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 女,27岁。因进行性气急、胸闷2月于2008年3月10日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诱因下出现活动后气急、喘息,经休息后可缓解,伴轻度咳嗽,无咯痰、发热、咯血和胸痛,当地医院x线检查未见异常,予抗感染、止咳等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而收治入院。6个月前曾有左背上部“痣切除术”史,术后病理提示:黑色素瘤,予氮烯米胺方案化疗4个疗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胸腔积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癌胚抗原(CEA)的水平,探讨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6例恶性胸腔积液和20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VEGF和CEA含量。[结果]恶性胸腔积液VEGF含量为(625.3±280.2)pg/ml,良性胸腔积液VEGF的含量为(250.6±110.4)pg/ml,两者比较(P〈0.01);恶性胸腔积液CEA的含量为(48.6±18.5)μg/L,良性胸腔积液CEA的含量为(5.6±2.2)μg/L,两者比较(P〈0.01),恶性胸腔积液VEGF和CE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胸水VEGF+胸水CEA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特异性为95.0%,敏感性为69.2%。[结论]检测胸腔积液VEGF、CEA含量有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对比评估的调研方式展开功能性胃肠病运用药物、心理干预联合法实施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出自2016年8月-2017年9月间进入我中心施行针对治疗的功能性胃肠病者83例,按具体治疗法不同将其划分作联合治疗组(43例)、常规治疗组(40例),联合治疗组以常规药物+心理干预的联合方案实行治疗操作,而常规治疗组单用药物开展组内病例治疗,在统计相应指标数据前提下比对两组总体治疗成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将药物疗法和心理干预联合使用于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当中,可使实际疗效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了反应物比例,操作方式及反应时间等对合成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产量的影响,发现二甘醇氯甲酸酯与烯丙醇的摩尔比控制在1:1.8 ̄2.0是可行的,采用缩短反应时间等方法有利于提高产物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流感染(BSI)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分布与耐药性,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研究2020年07月—2021年6月期间入住嵊州市两家公立医院确诊为血流感染所有成年患者共368例,分为社区获得BSI与医院获得BSI两组,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细菌及药敏结果。结果 感染来源前三位分别为腹腔(38.6%)、泌尿道(27.2%)、皮肤软组织及骨关节(9.5%);27例(7.3%)处于免疫抑制状态;173例(47.0%)有近期抗菌药物暴露史。社区获得BSI组腹腔来源比例高于医院获得BSI组(P=0.010),静脉导管来源、免疫抑制状态、抗菌药物暴露比例,APACHEⅡ、PBS评分则低于医院获得BSI组(P<0.05)。368例患者共检出379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8株(28.5%)、革兰阴性杆菌247株(65.2%)、厌氧菌13株(3.4%)、念珠菌属10株(2.6%);检出率前三位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属,分别占30.1%、18.7%、9.8%;社区获得BSI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医院获得BSI组(P<0.001),而肠球菌属、... 相似文献
16.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累及多系统的非干酪样类上皮细胞肉芽肿性疾病,常累及肺及胸内淋巴结.多数结节病以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其症状也不有特异性;临床上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近三年来的22例结节病误诊病例加以总结与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累及多系统的非干酪样类上皮细胞肉芽肿性疾病,常累及肺及胸内淋巴结.多数结节病以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其症状也不有特异性;临床上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近三年来的22例结节病误诊病例加以总结与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累及多系统的非干酪样类上皮细胞肉芽肿性疾病,常累及肺及胸内淋巴结.多数结节病以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其症状也不有特异性;临床上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近三年来的22例结节病误诊病例加以总结与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累及多系统的非干酪样类上皮细胞肉芽肿性疾病,常累及肺及胸内淋巴结.多数结节病以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其症状也不有特异性;临床上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近三年来的22例结节病误诊病例加以总结与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其进行防范的要点和方法。方法:本组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再由相关工作人员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将问卷发放给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回收并整理问卷,从中总结骨折发生的原因。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女性共有53例,所占比例为63.10%,具有明显的性别倾向。超过75岁的患者共有58例,所占比例为69.05%,这说明年龄越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几率越大。在男性患者中有29例患者有吸烟和饮酒史,所占比例为93.95%。此外,在以上患者中,有62例患者有过跌倒经历,所占比例为73.81%。这说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与吸烟、饮酒以及既往跌倒次数之间成正比关系。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机制和病理有很多,早期对其进行防范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和引导,提高他们对疏松性骨折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防范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