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1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手段。方法 对142名经尿CMV—DNA及血清CMV—IgM抗体测定确认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用FQ—PCR法反复多次检测尿中CMV-DNA,利用ELISA法检测血中CMV—IgM抗体诊断CMV感染。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以肝脏损害最多见,以神经系统缺陷为最严重,还可累及周身各脏器;FQ—PCR法及ELISA法诊断CMV感染方便、敏感、有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Unifuse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经多普勒超声确诊的16例恶性肿瘤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置管溶栓,应用尿激酶高压注射器冲击溶栓剂量为30万U,微量泵溶栓(236±42.34)万U,以及球囊扩张等方法,以术前、后的健侧、患肢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8.6±0.9)cm,vs (2.7±0.6)cm,膝下周径减少(3.5±0.3)cm,vs (1.3±0.5)cm。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8.3±1.1 vs 2.0±0.6,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是恶性肿瘤病变的一种局部临床表现,要重视其合并恶性肿瘤的可能,减少漏诊率。应用尿激酶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等特点,效果显著,症状缓解明显,能够迅速恢复深静脉血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3.
病毒性脑炎(病脑)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均较高。引起病毒性脑炎(ViralEncephalitis,VE)的病毒种类很多,由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等。虫媒病毒引起的脑炎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流行性等特点,属于流行性脑...  相似文献   
24.
阮强 《陕西中医》1999,20(6):275-275
采用5种不同的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78例,总有效率100%。提示推拿手法具有解除肩周组织粘连,缓解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用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行TACE术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27例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单药进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化疗(TACE),为观察组患者联用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进行TACE术。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病情的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病情的复发率均更低,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行TACE术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高压球囊腔内成形术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伴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杂交手术室同期行Fogarty导管取栓和高压球囊腔内成形术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效果、并发症、通畅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Breslow检验对术后内瘘通畅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Cox风险回归分析对术后内瘘通畅率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5.24%(40/4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42)。手术成功的患者术后1个月通畅率97.5%(39/40),3个月通畅率87.5%(35/40),6个月通畅率72.5%(29/40),12个月通畅率52.5%(21/40),24个月通畅率22.5%(9/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吸烟、血糖和血压控制差、残留狭窄、吻合口狭窄及穿刺点狭窄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内瘘通畅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吸烟、血糖和血压控制差、残留狭窄、吻合口狭窄及穿刺点狭窄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内瘘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高压球囊腔内成形术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伴血栓形成手术成功率高,术后短中期通畅率较高,并发症较少。术后吸烟、血糖或血压控制差、残留狭窄、吻合口狭窄及穿刺点狭窄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内瘘通畅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以D-二聚体(D-D)为依据二期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对髂静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髂静脉狭窄或闭塞伴血栓形成患者3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计算机软件产生随机数字,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患者18例,一期置管溶栓术后,若3d内D-D升高缓慢(极差<10mg/L),第4天行下肢静脉造影并行8cm球囊行髂静脉扩张术。对照组患者15例,一期置管溶栓术后,第7天均行下肢静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考虑是否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6天D-D、膝下小腿周径、静脉反流时间、支架个数和使用率、出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62±6.21)和(14.39±7.21)mg/L,P>0.05)];术后第6天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37±7.01)和(20.54±5.78)mg/L, P<0.05)];出院时膝下15cm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6)和(1.3±0.8)cm,P>0.05)];出院时静脉反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1.4)和(2.4±1.6)s,P>0.05)];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5±1.51)和(9.41±2.36)d,P<0.05];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750.6±12387.8)和(65217.2±13585.7)元,P<0.05];支架置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例(16.7%)和5例(33.3%),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如消化道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通过D-D水平对髂静脉狭窄伴血栓形成进行监测,可在早期达到同样效果时,提高溶栓效率,降低支架使用率和手术费用,并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8.
孕妇血清人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与先天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人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CMV-DNA)与先天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96例孕妇血清及32例孕妇分娩时的脐血清HCMV-DNA。结果:96例孕妇血清HCMV-DNA阳性检出率为10.4%;7全犯罪 清HCMV-DNA阳性孕妇脐血清HMV-DNA检出率为57%(4/7),25例阴性孕妇脐血甭HCMV-DNA检出率为12%(3/25),血清HCMV-DNA阳性孕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eytomegalovirus,HCMV)UL143序列在临床患儿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19株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HCMV-UL143 PCR扩增分析及伞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19株HCMV感染患儿临床分离株均因碱基插入造成移码突变,开放阅读框架(ORF)比Toledo株短.根据序列变异情况可将19个序列分为2组,第1组16个序列新增一个MYRISTYL位点;缺失2个PKC磷酸化位点.未发现黄疸、小头畸形、先天性巨结肠等不同疾病类型的序列之间的差异.结论 HCMV-UL143较多存在于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序列呈现一定多态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初步确定与UL149蛋白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的多肽,并对这些多肽氨基酸序列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随机多肽文库分别筛选与UL1493种不同基因型克隆表达的UL149蛋白结合的克隆,并测序,对相应的多肽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与蛋白数据库中已知的蛋白序列进行比较.结果 与3种不同基因型的UL149蛋白结合的多肽序列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中存在较为集中的区域,即W/A/F/V-D/E-D/E-G-W/F/I/L.与已知人类蛋白数据库进行比较,发现与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关系密切,并与SH3、WD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补体因子H、锌脂蛋白、MHC Ⅰ类分子、真核细胞转录起始因子、核因子NF等存在结合关系.结论 人巨细胞病毒UL149蛋白可能通过多条途径来干扰机体对人巨细胞病毒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