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1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19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创新教育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高等医学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实验教学在培养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医学微生物学是与临床结合紧密,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基础课.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基础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探索性创新性实验、开放性科研性实验四段式教学模式,探讨通过该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教学效果评价显示:四段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方面亦起到了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柯萨奇病毒B组3型VP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构建柯萨奇病毒B组 3型 (CoxsackievirusesgroupB3,CVB3)VP1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VP1,并观察它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从CVB3感染细胞中扩增出VP1片段 ,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pcDNA3/VP1,经大量扩增纯化后 ,肌内注射免疫BALB/c小鼠 ,每次免疫后的第 6天 ,断尾取血检测CVB3中和抗体 ;3次免疫后用致死量 (10 0 0TCID50 )的CVB3感染小鼠 ,观察 pcDNA/VP1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结果pcDNA3/VP1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后 ,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各次免疫后抗体滴度分别为 <1∶5 ,1∶5 .7和1∶34.8;用致死量CVB3感染小鼠 ,pcDNA3/VP1重组质粒免疫组、pcDNA3质粒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 30 %、2 0 %及 15 % ,3组小鼠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pcDNA3/VP1重组质粒在小鼠体内能够表达并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 ,但免疫小鼠对致死量的CVB3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尽管近年在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方面有不少进展,但患者总的生存率几乎没有改善。因此,这种占男性癌死亡35%、女性癌死亡率19%的疾患,依然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过去的5~10年内,肺癌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是对 SCLC 和 NSCLC 的生物学特性有了进一步了解;对特异和非特异性染色体异常等疾病过程中分子水平的改变和各种癌基因表达的改变有了进一步认识。染色体的重排、缺失、点突变、基因扩增和基因表达的异常,均可能与肺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VP1基因重组腺病毒疫苗Ad/VP1,并观察其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 利用AdEasy-1系统构建、包装重组腺病毒Ad/VP1,并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BALB/c小鼠随机分为Ad/VP1、Ad和PBS 3组,肌肉注射免疫,共免疫2次,每次间隔16d。用ELISA法和微量中和试验法分别检测血清CVB3 VP1 IgG和中和抗体滴度;CCK-8法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用致死量CVB3攻击小鼠后,检测血中病毒滴度并观察小鼠的存活率。结果 成功构建、包装了重组腺病毒Ad/VP1,并在293细胞中检测到VP1蛋白的表达。免疫小鼠后,Ad/VP1组血清CVB3 VP1 IgG滴度、中和抗体水平明显高于PBS和Ad对照组(P<0.01),CTL杀伤活性和对小鼠的保护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病毒滴度低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腺病毒疫苗Ad/VP1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MDC)与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VP1融合基因腺病毒载体疫苗Ad/MDC-VP1,并观察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利用AdEasy-1系统构建重组腺病毒Ad/MDC-VP1及腺病毒Ad,并检测融合蛋白MDC-VP1的表达.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分别肌肉注射Ad/MDC-VP1和Ad,免疫2次,间隔2周.分别用ELISA法和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血清CVB3 VP1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末次免疫后3周,CCK-8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用致死量CVB3攻击后检测小鼠血中病毒滴度并观察保护率.结果:Ad/MDC-VP1和Ad构建成功,并检测到MDC-VP1融合蛋白的表达.Ad/MDC-VP1组血清CVB3 特异性VP1 IgG、中和抗体水平、特异性CTL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病毒攻击后实验组血中病毒滴度明显降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d/MDC-VP1能提高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增加病毒攻击后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17.
融合基因DNA疫苗pcDNA3/MDC-VP1对柯萨奇病毒B组3型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DC)基因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VP1基因融合基因DNA疫苗pcDNA3/MDC-VP1的免疫效果,为CVB3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6~8周雄性BALB/c纯系小鼠156只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肌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A组)、pcDNA3(B组)、pcDNA3/MDC(C组)、pcDNA3/VP1(D组)、pcDNA3/MDC加pcDNA3/VP1(E组)、pcDNA3/MDC-VP1(F组),3周注射1次,共3次。每次接种后20d断尾取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第3次免疫后3周,每组20只小鼠腹腔注射含10倍半数致死量LD50的CVB3的病毒液各0·2ml,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情况;每组剩余的6只小鼠腹腔注射含3倍LD50的病毒液各0.2ml,第7天取血后处死,用于检测血中病毒滴度,称量心脏质量计算心脏体重比。结果:A、B、C、D、E和F组的生存率分别为15%、10%、20%、25%、35%和50%,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表明,F组(pcDNA3/MDC-VP1组)的生存状况好于其他各组;F组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明显提高、血中病毒滴度显著降低,心肌充血肿胀程度较轻。结论:融合基因DNA疫苗pcDNA3/MDC-VP1能诱导小鼠对CVB3VP1产生更强的免疫应答,提高小鼠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柯萨奇病毒B3 (Coxsackievirus B3, CVB3)衣壳蛋白VP1 DNA疫苗初免后VP1蛋白或重组腺病毒rAd/VP1加强的prime-boost策略的免疫效果。方法 用CVB3 VP1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VP1初次免疫小鼠后,分别用VP1蛋白或重组腺病毒rAd/VP1加强免疫2次。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中和抗体滴度以及脾脏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s,CTLs)杀伤活性;致死量CVB3攻击后,检测小鼠血中病毒滴度并观察动物的存活情况。结果 pcDNA3/VP1 +VP1蛋白组小鼠血清IgG抗体、中和抗体滴度以及动物生存率明显高于pcDNA3/VP1 + rAd/VP1组和pcDNA3/VP1质粒组(P<0.05); pcDNA3/VP1 + rAd/VP1组和pcDNA3/VP1 +VP1蛋白组小鼠脾脏CTLs杀伤活性明显高于pcDNA3/VP1 质粒组(P<0.05)。结论 质粒pcDNA3/VP1初次免疫后,VP1蛋白或重组腺病毒rAd/VP1加强的prime-boost策略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两者比较pcDNA3/VP1 +VP1蛋白prime- boost免疫策略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细胞膜表面抗原的识别之所以重要,原因有两方面:①通过膜抗原可对活细胞进行亚型划分,以便进行生物学研究;②细胞膜表面抗原是肿瘤特异性治疗的重要靶子。已发现,现有抗肿瘤组织的抗体多数能识别各种来源于上皮的肿瘤和正常上皮细胞的表面抗原,少数抗体则似能鉴别与某个种系有关的抗原。根据各种鳞状细胞癌抗体中极少数抗体的研究,提示很可能有一种抗原在鳞癌有鉴别性表达,而在肺腺癌上无此表现。与此相反,有证据表明,有些抗原在腺癌细胞上选择性表达,而在鳞癌上却不表达。最近,作者发表了关于间皮细胞膜抗原抗体的报道,这种抗体能区分间皮和腺癌。实际上,所有这些 NSCLC 的抗体也能与相应的正常组织相结合,如支气管、肺泡内膜细胞或正常间皮细胞。但这并不排除肿瘤和正常组织有表达的差别,因为当所用的方法检测阈值很低时(如采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无法观察到抗原密度方 相似文献
20.
四种靶向因子与柯萨奇病毒B3 VP1融合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DC)、补体片段C3d3、志贺毒素B亚单位(STxB)和小鼠β-防御素2(mBD2)分别与柯萨奇病毒B3(CVB3)VP1构建的融合基因疫苗及VP1基因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2只,分别于股四头肌注射pcDNA3、pcDNA3/VP1、pcDNA3/MDC-VP1、pcDNA3/VP1-C3d3、pcD-NA3/STxB-VP1和pcDNA3/mBD2-VP1,接种剂量为每次100μg/只,3周免疫1次,共3次。每次免疫后第14天内眦静脉取血,用微量中和试验滴定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第3次免疫后第21天,每组随机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每组取3只小鼠以3LDLD50CVB3病毒攻击,第7天取血处死,检测血清病毒滴度;其余小鼠以5LDLD50的CVB3攻击,观察各组的生存情况。结果:除了pcDNA3对照组,其他各组的中和抗体滴度均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提高(P0.01),第3次免疫后,pcD-NA3/MDC-VP1、pcDNA3/VP1-C3d3和pcDNA3/mBD2-VP1组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pcDNA3/VP1组(P0.01);pcDNA3/STxB-VP1和pcDNA3/mBD2-VP1组CTL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致死量病毒攻击后,pcDNA3/MDC-VP1、pcDNA3/VP1-C3d3和pcDNA3/mBD2-VP1组小鼠血中病毒滴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pcDNA3/MDC-VP1和pcD-NA3/VP1-C3d3组小鼠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pcDNA3/MDC-VP1和pcDNA3/VP1-C3d3能诱导出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有效降低血中病毒滴度,获得较高的小鼠生存率;整体效果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