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有效地提高细菌培养的可靠性,本文对几种常用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进行分析报告。1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 1.1血液标本的采集应在病人发热初期1~2d内或发热高峰时,因此时阳性率较高。一般选择在病人未用抗菌药物之前,对已用药而不能中止的病人,也应在下次用药之前采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 :1 2 1例病人采用全麻气管内插管 ,静吸复合麻醉 ,术中以 2 0 %甘露醇快速静点 ,过度换气、吸入异氟醚行控制性降压。结果 :全组病人收缩压控制在 1 0 .6~ 1 2 .0 k Pa,高血压病人收缩压控制在 1 3.3~ 1 6.0 k Pa,Pa CO2 均不低于 3.33k Pa。全组病人麻醉效果满意。结论 :急性颅脑外伤手术应采用全麻气管内插管 ,术中通过降低颅内高压及控制性降压 ,维持循环 ,呼吸稳定 ,保证脑灌流 ,为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提高对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的认识,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3年以来收治的32例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的临床诊治资料,胆囊切除术后7例,胆囊切除并胆道探查术后19例,胆源性胰腺炎术后3例,慢性胰腺炎3例.作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成形术7例,胆肠内引流术14例,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8例,3例拒绝手术.结果 术后并发胆漏1例,十二指肠漏1例.治愈28例,死亡1例.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1例躯体化障碍病人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8wk。用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和焦虑3个因子总分评定症状变化,用不同减分率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组痊愈率为61.90%,总有效率为90.48%;阿米替林的痊愈率为43.59%,总有效率为71.7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TESS测评,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化障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目前国内主要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拉米夫定预防肝移植术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会出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YMDD基因序列变异.导致耐药甚至乙型肝炎复发.分析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及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YMDD基因序列变异的主要病因及防治方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2-01/2008-01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01/2007-12有关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及YMDD变异的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论文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为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及YMDD变异的主要研究进展: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病因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肝外组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入侵、免疫抑制治疗、病毒基因变异等因素有关.国内肝移植术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主要防治方案是联合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与拉米夫定,既经济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会出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YMDD基因序列变异,导致耐药,乃至乙型肝炎复发.目前阿地福韦等药物可作为YMDD变异的补救治疗方法.结论:病毒变异和乙型肝炎复发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防治方法正在不断改进,目前正在寻找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廉价、安全、方便及有效的防治策略.此外,应强调个体化治疗和风险/利益评估.  相似文献   
16.
失眠症患者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方法 93例住院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采用认知治疗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各测1次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同时测评45例健康人。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失眠症患者的DBAS评分与健康人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DBAS评分和PSQI评分与对照组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认知治疗能改变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给予不同时间停通气后脑电图和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3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提供实验室完成。4月龄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144只,体质量260~29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停通气1,2,3,4,5,6和7min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气管插管后应用肌松药消除大鼠自主呼吸,停通气相应预定的时间(停通气1,2,3,4,5,6和7min)后立即恢复通气和心肺复苏,记录从开始停通气至平均动脉压<25mmHg的时间(TCA)和从开始复苏至收缩压≥60mmHg的时间(TROSC),复苏成功者继续呼吸机支持60min,全程记录脑电图变化。记录复苏后24,48和72h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①对照组、停通气1,2,3min组大鼠全部存活;停通气4,5,6min组分别有12,8和3只大鼠复苏成功,停通气4和5min组各有1只大鼠在复苏后24h内死亡,以上3组死亡率分别为33%、61%和83%;停通气7min组大鼠无1只复苏成功,死亡率100%。②停通气3min以上组所有大鼠均发生循环停止,开始停通气到循环停止的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停通气4,5和6min组开始复苏到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较停通气3min组明显延长(P<0.05),停通气5和6min组较停通气4min组亦明显延长(P<0.05)。③停通气后脑电图频率和波幅降低直至等电位,随停通气时间的延长,恢复通气后持续脑电图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④对照组和停通气1,2,3min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正常,停通气4,5和6min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停通气6min组较停通气4min组亦明显降低(P<0.01),各组神经功能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鼠停通气2min内无循环停止,恢复通气后可直接出现持续脑电图;3min时均循环停止,但都可成功复苏且神经功能评分未受影响,恢复通气后首先出现单个爆发棘波,随后棘波出现频率逐渐增多并最终出现持续脑电图;4min以上时仅部分大鼠可成功复苏,随停通气时间的延长,复苏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死亡率明显升高,棘波出现时间和持续脑电图出现时间也明显延长;7min时无一复苏成功。通过实验建立了不同时间停通气损伤后大鼠死亡率、脑电图和神经功能的变化规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2岁。糖尿病25年,规律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药物治疗。1994年在外院曾行左侧附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附睾平滑肌瘤。2012年3月因右侧阴囊逐渐肿大17年就诊我院,主诉发病以来偶感隐痛,反复抗炎治疗无效。入院专科体检:外生殖器发育无异常,阴囊皮肤无红肿,双侧腹股沟区未及包块。右侧睾丸、附睾界限不清,体积增大,有沉重感,大小约6cm×5cm×5cm,无触痛,质硬,透光试验阴性。左侧睾丸体积较小,大小约1cm×1cm×1cm,质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伴神经内分泌成分(neuroendocrine component,NEC)的结直肠腺癌和不伴NEC的结直肠腺癌的预后差异,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病理确诊的结直肠腺癌患者,对石蜡切片进行形态学筛选和神经内分泌标记免疫组化检测.选择伴NEC的腺癌作为病例组(27例).采用1:2配对的方式从结直肠癌数据库中选择临床病理特征与之相配对的不伴NEC的腺癌患者作为对照(5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预后分析.结果27例伴NEC的腺癌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伴NEC的腺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5年肿瘤相关生存率分别为58.0%和58.3%,而对照组分别为79.1%和8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和0.037).伴有NEC的腺癌患者5年内出现肿瘤复发或肿瘤导致死亡的风险为不伴NEC腺癌患者的2.38倍和2.41倍.结论 结直肠腺癌中的NEC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前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择机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分别于术前7天、术后早期给予EEN,对照组仅在术后早期给予相同的EEN。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术前1天,观察组ALB、HB较术前7天明显升高(P<0.05);术后1天,两组各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天,两组各营养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而观察组ALB、PA及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1天,观察组CD4+、CD8+、IgG、IgM较术前7天明显升高(P<0.05);术后1天,两组CD4+、CD8+、CD4+/CD8+和IgA、IgG、IgM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7天,两组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术后1天升高(P<0.05),而观察组除IgA外,其余免疫指标均与术前7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各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给予EEN支持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减少术后感染,提高手术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