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5篇
临床医学   264篇
内科学   177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625篇
预防医学   23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7篇
  1篇
中国医学   281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蒙药古日古木-13味丸是蒙医临床中的常用方剂。本文通过对文献整理与研究,阐明了近几年古日古木-13味丸的药理学、临床使用情况及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目的 通过对不同便携式血糖仪与贝克曼库尔特A U 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 U 5800)检测血糖结果的一致性比对和抗干扰能力的研究,为临床选择适合的血糖仪提供参考.方法 共选取4种不同检测原理的2台进口(A和B)和2台国产(C和D)血糖仪,与A U 5800同时检测不同浓度的血糖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一致性.分别检测...  相似文献   
93.
脑瘫患儿弓形虫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OX)是胎儿先天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本文用ELISA法检测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患儿TOX感染的同时,结合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 1.标本来源:186例脑瘫患儿均为本院门诊病儿,男107例,女79例,年龄1~8岁。1161例健康儿童均为来本院的体检者,男650例,女511例,年龄1~7岁。脑瘫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2.方法:(1)ELISA法:TOX的ELISA检测试剂由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提供。循环抗原(CAg)检测使用双抗体一步法,IgM检测使用抗体捕捉法,IgG检测使用间接ELISA法。被检血清与阴性对照吸光度(OD)的比值≥2.1,重复检测,同样≥2.1,则判为阳性;OD的比值<2.1判为阴性。TOX的CAg、IgM和IgG,其中一项阳性,即认作TOX阳性。(2)PCR法:取肝素钠抗凝外周血200μl,用NH_4Cl低渗法溶解红细胞,剩白细胞加200μg/ml蛋白酶K和0.45%NP4050μl混匀,置55℃消化2小时,98℃水浴5分钟,离心取上清液做PCR。PCR  相似文献   
94.
家族性ALS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家系的临床特点及SOD1基因突变规律。方法详细分析一个FALS大家系的临床特征、肌电图改变、遗传方式,用PCR-SSCP法检测SOD1基因的突变。结果该家系有6代、237人,其中13人患病,8人死于ALS,具典型ALS症状,但起病前有较长一段时间肌肉纤颤期。PCR-SSCP法检测SOD1基因未发现突变,为非SOD1基因突变的ALS家系。结论(1)对于家族性肌跳的患者,宜动态观察其肌电图的改变,注重临床随访;(2)该家系可能存在一个非SOD1基因的、新的FALS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95.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FMD)和血清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入选39名健康志愿者、39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组)和7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ACS患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9例(UA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AMI组)。用超声检查肱动脉FMD,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的含量。研究ACS患者肱动脉FMD和血清sCD40L的变化。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CS患者肱动脉FMD与血清sCD40L水平的关系。结果 肱动脉FMD正常对照组(9.52±2.54)%,SA组(5.35±1.24)%,UA组(3.32±1.41)%,AMI组(3.26±1.32)%,ACS患者肱动脉FMD下调(P<0.05)。血清sCD40L正常对照组(1.21±0.31)ng/ml,SA组(4.12±0.98)ng/ml,UA组(12.86±2.67)ng/ml,AMI组(13.95±2.83)ng/ml,ACS患者血清sCD40L升高(P<0.05)。ACS患者肱动脉FMD与血清sCD40L水平呈负相关,r=-0.708,P=0.000。结论 超声发现肱动脉FMD下调,血清sCD40L升高,对ACS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为腰椎前路手术中避免或减少生殖股神经(GFN)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15具30侧成年男性尸体标本,研究GFN在腰大肌内的走行及分支形态特点,选择术中易于触及的骨性结构或突起作为标志,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GFN腰大肌内段可分为由L1脊神经前支发出(Ⅰ型,6侧,占20%),L1-2前支联合发出(Ⅱ型,17侧,占56.7%)及从发出点分为生殖支和股支(Ⅲ型,7侧,占23.3%)3种类型。Ⅰ型、Ⅱ型GFN纤维及Ⅲ型的生殖支向前内下方穿越腰大肌,在L3/4椎间盘上或下方经腰大肌前腱膜穿出,Ⅲ型的股支从腰大肌腹穿出。GFN腰大肌出口毗邻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输尿管及交感神经链等重要结构。结论:在显露L2-4椎体侧前方时容易损伤GFN。在注意避免损伤GFN时,经由腰大肌显露腰椎侧前方可减少大血管、输尿管、交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克隆斯氏肺吸虫成虫半胱氨酸蛋白酶cDNA片段 ,并对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方法 利用简并引物 ,进行RT PCR ,扩增斯氏肺吸虫成虫半胱氨酸蛋白酶cDNA片段。TA克隆装入pUCm T载体 ,进行鉴定、测序 ;利用DNASIS程序推导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并与相关虫种半胱氨酸蛋白酶进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 RT PCR扩增出了一约5 0 0bp的cDNA片段 ,对阳性克隆测序后获得其核酸序列 ,长 4 95bp。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作同源性分析显示 ,该序列与相关虫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存在着较高的同源性 ,组成半胱氨酸催化三联体的半胱氨酸、组胺酸和天冬酰胺残基高度保守。结论 克隆获得了斯氏肺吸虫成虫半胱氨酸蛋白酶cDNA片段 ,该片段包含了与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和空间结构相关的重要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98.
流式细胞术测定保存血小板再表达CD62p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目的 ①建立并优化测定血小板再表达膜表面激活标志物CD6 2p能力的流式细胞术 (FCM) ;②测定2 2℃保存液体血小板不同保存期再表达CD6 2p的能力 ,以评价该指标在血小板质量监测以及新的保存方法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①采用浓度梯度法优化GPRP浓度条件 ,采用析因设计优化凝血酶浓度和 37℃孵育时间条件 ,寻找最佳阴、阳性对照 ;②将 13份血小板按AABB标准保存 ,并延长保存至 12d ,测定每天血小板CD6 2p再表达率 ,与其相应体内存活期作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约 1.5× 10 6个血小板内加入 2 .5mmol/LGPRP可有效防止过量凝血酶诱导的聚集反应 ,孵育条件以 1U/L凝血酶 37℃ 15min然后室温置 15min最佳。采用新鲜富含血小板血浆(FPRP)为阴性对照 ,以凝血酶激活FPRP为阳性对照效果良好。② 2 2℃保存血小板CD6 2p再表达率与其相应体内存活期呈明显正相关 ,单份相关系数 (r) 0 .91~ 0 .99,总体相关系数为 0 .99。结论 ①优化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 ,稳定性和重复性并好的流式细胞术方法用于测定保存血小板CD6 2p再表达率 ;②保存液体血小板CD6 2p再表达率与其相应体内存活期呈明显正相关 ,且相关性良好 ,提示CD6 2p再表达率是监测保存血小板质量的良好指标 ,同时还可能在新的保存方法研究和临床血小板功?  相似文献   
99.
人类血小板通过不同的技术进行离体保存后,其特性改变差异较大。建立适用于各种保存血小板特性分析的流式细胞术(FCM)对保存血小板的质量监测和新保存方法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FCM分析方法主要条件的优化评估,建立了联合测定血小板膜表面包括磷脂酰丝氨酸在内的多参数FCM定量分析方法。在标本制作中,血小板不需要洗涤即可直接进行标记,减少了血小板离心洗涤过程中的激活。除了FCM常用的同型对照外,中还将新鲜富含血小板血浆(FPRP)、凝血酶激活FPRP和液氮处理FPRP作为血小板标准阴性、阳性对照,直接应用于FCM分析,且效果良好。该方法中Gly-Pro-Arg-Pro乙酸盐(GPRP)的选择应用,既防上了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的形成,同时可稳定血小板,减少制备过程中人为激活,克服了在血小板、Ca^2 和血浆共存条件下FCM定量分析血小板的困难,尤其是为深低温处理血小板包括PS在内的多参数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基础。研究表明该方法标本处理简单,结果分析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作还通过低温、低渗或激活剂的方法制备了几种膜表面分子标记显不同的血小板应用于FCM分析,不仅证实了所建立的FCM分析方法在各种不同膜表面分子标记的血小板分析中的实用性,又表明了中制备的4种不同膜表面分子标记的血小板在FCM分析保存血小板方法学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制备与质控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建立系统的二甲亚砜 (DMSO)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制备及质控的技术和方法 ,以保证低温保存血小板的质量。采取的方法 :①DMSO在使用前进行超滤替代消毒 ;②采血后 6小时内对血液进行离心 ,将血袋管道系于套桶上方 ;③以 4 80×g的相对离心力 ,离心加速 9档 ,减速 4档 ;④分离血小板时流速不能太快 ,80 - 10 0ml富含血小板血浆应在 1分钟左右分完 ;在加入DMSO时速度以 1毫升 /分钟为宜 ;加好DMSO后放入 - 80℃冰箱保存 ;临床输注前将血小板置于 38- 4 0℃的循环水浴中 ;⑤融化后进行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 ,检测HBsAg、抗 HCV、抗 HIV、梅毒特异性抗体 ,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表明 :共制备14 80 0单位低温保存血小板 ,其中机采血小板 80单位。对其中 30 0单位进行质控。手工分离血小板计数≥ 2 .4×10 10 /单位 ,平均得率在 70 %以上。机采血小板计数≥ 2 .5× 10 11/单位。手工分离血小板红细胞污染数≤ 1× 10 9个/单位 ,白细胞污染数≤ 5× 10 7个 /单位。融化后进行细菌培养 ,无细菌生长 ;ALT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输注后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结论 :本方法制备的手工分离和机采低温保存血小板质量可靠 ,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