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目的:比较不同液体用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5例,分为3组:A组(HES 200/0.5组)、B组(HES 130/0.4组)和C组(乳酸林格液即BES组),每组15例。全身麻醉诱导时,以50 ml/min速度输注HES 200/0.5或HES 130/0.4或BES(容量20 ml/kg),分别记录术前(T0)、稀释后15 min(T1)、术毕(T2)的SP、DP、HR、CVP、电解质值、Hb、Hct以及术中出血、输血量等。结果:A、B组血液稀释后CVP有所增高,但在正常范围内。A、B组T1、T2时点Hb均明显低于T0水平,而C组Hb仅在T2时点低于T0水平。A、B组患者术中尿量明显高于C组。A、B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3组各时点及组间的电解质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全身麻醉下的骨科手术中,快速输入胶体可达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减少术中出血量,血液动力学及内环境稳定,安全可行,优于单纯晶体液扩容效果。  相似文献   
92.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态及声学特性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脑梗死组为104例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非脑梗死组为40例无临床脑梗死表现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经颈动脉二维超声检查获得斑块形态及声学特性分型,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斑块的造影参数进行定量分析评定。结果脑梗死组中软斑最多,其次混合斑;非脑梗死组混合斑最多,其次钙化斑。脑梗死组Ⅱ型斑块最多,非脑梗死组Ⅰ型斑块最多。脑梗死组超声造影增强率为81.1%(86/106),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χ2=15.024,P<0.01),P、AUC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Tp小于非脑梗死组斑块(t值分别为2.350、-3.041、2.839,P<0.05或P<0.01)。脑梗死组中,软斑及Ⅱ型斑块增强百分比最高,软斑P、AUC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斑块(t=3.0068.042,P<0.01),Tp小于其他类型斑块(t=-4.929、-2.513,P<0.01或P<0.05),MTT小于其他类型斑块,与硬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4,P<0.01),与混合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6,P>0.05)。Ⅱ型斑块P、AUC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斑块,Tp明显小于其他类型斑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58.042,P<0.01),Tp小于其他类型斑块(t=-4.929、-2.513,P<0.01或P<0.05),MTT小于其他类型斑块,与硬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4,P<0.01),与混合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6,P>0.05)。Ⅱ型斑块P、AUC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斑块,Tp明显小于其他类型斑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59.237,P<0.01)。Ⅱ型斑块MTT小于其他类型斑块,与Ⅰ型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7,P<0.01),与Ⅲ型斑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7,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够方便地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并进行定量分析,对斑块的稳定性做出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可以预测和早期诊断脑血管疾病,为临床早期干预、合理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肝移植术中容量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肝移植术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最确切、最根本的治疗手段。由于此类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肝移植手术的特殊性,术中容量管理十分重要,其基本原则是根据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前容量状态及手术过程,选择合适的液体,合理进行术中补液,并尽可能避免发生与容量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4.
上皮性卵巢癌是第二常见的妇科癌症,死亡率最高。在西方世界中,每年有13850名女性死于这种疾病,尽管有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其高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多年来,5年总生存率一直只有30%-39%。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数学表法,将86例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和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和生活质量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CEUS定量参数及增强形态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关系。方法对40例单发子宫肌瘤患者分别于HIFU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6个月行CEUS检查,分析时间-强度曲线达峰时间(TTP)、达峰强度(PI),观察肿瘤增强形态。并分析HIFU治疗后即刻病灶消融率及治疗后6个月病灶体积缩小率。结果40例患者共40个子宫肌瘤病灶中,21个呈均匀增强(均匀增强组),19个呈不均匀增强(不均匀增强组)。22个病灶消融率≥80%(消融率≥80%组),18个病灶消融率80%(消融率80%组)。消融率≥80%与消融率80%组间TTP[(27.48±7.89)s vs(21.78±4.76)s;t=2.69,P=0.01]、PI[(44.29±3.74)dB vs(47.39±4.68)dB;t=-2.34,P=0.02]、HIFU治疗后6个月病灶体积缩小率[(59.47±16.21)%vs(37.30±11.89)%;t=4.8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匀增强与不均匀增强组间消融率[(65.03±18.39)%vs(41.64±18.78)%;t=-4.49,P0.01]、HIFU治疗后6个月病灶体积缩小率[(84.74±7.76)%vs(58.18±12.94)%;t=-3.2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P、HIFU治疗后6个月病灶体积缩小率均与消融率呈正相关(r=0.448、0.660,P均0.01),PI、增强类型均与消融率呈负相关(r=-0.460、r_s=-0.614,P均0.01)。结论子宫肌瘤CEUS时间-强度曲线TTP、PI和增强形态均与HIFU消融率间存在相关性,其在疗效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比较单侧下肢手术患者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218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18~24 kg/m2,性别不限.随机分为2组,R组(n=110)蛛网膜下腔注射5 ms/ml罗哌卡因3.5 ml;B组(n=108)蛛网膜下腔注射5 mg/ml布比卡因2.5 ml.采用改良的Bromage评分法评估非术侧下肢的运动阻滞效果,记录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采用针刺法评估感觉阻滞效果,记录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评估术中麻醉质量与肌松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R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缩短(P<0.05或0.0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质量和肌松效果均较好,麻醉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肌松效果优于B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手术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时,术中麻醉质量及肌松效果良好,且其运动阻滞维持时间较布比卡因短,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其临床效果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98.
麻醉期间液体治疗是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维持组织灌注及保证组织氧供。在麻醉期间进行液体治疗时,应摒弃一成不变、公式化的传统治疗方式,充分考虑所选液体的优缺点,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时而异,给予病人最适宜的个体化液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
目的 了解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的主要身心副反应及其产生原因,探索家属需求,促进社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方法 于2014年4-6月,采用立意抽样法,选取在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过临终关怀服务的16名晚期癌症患者家属进行深度访谈并录音,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资料,并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纳入的16名患者家属均表现出较严重的身心副反应,主要为:恐惧、悲伤、不舍;焦虑、迷茫、无助;亲人离世后后悔、自责。导致身心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主要为:为求心安,自家陪床照顾体力不支;请护工照顾效果不满意,更添经济负担;居家照顾能力不及,担心忧虑并存。心理纾解、有经验患者家属的帮助和指导、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是其想要得到的主要帮助和支持。结论 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的身心副反应较严重,希望获得帮助的意愿较强烈,应受到高度重视与关怀。加强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和临终关怀服务宣传,培养家属自护能力,是减少患者家属身心副反应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索斑蝥素(cantharidin,CTD)在1/2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条件下灌胃引起的小鼠急性膀胱炎的病理表现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与CTD给药1~14 d组。给药组分别以CTD 1/2 LD50灌胃给药不同天数,空白组给予等量的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Na),最后1次给药3 h后取小鼠膀胱组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分别检测CTD给药1~14 d小鼠膀胱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CTD给药1 d组小鼠的膀胱组织中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斑蝥素给药1,3,8~12 d组膀胱组织病变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黏膜上皮剥脱、黏膜上皮增生、固有层水肿或伴出血以及黏膜炎细胞浸润等组织炎症性病变。WB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CTD给药1 d组,小鼠膀胱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蛋白,磷酸化的核转录因子-kappa B(p-NF-κB)p65蛋白,磷酸化的核转录因子kappa B的抑制蛋白alpha(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1)。结论:CTD给药3 h即可引起小鼠急性膀胱炎,且给药前7 d机体对CTD导致的膀胱损伤尚有修复能力,给药8~14 d膀胱表现出不可逆且逐渐加重的炎症性病变,Akt信号通路及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与CTD引起的急性膀胱炎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