。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评估患者营养状态,采集人体测量学数据,收集临床生化指标,Elisa方法检测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核磁共振(MRI)图像分析测量患者右下肢骨骼肌含量,分析肌肉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结果:微炎症状态组的体重和体质量指数略低于非微炎症状态组,但SGA分值、人体测量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微炎症状态组的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但TNF-α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略低于非炎症状态组,血脂、电解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显示两组患者的肌肉组织均呈不同程度的萎缩,皮下脂肪分布不均匀,局部变薄,但微炎症状态组的肌肉萎缩更显著,肌肉横截面积(CSA)降低(P<0.05)。结论:持续性循环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所导致的机体微炎症状态,可引起血透患者营养指标降低,使血红蛋白更难达标,并加剧透析相关性骨骼肌消耗。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引起或加剧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静脉补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组(30例)、口服组(30例)和未补铁组(30例)。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疗效指标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指标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8周后,静脉组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铁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血浆及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静脉补铁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及缺铁,也加剧了其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53.
血液透析治疗首先必须有一条理想的血管通路,部分尿毒症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自身血管已无法直接使用,则需人造血管替代物,我院1988年以来应用人尸动脉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国外应用HRV分析作为评价自主神经活动的侵入性指标已受到重视,通过计算R-R间期频谱曲线来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病变程度,并发现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患者RHV均存在异常。本研究目的是应用心率变异性分析法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RHV状况以及应激时对其的影响,以评价CRF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状态。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1.1病例选择CRF患者26名,男性20名,女性6名.平均年龄40.9土13.2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病情稳定,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平滑肌细胞迁移在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内膜增生中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标本选自因AVF狭窄或闭塞不能维持正常血液透析治疗,需再次手术的尿毒症患者,通过对AVF失功的静脉侧标本的研究,伊红染色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各组内膜、中膜厚度;免疫组化观察血管病变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金属基质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蛋白水平。结果:AVF流出道侧静脉内膜增生明显导致血管壁增厚,且内膜中可见大量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炎症细胞,静脉壁中bFGF、IGF-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增生静脉的新生内膜层MMP2、MMP9表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失功的AVF标本MMP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膜增生是AVF失功的主要原因,平滑肌细胞可通过中膜向内膜迁移并上调bFGF、IGF-1、MMP2细胞因子的表达以维持内膜的持续增生。  相似文献   
56.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移植内瘘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料和方法   1996~ 2 0 0 0年 ,我们用膨体聚四氟乙烯 (E PTFE)人造血管为 32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建立透析通路 ,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 6 0~ 72岁 ,平均 (6 6 3± 3 4)岁。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15例 ,糖尿病肾病 9例 ,高血压肾病 4例 ,多囊肾 2例 ,狼疮性肾炎和梗阻性肾病各 1例。血透时间 2个月至10年 ,平均 (4 1± 2 5 )年 ,血管移植术前已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 1~ 6次 ,平均 (3 5± 0 9)次。  E PTFE人造血管由美国GORE公司提供 ,在前臂肱动脉或桡动脉远端与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间作“U”或“J”形搭桥术…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穿静脉内瘘手术的建立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建立前臂穿静脉内瘘手术患者88例,男38例,女50例,年龄(59.0±11.9)岁,透析龄(37.6±54.4)月,其中穿静脉结扎侧侧吻合法74例,穿静脉切断端侧吻合法14例。结果 87例手术一次性成功,1例失败。随访72例患者中有69例术后1~3个月内瘘成功用于透析穿刺,透析血流量(209.7±13.0) mL/min,2例因内瘘未成熟导致穿刺使用困难,1例在术后一个月意外死亡,在吻合口远端穿刺有39例,占56.52%。结论对于腕部及前臂中段血管条件差或因各种原因未达到标准而无法制作或重建理想内瘘的患者,选择建立前臂上段穿静脉内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8.
近 10年来许多研究表明 ,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新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测定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浆Hcy浓度及其相关因素以探讨其临床意义。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随机选择我院同期血透半年以上病情稳定的慢性肾衰竭患者 32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2 6~ 70岁 ,平均年龄 (49 4± 13 1)岁。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18例 ,原发性高血压 4例 ,糖尿病和多囊肾各 3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 2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肾结核各 1例。均使用相同透析器 ,采用标准碳酸氢盐透析 ,每周 2~ 3次 ,均未使用叶…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用常规血透、简易床边血透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或透析滤过(CVVHDF)治疗25例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果2例常规血透患者因循环稳定、无并发症全部康复.23例行床边治疗,其中简易血透的15例,死亡8例,占53.3%;8例日间CVVH或CVVHDF患者死亡3例,占37.5%,但两组死亡率差别不显著.简易透析和滤过均能有效清除体内多余水分,纠正高钾血症,血尿素氮、肌酐较透析前有不同程度下降.死亡组患者衰竭脏器数明显多于存活组(2.80±0.92vs1.57±0.64,P<0.01),首次透析治疗前血肌酐浓度高于存活组(412.6±200.6μmol/Lvs292.9±138.5μmol/L,P<0.05).结论影响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受累脏器的个数,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虽然差别不显著,但CRRT治疗组死亡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0.
目的比较超声实时引导和传统体表标志定位两种颈内静脉插管方法的成功率及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双盲1:1分层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本院肾内科120例需建立颈内静脉通路、用于输液或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与体表定位组,每组60例。结果超声引导组颈内静脉插管全部成功,体表定位组成功53例,占88.3%,(P=0.006),两种方法首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5.0%和76.7%(P=0.004)。体表定位组共发生穿刺并发症10例,超声引导组无相关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实时引导颈内静脉插管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