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比较小儿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13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先心病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实施右腋下小切口小儿心内直视手术102例,与同期胸骨正中切口手术主要诊断类似患儿102例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24h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右腋下小切口优于胸骨正中切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能安全有效地完成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 kg以下低体重婴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omary hypertesion,PH)的手术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体重低于5kg的VSD合并PH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补片修补术,11例圆锥隔型VSD采用主肺动脉切口,以Da-cron片间断褥式缝合修补;余61例采用右心房切口经三尖瓣途径修补,其中21例采用Dacron片间断褥式缝合修补,14例采用牛心包补片间断褥式缝合修补、26例采用自体心包补片5-0 Prolene线连续缝合修补。合并畸形如肌部缺损、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均同期作相应处理。结果全组手术死亡5例(6.9%),其中术后低心排综合征2例、顽固性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衰竭各1例,失访1例,余66例患儿随访8~41月术后复查心脏超声示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生长发育良好。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对心脏畸形手术矫治充分及良好的术后处理是手术治疗5 kg以下婴儿VSD合并PH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肢体缺血预处理(RIPC)的安全性及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以60例体重7Kg以下的室间隔缺损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处理组(30例)手术前2次上肢RIPC,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多个时间点监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TnI)多个心肌酶学指标、冠脉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心肌热休克蛋白(HSP70)含量,观察预处理后肢体疼痛及感觉障碍等。结果肢体RIPC后无疼痛、活动及感觉障碍等异常情况;处理组术前LDH、CK及TnI高于对照组,各酶学指标术后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部分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处理组冠脉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处理组心肌HSP70表达增高。结论婴幼儿肢体RIPC安全可行,并能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酶的释放、氧自由基生成。上调HSP表达,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存在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儿童并殖吸虫(肺吸虫)感染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至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12例并殖吸虫感染性胸腔积液患儿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25~10.6岁,平均年龄(5.95±2.24)岁.结果:12例通过吡喹酮、胸腔穿刺抽液及留置胸腔闭式引流、剖胸探查等综合治疗.合并心包积液2例,1例予以心包穿刺抽液,另1例予以心包开窗引流术,合并前胸及胸背部包块各1例,分别予以手术切除.1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3个月,均痊愈.结论:并殖吸虫感染性胸腔积液与化脓性胸腔积液及结核性胸腔积液难以鉴别,诊断的明确有赖于详细的病史收集及实验室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及药物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NUSS手术矫治先天性漏斗胸10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矫治先天性漏斗胸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9年7月共实施漏斗胸矫治术102例,其中男80例,女22例,年龄1岁11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6.2岁,对4例极重度漏斗胸患儿采取剑突下小切口联合NUSS手术矫治,其余病例采取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结果 10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 mL,均于术后5~7 d痊愈出院,胸廓外观满意;1例术后出现伤口排异反应,予清理伤口、换药治疗后痊愈,1例突发张力性气胸子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患儿均获随访,胸廓外观满意,无不适.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操作简单,创伤小,外型美观,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21例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的围术期护理,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及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接触性隔离、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在早产儿手术治疗成功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组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一期手术矫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排除合并其它复杂心脏畸形的病例;所有患儿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采用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共27例患儿纳入本研究,日龄范围4~28 d,平均(20.1±6.9)d;体重2.7~4.5 kg,平均(3.6±0.5)kg。结果27例中,术后延迟关胸11例,出血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乳糜胸1例,气胸2例,胸腔积液1例,心律失常2例,血压升高1例,再插管3例。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并早期死亡1例,其余26例均经过精细化管理治愈出院。随访3~48个月,吻合口狭窄再手术1例,其余患儿复查结果均满意。结论新生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一期矫治手术效果良好,若术前乳酸已出现进行性升高会影响术后结局,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病例摘要患儿,男,7个月,因"进食后呛咳、发热5 d,气促2 d"入院.患儿5 d前进食鱼汤后立即出现呛咳、呕吐,伴气促、颜面发绀,于当地医院就诊,予抗感染治疗,因气促加重,反复高热,颈部肿胀2 d转入本院.体查:T 39.0℃,RR 50次/分,PR 160次/分,BP 90/75 mmHg,急性面容,神志清楚,颈部肿胀,胸骨上窝处可扪及一约2 cm×2 cm包块,质地中等,气管居中,胸廓饱满,双肺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低,以右肺明显,双肺可闻及少许干湿罗音,心率160次/分,律齐,腹软.血常规检查:WBC 22.89×109/L,N 0.805,L 0.157,RBC 4.82×1012/L,Hb119g/L,Plt 255×109/L;肝功能检查:总蛋白:51.5 g/L,白蛋白21.30 g/L.总胆汁酸21.7 umol/L.影像学检查:颈胸部CT检查提示为纵隔积气,右侧气胸,颈部及食管周围右胸壁深部软组织积气;气管分叉平面主动脉弓与左主支气管处条状高密度影不排除食管异物破入胸腔内;双侧胸腔积液(图1).食管碘油造影:未见明显造影剂经食道漏入纵膈、胸腔及支气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卡尼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体重〈10kg的室间隔缺损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术中于冷晶体停跳液中加入左卡尼丁(6g/L)行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照组仅使用冷晶体停跳液。两组其他处理相同。分别于CPB开始前(t1)、停机后1h(t2)、24h(t3)、7d(t4)4个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水平。观察停机时、停机后8h、停机后24h多巴胺的使用情况及术中自动复跳率。结果两组CK、CK-MB、cTnI水平于停机后显著升高,但观察组CK、CK—MB、cTnI水平于停机后1、24h及7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95%VS70%,P〈0.05),多巴胺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左卡尼丁加入心脏停搏液后可改善心脏微循环缺血性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