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2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分析和评价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机制对控制广东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的作用。方法主动侦查与被动侦查相结合,通过发热病人血检和疟疾病人个案调查,使用回归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广东参加疟疾联防的6个地级市19年共发现流动人口疟疾病例32 398例,其中归属广东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8488例;归属海南省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8 918例;归属广西区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3 686例;归属其它省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11 306例。32 398例流动人口疟疾病人中,输入性恶性疟有114例,其余32 284例为间日疟。流动人口中的回归人员共有病例7 235例,血检阳性率为2.56%;流动人口中的外来人员共有病例25 163例,血检阳性率为2.08%;两者血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外作业与室内作业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2~2010年广东省疟疾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连续19年的疟疾联防,广东流动人口疟疾疫情得到控制,输入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明显减少,广东省疟疾疫情稳定,年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22.
广东省消除恶性疟流行及防治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东省消除恶性疟流行及防治策略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根据广东省既往的疫情报告、专项调查和科学研究结果对恶性疟的分布和流行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取对其传染源控制和传播媒介防制的方法和策略。结果广东省1980-2009年疟疾监测中,共血检14 576 492人,检出疟原虫阳性人数159 503人,阳性率为1.09%。全省治疗有疟史病人1 262 761人次,流行季节预防服药3 140 955人次,现症病人治疗159 967人次,室内滞留喷洒受保护人口4 826余万人次,药物浸帐保护人口1 024余万人次。结论所采取的对恶性疟传染源控制和传播媒介防制的方法和策略可以阻断恶性疟的传播,达到消除恶性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链球菌蛋白G-ELISA法在华支睾吸虫病诊断上的价值。方法重组链球菌G蛋白用于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其他寄生虫感染者(日本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囊虫病)和健康人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结果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G的阳性检出率为94%(47/50),健康人血清的阴性率为100%(50/50)。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肺吸虫病血清及囊虫病血清,交叉反应率分别为5%(1/20)、0(0/20)、20%(2/10)。检测健康人及其他寄生虫感染者的总阴性率为97%(97/100)。结论链球菌蛋白G-ELISA用于华支睾吸虫病血清学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24.
广东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2008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3周岁以上的居民采用Kato-Katz法粪检土源性线虫虫卵,12周岁以下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共监测4 794人,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为11.06%,其中蛔虫、钩虫、鞭虫、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34%、3.84%、2.15%、28.74%.结论 广东省监测点居民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明显低于2001-2004年全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水平,蛲虫感染率也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广东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3周岁以上的居民采用Kato-Katz法粪检土源性线虫虫卵,12周岁以下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共监测4794人,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为11.06%,其中蛔虫、钩虫、鞭虫、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34%、3.84%、2.15%、28.74%。结论广东省监测点居民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明显低于2001-2004年全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水平,蛲虫感染率也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的班氏丝虫病的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班氏丝虫SspI重复序列 ,合成班氏丝虫特异性引物一对 ;运用PCR技术检测血液中的班氏丝虫微丝蚴和蚊体内幼丝虫 ,并将此技术应用于原班氏丝虫流行区的疾病监测。结果 该方法可检出 1 0 0 μl阳性血样中的 1条班氏丝虫微丝蚴 ;5 0只致倦库蚊中含有一只仅感染 1条班氏幼丝虫阳性蚊亦能准确检出。马来丝虫等其它寄生虫样本的PCR结果均为阴性。用该方法检测广东省班氏丝虫监测点 5 4 0份血液样本和 1 4 70 8只致倦库蚊样本 ,所有样本均为阴性。结论 该PCR反应系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可作为一种新的班氏丝虫病监测方法在现场中使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寻找一种高度特异、敏感的马来丝虫的检测方法 ,并将其用于现场检测。 方法 根据马来丝虫 Hha 重复序列 ,合成马来丝虫特异性引物 1对和寡核苷酸探针 1条 ,采用地高辛加尾标记试剂盒对人工合成寡核苷酸探针进行非放射性标记 ,并对标记后的探针进行标记效率检测 ;将血液标本和蚊虫标本分别用蛋白酶 K等处理液和 Chelex- 10 0处理后 ,结合 PCR技术 ,对该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测 ;并将此探针用于平远县马来丝虫病的监测。 结果 经测定 ,标记后探针的有效浓度为 1.5~ 2 fmol/μl;结合 PCR技术 ,该探针可检出 10 0 μl阳性血样中 1条微丝蚴 ;5 0只蚊中含有 1只只感染 1条幼丝虫阳性蚊亦能准确检出。班氏丝虫等其它寄生虫标本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采自平远县的 2 4 0份血液标本和 10 0 8只中华按蚊标本均为阴性。 结论 该探针杂交检测方法特异性强 ,敏感性高 ,可作为一种新的马来丝虫病监测方法在现场中使用。  相似文献   
28.
珠江三角洲是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的主要分布区。虽然随着人们防病意识的增强 ,使许多地区塘鱼的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有所降低 ,但由于当地人群独特的饮食习惯使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仍然普遍存在 [1 ]。本实验对广东顺德市杏坛镇同一鱼塘中的 3种鱼进行了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度的调查 ,以了解不同鱼类对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1 材料和方法1.1 鱼的来源  3种鱼均来源于广东省顺德市杏坛镇某同一鱼塘。选择其中的草鱼 (Ctenopharygodon idellus) 5 0条 (平均体重 2 .8g/条 )、鳙鱼 (Aristichthys nobilis) 5 0条 (平均体重 9.…  相似文献   
29.
抗华支睾吸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分泌抗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方法: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和单抗效价,检测单抗与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和猪囊尾蚴抗原的交叉反应,用IFAT进行单抗识别的抗原定位。结果:获得5株分泌高滴度抗华支睾吸虫成虫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抗体与日本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猪囊尾蚴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5株单抗均属IgM;单抗所识别的抗原定位于华支睾吸虫肠管壁。结论:制备的抗华支睾吸虫成虫的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高滴度和高特异性的单抗。  相似文献   
30.
广东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进行调查。结果共查出9种寄生虫,肠道寄生虫感染共调查17014人,总感染率为27.11%,其中钩虫、蛔虫、鞭虫、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6.46%、7.79%、5.70%和5.35%;囊虫感染检查2425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0.08%;儿童蛲虫感染检查3736人,感染率为30.38%。蛔虫和鞭虫感染高峰年龄在5~15岁之间,钩虫感染率高峰在35岁及其以上年龄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高峰在20岁及以上年龄组。钩虫感染率女性7.38%,男性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男性6.75%,女性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1990年第1次寄生虫分布调查比较,虽然总感染率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均有所下降,但华支睾吸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却升高,寄生虫感染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关系密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