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98篇 |
免费 | 529篇 |
国内免费 | 2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5篇 |
儿科学 | 152篇 |
妇产科学 | 51篇 |
基础医学 | 356篇 |
口腔科学 | 65篇 |
临床医学 | 1456篇 |
内科学 | 487篇 |
皮肤病学 | 75篇 |
神经病学 | 130篇 |
特种医学 | 24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69篇 |
综合类 | 2568篇 |
预防医学 | 1256篇 |
眼科学 | 66篇 |
药学 | 1268篇 |
29篇 | |
中国医学 | 1090篇 |
肿瘤学 | 2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8篇 |
2023年 | 206篇 |
2022年 | 258篇 |
2021年 | 358篇 |
2020年 | 291篇 |
2019年 | 238篇 |
2018年 | 241篇 |
2017年 | 153篇 |
2016年 | 186篇 |
2015年 | 201篇 |
2014年 | 515篇 |
2013年 | 449篇 |
2012年 | 547篇 |
2011年 | 481篇 |
2010年 | 526篇 |
2009年 | 547篇 |
2008年 | 496篇 |
2007年 | 448篇 |
2006年 | 395篇 |
2005年 | 400篇 |
2004年 | 412篇 |
2003年 | 272篇 |
2002年 | 263篇 |
2001年 | 289篇 |
2000年 | 203篇 |
1999年 | 181篇 |
1998年 | 114篇 |
1997年 | 124篇 |
1996年 | 133篇 |
1995年 | 131篇 |
1994年 | 128篇 |
1993年 | 105篇 |
1992年 | 120篇 |
1991年 | 116篇 |
1990年 | 85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44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对某三级中医医院的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为完善资源配置提高诊疗能力、提升服务水平、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编写SQL语句收集某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1689例死亡患者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统计分析,统计前十位死因,采用Cox-Stuart趋势检验对十年间患者病死率进行检验,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病死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0年病死率为0.52%,男性患者整体病死率(0.68%)高于女性(0.39%),老年男性(50岁~89岁)的病死率远高于女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死亡人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因前三位的分别为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占比分别为56.54%、16.34%、12.49%。结论 最近10年,住院患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肿瘤死因前五位的依次是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直肠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首位死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疗机构应着力提升肿瘤疾病的诊疗能力与服务水平,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2.
硬膜外腔导管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导管松解、精确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8例,男48例,女40例;年龄25~72岁,平均(40.76±10.59)岁。所有患者分成两个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骶管组)采用单纯骶管注射治疗;观察组(导管组)采用经皮、经骶管入路,行硬膜外腔导管松解、精确药物注射。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疗效。[结果]88例均获得25~36个月的随访,平均(29.3±4.0)个月。对照组:ODI术前平均为(68.3±13.2)%,末次随访平均为(41.2±21.1)%;VAS评分术前平均为(6.6±1.2)分,末次随访平均为(3.9±2.1)分。观察组:ODI术前平均为(70.5±13.6)%,末次随访平均为(23.3±18.6)%;VAS评分术前平均为(6.7±1.2)分,末次随访平均为(2.1±1.6)分。末次随访时,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骶管行硬膜外腔导管松解、精确药物注射,是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症状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3.
94.
30例晚期肾结核患者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晚期肾结核的发病原因及其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学诊断的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临床症状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90.00%).血尿(66.67%),腰痛(26.67%)。病程不超过半年者7例(23.33%).其中5例患肾功能已丧失。实验室检查尿常规100%(30/30)结果异常.红细胞沉降率81.82%(18/22)异常升高.结核杆菌及其抗体检测阳性率偏低。静脉尿路造影57.14%(16/28)患侧不显影。B超检查均提示患肾积水、结构紊乱等改变。结论:肾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及部分患者的早期隐匿无症状,是导致晚期肾结核发生的重要原因。肾结核的正确诊断首先有待于临床上对其临床特点及其不典型的变化趋势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其次是应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5.
患者男,52岁,主因“发现腹腔内肿物1年半”入院.患者1年半前查体发现右下腹腔内肿物,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无腹痛腹胀,大便正常,无腹泻,无脓血,外院CT示:右下腹肿物.既往19年前患乙型病毒性肝炎,现已治愈,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结核病史,无工业毒物接触史.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OA)内侧间室软骨病损的MRI表现和关节镜手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及膝关节OA的关节镜手术适应证。方法对92例关节镜手术病例,其中男54例,女38例;年龄43~69岁,平均58.5岁。对患者膝关节股骨内髁和胫骨内侧平台软骨的MRI表现按ICRSM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后12~30个月的随访,随访时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 92例92个膝关节,核磁共振显示关节软骨损伤Ⅳ级10例;Ⅲ级16例;Ⅱ级20例;Ⅰ级25例;0级21例,分级的均数为(1.66±1.303);术后Lysholm评分最高100分;最低64分,评分的均数(95.42±7.398)。术后Lysholm评分与ICRSMR分级相关系数r=-0.672,P〈0.05,统计学处理呈负相关。结论认为术前膝关节内侧间室软骨的MRI(1.5T)分级对膝关节OA关节镜手术指征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中注入的骨水泥量对疗效和渗漏的影响. 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11年5月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86例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注入聚甲基异丁烯酸(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治疗,对VAS缓解程度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出现骨水泥渗漏73例.出现渗漏患者注入骨水泥量为(4.05±0.76)ml;未出现渗漏患者注入骨水泥量为(3.03 ±0.82) ml,两者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0).注入骨水泥量<3.5 ml者83例,≥3.5 ml者103例,两组术后VAS、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在统计学上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椎体成形术中,注入骨水泥量对疗效影响不大;注入过多的骨水泥会导致渗漏增多. 相似文献
98.
肾小球系膜细胞 (GMC)属于肾脏血管周固有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 ,GMC的数量、形态和位置均保持相对稳定 ,其合成基质的能力也较小 ;但在异常时 ,GMC是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靶细胞[1,2 ] ,GMC异常增生是多种肾脏疾病的主要形态表现和核心病理环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学中的深入研究 ,现已证实某些中药对GMC的异常增殖有抑制作用 ,这为中医药治疗以GMC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肾小球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将中医药对GMC的作用机理探讨如下。 1 调控GMC的基因表达GMC增殖时存在着bcl- 2、ICE两种基因的异常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采用脂肪瓣延迟术等缺血缺氧的方法,促使脂肪来源的兔间充质干细胞(ASCs)增殖的可能性.方法 以兔为动物模型,在一侧腹股沟处形成脂肪瓣.21 d后取出瓣内脂肪组织及对侧正常脂肪组织,消化过筛离心,收集离心后沉淀物中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记,计算细胞CD29、CD44、CD14和CD45的表达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脂肪瓣延迟术后,瓣内细胞CD29和CD44的表达率增加,分别为74.06%和90.74%,未经处理的对侧脂肪组织分别为62.88%和7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瓣内细胞CD14和CD45的表达率减少,分别为57.66%和4.84%,未经处理的对侧脂肪组织分别为72.10%和7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脂肪瓣延迟术等缺血缺氧的方法,可促进ASCs的增殖,是用瓣内组织移植后取得更好效果的机制之一;对脂肪组织先进行缺血预处理再移植,可能为一个临床脂肪移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