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2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目的:了解花都区幼童蛲虫感染及分布现状,为蛲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在全区乡镇(街道)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4所幼儿园,使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每所幼儿园调查儿童200人以上。使用问卷进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每所幼儿园调查家长50名以上。采用 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共调查24所幼儿园共检查儿童4840人,检出蛲虫感染者170人,感染率为3.51%。以幼儿园为单位感染率最高的为11.95%(19/159)。城区幼童蛲虫的感染率为2.05%(46/2245),乡镇的感染率为4.78%(124/2595),乡镇幼童的蛲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区(χ2=26.459,P<0.01)。男、女性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3.88%(107/2759)和3.03%(63/2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9,P>0.05)。蛲虫感染相关因素如卫生环境条件、卫生设施及管理制度、家庭及个人卫生习惯等,城区幼儿园比乡镇的好。结论花都区乡镇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还较高,今后防控的重点应放在乡镇一些环境条件和卫生设施较差的幼儿园。  相似文献   
42.
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和态势。方法在全省原63个流行县(市)按流行程度和水系流域进行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虫卵并计数。结果全省调查9个县(市)27个点13876人,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16.42%,平均克粪虫卵数(EPG)为359。有8个县市查出感染者,其中3个县感染率超过20%。平均感染率男性18.92%,女性13.89%,差异有显著性(x^2=616.7,P〈0.01)。各年龄组均有感染,以成人感染为重(感染率19.38%~27.42%)。职业分布以渔民和商人感染最重(感染率32.69%)。结论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3.
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的感染现状。 方法 2002-2004年对全国27个省(市、区)按不同流行程度和水系流域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样本人群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一粪三检)。 结果 调查217 829人,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5 230例,感染率为2.40%,推算全国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约为1 249万。平均每克粪便含虫卵2 208个,低、中、高度感染构成比分别为78.93%、17.40%和3.67%。19个省(市、区)查出感染者,感染率居前3位的是广东(16.42%,2 278/13 876)、广西(9.75%,1 365/13 990)和黑龙江(4.72%,636/13 458)。男性平均感染率(2.94%,3 267/111 262)高于女性(1.84%,1 963/106 567)。各年龄组均有感染,其中50~5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9.16%)。华支睾吸虫感染存在职业差异,以商人感染率最高(13.42%,124/924)、其次为工人(7.9%,298/3 773)和离退休人员(5.28%,70/1 327)。在以食生鱼片为主要感染方式的地区,成人感染为主,其他地区则以儿童为主。不同地形间感染率亦有差异,水网地区感染率最高(5.23%,687/13 125),其次为丘陵地区(2.34%,1 111/47 552)。采用二项分布拟合法分析,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具家庭聚集性。 结论 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呈地方性分布,成年男性感染率高,具家庭聚集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广东省消除恶性疟流行及防治策略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根据广东省既往的疫情报告、专项调查和科学研究结果对恶性疟的分布和流行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取对其传染源控制和传播媒介防制的方法和策略。结果广东省1980-2009年疟疾监测中,共血检14 576 492人,检出疟原虫阳性人数159 503人,阳性率为1.09%。全省治疗有疟史病人1 262 761人次,流行季节预防服药3 140 955人次,现症病人治疗159 967人次,室内滞留喷洒受保护人口4 826余万人次,药物浸帐保护人口1 024余万人次。结论所采取的对恶性疟传染源控制和传播媒介防制的方法和策略可以阻断恶性疟的传播,达到消除恶性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5.
46.
47.
2007年高州市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掌握高州市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立监测点,应用Kalo—Katz涂片法检查粪便中土源性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周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蛔虫、钩虫卵。结果粪检877人,总感染率为14.37%。蛔虫感染率为1.25%,钩虫感染率为11.86%,鞭虫感染率为1.37%。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3。12周岁儿童120人,蛲虫感染率为45.83%。检测土壤40份,蛔虫卵阳性率为10.O%,钩虫卵阳性率为27.5%。结论高州市居民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儿童蛲虫感染率却居高不下,土壤中也存在大量的蛔虫和钩虫卵。  相似文献   
48.
广东省罗定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山丘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及宿主种类,为制定广东山丘区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各种螺类均采用匀浆法把螺肉打碎,置室温下自然沉淀,取沉渣图片镜检.结果 在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和石螺体内发现广州管圆线虫,阳性率分别为13.21%(14/106)、2.00%(2/100)和1.43%(1/70);10只中华圆田螺未发现阳性.结论 山丘区的罗定市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和石螺均可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广东省间日疟患者感染的问日疟原虫的基因类型和对抗疟药物(氯喹)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Chelex-100离子交换法对广东省各市县的闻日疟患者滤纸血标本进行处理后,经套式-等位-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根据扩增结果判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同时,选取部分地区的患者采用WHO体内现场试验(7d)和扩展试验(28d)法,进行氯喹敏感性的监测。结果 所检测的312例广东省标本均为PV-Ⅰ型温带族,未发现有PV-Ⅰ型热带族和PV-Ⅱ型病例;亦未发现广东省间日疟患者有氯喹抗药性。结论 广东省间日疟患者感染的问日疟原虫的优势种株为PV-Ⅰ型温带族,该类型的间日疟原虫对氯喹仍然敏感。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目的 了解广州市花都区儿童蛲虫感染及分布现状, 为蛲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2012年在全区所 有乡 (镇、 街道)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分别抽取24所幼儿园和小学作为调查点。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 每 点调查10岁以下儿童200人以上。采用问卷方式进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在每所幼儿园调查家长、 学校调查学生各50名 以上。建立Excel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2年9-12月共检查9 777人, 检出蛲虫感染者760人, 感染率为 7.77%。以学校为单位感染率最高的达33.82% (69/204)。城区儿童蛲虫感染率为4.63% (195/4 213), 乡镇儿童感染率为 10.15% (760/5 546)(χ2 = 102.126, P < 0.01)。学龄前儿童感染率为3.51% (170/4 840), 10岁以下小学生感染率为 11.95%(590/4 973), 后者是前者的3.4倍 (χ2 = 242.732, P < 0.01)。男、 女性儿童感染率分别为7.44% (412/5 537) 和8.21% (348/4 240)(χ2 = 1.969, P > 0.05)。相关因素调查显示, 卫生环境条件、 卫生设施及管理制度、 家庭及个人卫生习惯等方 面总体上幼儿园要优于小学、 城区优于乡 (镇)。结论 结论 花都区儿童蛲虫感染率仍较高, 今后防控重点应放在乡 (镇) 和城 区一些环境条件和卫生设施较差的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