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用Western blot鉴定外源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90只大鼠成功建立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为对照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结果与结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能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1,2,3,4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均降低(P < 0.05),后者更低(P < 0.01)。各组平均潜伏时间均逐渐缩短,3~5 d时平均潜伏时间为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 < 0.05)<对照组(P < 0.01)。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百分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最高(P < 0.05)。形态学可见3组损伤处脑组织瘢痕和软化灶为: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对照组,CM-Dil阳性细胞数则3组相反。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脑损伤大鼠脑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双针微创穿刺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轻微,适应范围广泛,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是目前公认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常规使用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直径为3.00mm。对较大血肿尤其是早期凝固型血肿单针穿刺只能将针口邻近区域的凝血块击碎清除,而对离针口较远位置的凝血块(〉2.00cm)则难以奏效,故而使得颅内高压在短时间内不能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我院自2002年4月-2004年9月对27例出血量〉60ml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血肿腔双针穿刺并常规行侧脑室外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使首次血肿清除量明显提高,颅内高压在短时间内降低,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优良生存率,同时亦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在我国儿科领域里,溶血性贫血并非少见,特别是急性溶血性贫血中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为多发,但其他急性或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各地报导为数不等。国际上,目前已发现的遗传性红细胞酶缺陷至少20余种中,大多数可致溶血性贫血。本规划其主要研究目的是协助搞好优生优育,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进行一定的有科学依据的研究工作。首先,以G—6—PD 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164例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贫血66例,无贫血98例)进行G-6-PD活性和几个血液学参数的测定,并作了相关性、回归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G-6-PD活性与白细胞、网织红细胞、血小板数、血清钠及微量无素锌、硒含量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呈负相关,两者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0.01)。而与血清钾、氯、钙、白蛋白、球蛋白及胆红素含量无相关性。通过本实验结果分析,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内巨型脑膜瘤(直径〉16c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巨大型脑膜瘤。其肿瘤直径6,8cm,皆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切除。结果显微手术术后CT证实全切30例,次全切1例,其中1例鞍区巨大脑膜瘤次全切术后因并发应激性溃疡及严重的肺部感染而放弃治疗,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巨大型脑膜瘤,具有提高手术安全性,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少,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重症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肿同侧扩大翼点入路,经显微手术血肿部分清除后,辅以神经内镜清除残留血肿、彻底止血,再施行去骨瓣减压.术后予以系统化外科治疗和康复治疗,复查头部CT,计算生存率与死亡率,随访并进行术后3个月GOS评分. 结果 术后24h、72 h、第7天复查头部CT结果显示,血肿完全清除11例,血肿大部分清除8例,血肿部分清除3例,均无再发血肿.经积极治疗后,生存20例(90.9%),死亡2例(9.1%).术后3个月GOS预后评分中度残疾12例,严重残疾7例,持续植物人状态1例,死亡2例. 结论 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能有效地清除脑内血肿,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是外科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28例新生儿DIC的诊治经验进行总结,认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要达到早期诊断,凡遇可以诱发新生儿DIC的基础疾病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有无DIC的临床表现,及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明显高凝者可边抗凝边等侯实验结果,以达到早期诊治。文中还介绍新生儿DIC使用肝素时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164例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贫血66例,无贫血98例)进行G-6-PD活性和几个血液学参数的测定,并作了相关性、回归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G-6-PD活性与白细胞、网织红细胞、血小板数、血清钠及微量元素锌、硒含量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呈负相关,两者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而与血清钾、氯、钙、白蛋白、球蛋白及胆红素含量无相关性。通过本实验结果分析,作者认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伴有贫血或溶血时,由于骨髓增生,网织红细胞和年幼的红细胞数量增加,或者伴随感染时因白细胞明显增加等因素,致G-6-PD活性含量升高而掩盖了G-6-PD缺陷。因此,评价G-6-PD活性时,除了考虑以上几个血液学参数影响造成的误差,对贫血患儿的血样常规先行调整血浆和血细胞的比例外,白细胞增加者若能进行离心除去白细胞层后进行测定;或待感染控制后,有贫血者待贫血改善后;有溶血者待溶血停止后2—4个月左右,再复查G-6-PD活性,对G-6-PD缺陷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淋巴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Cox等(1965)发现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肿瘤细胞中出现一种成对排列的微小染色体——双微小染色体(Minute chromatin bcdies)。Sandberg等也在1例神经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