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霉变大米引起学生食物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13日下午,方城县券桥乡1所初级中学发生44名学生集体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分析,证实为一起由霉变大米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1引起的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现将此次食物中毒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2.
性激素与脑梗塞患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性激素与脑梗塞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48例男性脑梗塞患者及 30例健康男性血清孕酮 (P)雌二醇 (E2 )和睾酮 (T)水平。结果 脑梗塞患者血清 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1,血清 E2 在脑梗塞患者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 5 ,血清 E2 在 3个月随访期间趋于正常水平 ,血清 P在 3个月随访期间略高于急性期 ,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 5 ,但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1。血清 T在脑梗塞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性激素比例失衡与脑梗塞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3.
弹性排班加量化计分在手术室绩效分配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拉开科室人员的绩效分配。方法采用弹性排班及量化计分,使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及数量量化到人。结果合理排班、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提高了医生对手术室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论打破按资历获得绩效,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让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获得了病人和医生的满意。通过一年的应用,手术室护士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114.
目的:通过远程肢体缺血后处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BDNF含量及神经功能评分(NIHHS评分)的影响,初步探讨远程肢体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方面可能的机制。方法:将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药物常规处理,实验组在此基础进行远程肢体缺血后处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BDNF表达及NIHHS评分。结果:两组血清中BDNF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通过NIHHS评分变化提示康复程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远程肢体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加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结合中医营养护理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7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穴位按摩结合中医营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腹水深度、腰围、体重变化情况以及证候积分、营养状态指标[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出院时,两组腹水深度、腰围、体重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较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下肢浮肿、腹胀、尿少、食欲不振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上述各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PA、ALB、Hb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中医营养护理可降低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深度,缩小腰围,控制体重,改善临床症状及机体营养。  相似文献   
116.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病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全世界脑卒中后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以往对PSCI的研究在时间和诊断方法上不尽相同,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年龄较大、教育程度较低、社会经济差异、病前认知或功能衰退、血管危险因素以及既往卒中史均会增加PSCI的风险。了解急性卒中与既往脑病理学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仍是当务之急,这对制定个性化预测、预防、针对性干预和康复策略至关重要。该领域目前面临的挑战包括缺乏对急性脑卒中病理机制的了解。本文作者对PSCI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讨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突出PSCI的研究轨迹,为今后更多的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