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调查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减免治疗期间自费承担的诊疗费用,为科学修订肺结核患者减免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根据人均GDP标准分层,将所有县区分发达与欠发达两类,从每个县的结核病定点医院抽取50例已经完成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开展抗结核诊疗费用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在定点医院的结核门诊人均自费1 537元,其中检查费占25%,药品费占75%。43%的患者开展过CT检查,人均CT花费为307元。90%患者使用了保肝药物,人均保肝药花费696元;21%初治患者使用了非免费的二线药物。17%患者在DOTS治疗前曾住过院,平均住院24天,人均住院花费6 890元;11%患者在定点医院曾经住院,患者在定点医院的人均住院28天,人均住院花费5 311元。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费用与2005年相比有了明显下降,主要得益于抗结核减免政策的执行,但是也存在CT检查比例过高、绝大部分患者护肝药要自费、初治患者二线抗结核药物使用比例过高等现象,可能会导致初治疗肺结核患者中断治疗、增加耐药风险,加强初治肺结核患者规范化诊疗行为的监管、进一步优化政策降低患者的疾病负担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2.
肥胖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病.我国肥胖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研究表明肥胖与健康密切相关[2].我们欲通过肥胖与正常体重组的配对资料,来探讨肥胖与慢性病及其聚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浙江某农村地区伤害流行特征,探索农村伤害哨点医院测模式.方法 选择某典型农村的1家县级医院、1家中心乡卫生院和1家普通乡卫生院建立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对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到上述3家医院所有科室就诊的首诊伤害患者进行例查.结果 2年有效伤害监测病例15 033例,其中男性占69.09%,女性占30.91%;前3位伤害原因是跌伤(31.44%)、交通伤(20.32%)和钝器伤(17.43%).结论 需根据不同的人群性别、年龄、职业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初潮年龄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浙江省桐乡市项目点32 364名30~79岁女性常住居民有效基线调查数据,使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研究初潮年龄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使用回归模型中初潮年龄与不同变量的乘积项,评价二者的交互作用。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51.42±9.63)岁,3.73%的女性初潮年龄≤12岁,24.17%的女性初潮年龄≥17岁。调查对象糖尿病患病率为5.75%。调整年龄、社会经济状况、糖尿病家族史、行为习惯、闭经、BMI和腰围等因素后,与初潮年龄≥17岁相比,初潮年龄15~16、13~14和≤12岁女性成年后糖尿病患病OR值(95% CI)分别为1.13(1.00~1.27)、1.29(1.12~1.49)和1.68(1.31~2.15)。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肥胖等与初潮年龄无相乘交互作用(P>0.05)。结论 初潮年龄与女性糖尿病患病存在着关联。初潮年龄越早,成年后患糖尿病风险越大。初潮年龄和吸烟等成年期暴露因素对糖尿病无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伤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面访形式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驾驶员的一般情况、交通工具状况、驾驶相关行为、睡眠状况、吸烟、饮酒、药物使用、道路状况等因素。结果 2008-2009年间共调查246例病例组和492例对照组驾驶员,在控制年龄、性别、驾驶机动车类型等因素下,驾车频率高(OR=3.08)、有吸烟史(OR=1.94)、行驶车道错误(OR=2.36)、驾车时身体状况差(OR=1.87)、睡眠不足(OR=4.63)、定期车辆检修(OR=0.33)、佩戴安全带/安全头盔(OR=0.30)等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道路交通伤害与驾驶员行为、车辆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应针对人、车、路三方面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浙江省医院急诊室故意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急诊室伤害监测中故意伤害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期间首次就诊于浙江省6个县(市、区)18家监测医院门急诊的故意伤害病例进行调查。数据统计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率的差异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年期间共监测故意伤害者6 023例,占伤害监测总数13.61%,他伤/杀与自伤/杀人数比为9.11∶1;故意伤害年龄分布以15~44岁(77.89%)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38∶1,农民工(30.32%)在各职业人群中所占比例最高;他伤/杀主要发生在街道/城区(41.39%)和家中(23.28%),自伤/杀高发于家中(77.14%);发生时间以空闲时(65.08%)居多;受伤性质自伤/杀以中毒(46.70%)和刀割伤(25.38%)常见,他伤/杀主要为裂伤(30.90%)、血肿/瘀伤(18.76%)和击伤(12.37%);受伤程度多为中等(52.45%)或轻微(41.28%)。结论本研究表明故意伤害的预防控制已不容忽视,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干预策略以减少故意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27.
浙江省2008年县级肺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浙江省县级肺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的规律与特点,为更好地支配肺结核病防治经费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表格收集2008年浙江省各县、区肺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情况,结合浙江省2008年统计年鉴和浙江省2008年肺结核病年报,分析各县、区结核病投入数额和方向,比较欠发达县、区与发达县、区投入的差别。结果浙江省2008年各县、区用于肺结核病防治经费为3113.56万元,2/3的经费用于病人诊治方面。除设备外,发达县、区各领域的平均投入数额都高于欠发达县、区,发达县、区主要侧重于需方(病人诊治),欠发达县、区侧重于补偿服务供方(工作经费)。结论应持续加大对肺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力度,并整合包括新农合在内的其他社会资源;各级肺结核病防治经费应向欠发达县、区倾斜,特别是补偿供方的工作经费。  相似文献   
28.
浙江农村35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农村地区代谢综合征(MS)流行特征与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对浙江4个县(市、区)6 283名35岁以上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运用IDF(2005)的MS定义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浙江农村35岁以上人群MS患病率14.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2MS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随文化程度增高而降低;3浙东南地区MS患病率显著高于浙西北;4以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组合最常见。结论:浙江农村人群具有较高的MS和组分患病率,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早期筛查干预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随着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居民死亡和伤残的一个重要因素。浙江省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始终位于全国前5位。安全带作为最基本、最简单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能够有效减少车内驾乘人员出现严重道路交通伤害的可能和降低损伤程度。2007年我省在5个城市开展小型机动车驾驶员安全带佩戴态度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1990~2003年浙江省城乡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浙江省伤害死亡特征,为伤害预防和研究提供信息。方法 利用浙江省疾病监测点1990~2 0 0 3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采用ICD 10进行伤害死因分类,分别比较各种伤害类别和外部原因的死亡率。结果 1990~2 0 0 3年浙江省农村、城市伤害死亡率分别为72 77/ 10万~84 4 7/ 10万、2 5 5 2 / 10万~5 0 4 9/ 10万,其中2 0 0 3年分别为84 4 7/ 10万、4 6 30 / 10万,农村高于城市;交通伤、坠落、自杀和溺水为伤害死亡的主要类别;14年间溺水、自杀死亡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坠落、交通伤死亡率出现上升趋势。非故意伤害死亡前三位原因,农村为交通伤、坠落、溺水,城市为坠落、交通伤、溺水;自杀的主要方式农村、城市分别为中毒、机械性窒息。农村男、女伤害死亡率分别为93 19/ 10万、5 4 2 5 / 10万,第一位死因分别为交通伤、中毒;城市男、女伤害死亡率分别为38 4 5 /10万、30 0 8/ 10万,第一位死因分别为交通伤、坠落;均男性高于女性。伤害死亡率以老年人群为高。10岁以下无论城乡、男女死亡率最高均为溺水;10~5 5岁人群,城市男女性死亡率最高均是交通伤,农村男性为交通伤,女性为中毒;5 5岁以上人群,无论城乡、男女死亡率最高均为坠落。结论 1990~2 0 0 3年浙江省城乡居民伤害死亡率仍然维持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