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eytomegalovirus,HCMV)UL143序列在临床患儿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19株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HCMV-UL143 PCR扩增分析及伞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19株HCMV感染患儿临床分离株均因碱基插入造成移码突变,开放阅读框架(ORF)比Toledo株短.根据序列变异情况可将19个序列分为2组,第1组16个序列新增一个MYRISTYL位点;缺失2个PKC磷酸化位点.未发现黄疸、小头畸形、先天性巨结肠等不同疾病类型的序列之间的差异.结论 HCMV-UL143较多存在于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序列呈现一定多态性.  相似文献   
42.
人类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母婴垂直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孕妇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与母婴垂直传播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PCR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117份、122份、25份妊娠妇女及其新生儿或流产物的HCMV-IgM抗体、mRNA及DNA。HCMV-IgM抗体或HCMV-mRNA阳性的孕妇为HCMV活动性感染组,HCMV-DNA阳性的孕妇为HCMV非性感染组。新生儿脐血,生后1周内子尿、唾液HCMV阳性,或流产物阳性者为HCMV宫内感染。结果:活动性感染孕妇组垂直传播率为80.00%,非活动性感染孕妇组垂直传播率为17.4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活动性感染孕妇垂直传播的相对危险度RR=19.00。结论:HCMV活动性感染与母婴垂直传播密切相关,将HCMV-DNA检测与mRNA及血清IgM检测 合是对妊娠HCMV感染与垂直传播进行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原。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测定 5 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 (CSF)和血清中多种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结果   5 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CSF中病毒IgM抗体阳性 2 1例 ( 4 1 2 %) ,血清中病毒IgM抗体阳性 18例 ( 35 3%)。 结论  本地区病毒性脑炎多由肠道病毒和疱疹病毒引起 ,其中以CoxB和HSV为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44.
吉耀华  何蓉  阮强 《疾病监测》2002,17(4):137-138
近年来病毒性脑炎成为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 ,多种病毒都可引起本病 ,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柯萨奇B组 (CoxB)病毒引起的该病较多。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对我院住院的5 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 (CSF)标本进行了HSV和CoxB特异性IgM抗  相似文献   
45.
目的定量检测位于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L1基因3′端和LCR基因18个CpG甲基化水平,了解HPV 16甲基化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就诊HPV16阳性正常/低度病变、高度病变、子宫颈癌标本各10例患者,采用重硫酸盐-焦磷酸测序方法分析HPVl6甲基化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Ll基因3′端的位点7089在正常/低度病变标本的甲基化率最高,其次是子宫颈癌,高度病变标本的甲基化率最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3组在位点7 134中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低度病变标本比较,子宫颈癌及高度病变甲基化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8、0.017)。结论 HPVl6 L1基因3′端甲基化位点7089、7134的甲基化水平与子宫颈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HPVl6型DNA甲基化检测可用于临床上子宫颈病变筛查。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国内外均发表了与TORCH感染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但仍有内容需要加以补充和明确。国内部分专家就TORCH感染筛查、诊断及干预的临床路径进行了专题研讨,达成共识如下:(1)不是所有的TORCH病原体都需要孕前或孕期筛查;对围孕期妇女不需要进行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分型检测,若无临床症状,不需要等待其IgM抗体转阴再妊娠。(2)检测TORCH-IgM、IgG抗体时应采用定量技术,保存检测过的剩余血清样本对可能的后续诊断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3)不能依据血清学筛查阳性结果而做出终止妊娠的决定。(4)重视对巨细胞病毒再次感染的孕期监测。(5)慎重使用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在确认孕期TORCH感染的5~7周并可见胎儿影像学异常后,孕18周后采取羊水标本进行病原体DNA或RNA的检测,可以结合脐血样本的IgM抗体检测进行产前诊断;超声及MRI检查有助于评估宫内感染的胎儿预后。(6)注意孕妇和胎儿的弓形虫感染治疗方法不同。(7)胎儿非免疫性水肿或不明原因胎死宫内的孕妇需要检测微小病毒B19抗体状态,对确诊贫血的存活胎儿有微小病毒B19宫内感染时,可给予宫内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芒针速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芒针速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PP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量表(JOA)评分及改善率变化,评定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PRI、VAS、PPI、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各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体疗效中优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速刺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改善率和缓解疼痛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连云港附属医院蜂疗门诊及风湿病门诊和住院的RA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药物+蜂针组,药物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7.5 mg,每日1次,同时服用甲氨蝶呤,初始计量为5 mg,每周1次,每次增加剂量2.5 mg,逐渐加量到10 mg为止。药物+蜂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蜂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1周。治疗2个疗程后采有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有效率,采用t检验比较2组中医证候量表的差异。 结果治疗结束后药物+蜂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68,P<0.05)。治疗后药物组和药物+蜂针组患者关节疼痛度、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度和晨僵时间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组(t=0.816、-0.569、-1.413、-0.685,P均<0.05),药物+蜂针组(t=-2.594、-0.558、0.064、0.079,P均<0.05)。治疗后药物+蜂针组的关节疼痛度、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度和晨僵时间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药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88、-1.542、0.169、-0.761,P均<0.05)。 结论药物+蜂针疗法较单纯药物疗法能更有效的缓解RA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与儿童急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脊髓炎和川崎病等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255例患儿血清和477例对照组血清柯萨奇B组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37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阳性率为18.92%;7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阳性率为10.67%;41例脊髓炎患儿血清阳性率为12.20%;53例川崎病患儿血清阳性率为9.43%。49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血清阳性  相似文献   
50.
介绍小儿脑瘫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以及脑瘫康复的推拿方法。其方法主要是在脑、头部、上下肢、背腰部运用点、按、揉、拿、滚、四指推法等推拿手法治疗各型脑瘫患儿,并配合做"分髋"、"屈髋屈膝"、"压足弓"等被动运动,对患儿的康复起到了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