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34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分析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00-02/2005-05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患者130例,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术毕给予呼吸机控制呼吸,自主呼吸恢复后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平均6.8h脱呼吸机,之后双鼻导管吸氧3~10L。定时测定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凝血4项、血乳酸、血氨、电解质及血糖,每日做痰、胆汁、腹腔引流液培养。防治细菌感染,预防真菌及病毒感染。进行抗排斥反应、保肝、营养代谢支持、利尿与扩血管等综合治疗。结果:①肝移植受者130例术后48h内死亡3例,术后3~10d内死亡9例均并发肺部感染,存活病例发生肺部感染28例。存活118例发生急性肺损伤87例(占73.7%),经治疗后各脏器均恢复正常。②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时间多为术后两三天,其中29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部分经加大吸氧浓度或面罩吸氧,增加氧气雾化吸入次数等综合救治措施均恢复。③术中出血量为2000~8000mL者共76例,发生急性肺损伤69例;术中出血量>8000mL者18例,术后均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肺损伤与术后出量(尿量、T管、腹腔引流)关系比较大。④原发病为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急性肺损伤的发病率最高,显著高于原发病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85%,39%,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发生与原发疾病、手术损伤、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后出量有一定关系。临床除氧疗外,应做好全身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探讨胆汁中sLAIR-1及IL-2R的表达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 连续3周应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55例肝移植受者术后胆汁sLAIR-1及sIL2R水平.结果 在22例移植肝功能正常的受体中(对照组),胆汁sIL-2R在(23.1±3.5)~(55.1±6.1)ng/L范围之内呈较低水平的波动,sLAIR-1则波动于(3.2±1.1)~(6.1±1.4)ng/L范围之内,亦呈低水平表达.在急性排斥反应(AR)组,胆汁sIL-2R水平在排斥反应确诊前2 d为(116.1±10.3)ng/L,确诊前1 d则为(136.8±12.7)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经激素冲击治疗3 d时则下降至(74.2±6.2)ng/L,明显低于确诊前1、2 d水平.在对照组,胆汁sLAIR-1在(3.2±1.1)~(6.1±1.4)ng/L范围之内呈较低水平的波动;在AR组确诊前3 d为(18.1±2.2)ng/L,确诊前2 d为(25.1±3.5)ng/L,确诊前1 d则为(31.1±5.5)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激素冲击治疗3 d时,胆汁sLAIR-1水平下降至(8.1±2.5)ng/L,接近对照组水平,且sLAIR-1的下降早于sIL2R.结论 胆汁sLAIR-1在发生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的病人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其波动较sIL-2R大,将二者联合进行监测,可望成为早期预测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及转归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移植肝组织中补体C4的裂解片断CAd沉积情况,探讨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排斥反应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25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共行移植肝穿刺36次,取34次肝脏穿刺样本入组研究.穿刺时间为移植后7 d至25个月,所有供肝移植前均留取样本.穿刺所得移植肝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Ad的沉积情况.结果 34次病理检查中,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16次,慢性排斥反应9次,非排斥反应9次(包括胆道并发症3次,药物性肝损害5次,乙型肝炎复发1次).移植前供肝组织中均未见CAd沉积.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中,9例(9/16)移植肝组织中可见到C4d沉积,发生慢性排斥反应者中,5例(5/9)移植肝组织中可见到CAd沉积,非排斥反应者中,仅1例(1/9)非吻合口胆管狭窄患者的肝组织中有CAd沉积.排斥者和非排斥者的CAd沉积部位无明显差异.急性排斥反应者和慢性排斥反应者的C4d阳性率均高于非排斥反应者(P<0.05,P<0.05);CAd阳性率与肝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性.CAd阳性者激素冲击有效率为35.7%(5/14),远低于CAd阴性者的63.6%(7/11).结论 CAd沉积可提示体液性排斥反应,可作为肝移植后肝损害时病理检查的常规免疫组织化学项目,有利于监测和预警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并为选择冲击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一微粒粘膜移植于皮下腔隙预制粘膜衬里的可行性。方法:将口腔粘膜剪成粘膜微粒,直径〈1mm。实验纽以4:1,8:1,16:1,的面积比例移植,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将微粒粘膜均匀涂抹于明胶海绵上,然后移植于皮下腔隙,中间以硅胶片分开,防止间隙闭合,关闭切口,对照组不加微粒粘膜。术后1周、2周、3周行大体观察及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术后1周可见粘膜散在存活,上皮细胞长入明胶海绵内,各组创面未完全愈合。不同组别之间愈合率有差别。术后二周可见皮下腔隙包膜表面粘膜成活。Ⅰ组、Ⅱ组创面愈合率在80%以上,Ⅰ组、Ⅱ组优于Ⅲ组(P〈0.05)。Ⅰ组、Ⅱ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周时各实验组创面愈合率均达90%以上,上皮细胞呈极性排列。术后1周时各组明胶海绵均未见明显吸收,3周时仍见部分明胶存留。各实验组在角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证实为上皮组织。不同组别上皮厚度有差别。结论:微粒粘膜-明胶海绵复合移植在皮下腔隙,可以形成粘膜衬里;微粒粘膜一明胶海绵复合移植在密闭的皮下腔隙后,3周上皮质量最好;复合移植可以增加上皮的厚度,明胶海绵的支架作用可能是上皮层数增多的原因,但是明胶降解较慢,有待寻找降解速率更快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诱导后纤维支气管镜(FOB)和Macintosh直接喉镜(MAC)经口气管插管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为FOB组(n=15)和MAC组(n=15),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和舒芬太尼0.4μg/kg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FOB和MAC实施经口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在显露声门、插管完成即刻和插管后1、2、3、4、5 min时收缩压(SB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插管后最高SBP和HR出现时间.结果:FOB组插管时间明显长于MAC组[(26±3)svs(14±2)s,P=0.000];两组诱导即刻SBP均显著降低(P<0.01),插管后1和2min时明显升高(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501);两组诱导后即刻HR均无明显变化,插管后1和2 min时明显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636);插管后SBP和HR的最大升高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FOB组HR最高值出现时间较MAC组明显提前[(34±14)s vs(47±20)s,P=0.04].结论:采用FOB和MAC经口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8.
肾移植受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其免疫功能低下,容易伴发各种病原体感染。近年来随着人类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检测技术发展和肾移植手术的增多,肾移植术后HPV-B19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导致术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移植肾功能恢复,甚至导致移植肾损伤或预后不良。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受者HPV-B19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国家肾脏移植质控中心组织专家,从HPV-B19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制订肾移植术后HPV-B19感染的临床诊疗规范,以期为我国肾移植术后HPV-B19感染的规范化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9.
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医疗行业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一先进技术以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提升诊疗效果.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就人工智能在肝移植领域中的诊断、治疗、预后预测和器官分配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0.
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失眠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5例失眠症患者分为枣仁安神胶囊组与氯硝西泮两组,进行对照观察。并用睡眠状况问卷(SQ)测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Q睡眠指标评定比较,两组与治疗前比较,P均〈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氯硝西泮组比枣仁安神胶囊组大。结论: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失眠的疗效与氯硝西泮相似,但副反应较少,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故枣仁安神胶囊更适合于失眠症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