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13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金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10):187-188
目的:探讨在疾病影像诊断和治疗中使用医学影像技术的价值.方法:纳入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选取我院62例医学影像技术检查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1例.参照组接受常规诊断技术,实验组接受医学影像技术.计算诊断准确率以及病症诊断敏感度.结果:实验组准断准确率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探讨细胞外组蛋白在肺移植术后血浆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例肺移植患者,15例开胸手术对照组和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肺移植组及开胸手术对照组术前(T1)、术后0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术后72h(T5)及术后7d(T6)血浆中细胞外组蛋白水平。结果 肺移植患者术后细胞外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及健康对照组(P<0.001);术后0时达至峰值(中位数: 0.351μg/mL;四分位数间距: 0.114,0.468μg/mL),术后24~72h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术前水平。与开胸手术对照组各时间点相比,肺移植组术后细胞外组蛋白水平均高于开胸手术对照组(P<0.001);其中1例原发性移植肺失功(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 PGD)患者的细胞外组蛋白水平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非PGD患者,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细胞外组蛋白在肺移植术后显著升高,并且在PGD病程中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与供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在肺移植早期并发症如PGD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内皮素(ET)水平及护理措施.方法 依照CRP和ET是否升高,将130例患者分为二者均升高(A组)、二者之一升高(B组)、二者均不升高(C组)3组,并对三组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采用Gensini积分定量分析各组冠脉病变程度.结果 A组双支和三支冠脉病变比例较B组和C组高,三组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利用CRP水平预测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以提高对病情危险程度的评估及实施针对护理措施的预见性,降低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37.
38.
摘 要: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霍乱弧菌O139群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方法 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霍乱弧菌O139群, 对该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分析。与细菌培养法对比检测184 份临床标本。结果 该法能在10 分钟内完成检测;该试纸条仅与霍乱弧菌O139群阳性样品发生特异性反应;检测霍乱弧菌O139群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105cfu/mL;与细菌培养法对比检测184 份临床标本, 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达 100%。结论 新建立的霍乱弧菌O139群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简便、快速, 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好, 适用于现场样品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以6家医院2011年1月~2011年6月使用利奈唑胺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发专用监测采集软件与临床药师评估相结合,实施多中心医院集中监测,通过回归分析筛查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使用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预测其临床特征。结果:获得利奈唑胺用药病例648例,按本研究目的纳入有效病例414例,血小板减少低于正常值的发生率为20.05%,出现明显血小板减少(定义为低于基础值的75%)的发生率为6.3%,7.25%发生了Ⅲ度和Ⅳ度血小板下降,血小板减少最低值(59.41±25.94)×10~9·L~(-1),平均降幅(60.84±22.43)%。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础血小板值、年龄和是否重症监护患者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密切相关,基础血小板值≤183×1~9·L~(-1),年龄≥76岁的患者易出现明显血小板减少甚至出血风险。结论:利奈唑胺致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发生率远高于产品资料,且存在一定的出血倾向,尤其对于基础血小板计数偏低、肾功能不全、高龄、危重症等多个危险因素并存的患者应增加全血细胞计数的监测频率。 相似文献
40.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依据我国诊断标准将AIDS分为AIDS感染早期(HIV)、AIDS相关综合征(ARC)、AIDS后期(AIDS).HIV感染后,特异性地侵犯人体免疫系统CD4+T淋巴细胞,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的进行性破坏,导致艾滋病,使机体免疫平衡被打破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甚至衰竭,并继发体液功能下降,免疫球蛋白含量异常变化,最终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并成为AIDS最主要的死因[1~2].艾滋病在中医古籍中并无记载,中医界目前存在多种认识.有学者因其明确的戾气性质-HIV经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而致病,将其归入“疫病”的范畴,也有学者根据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将其确定为“温毒”“虚劳”“阴阳易”等病证范畴[3~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