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6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95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301篇
内科学   16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46篇
外科学   194篇
综合类   683篇
预防医学   37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77篇
  2篇
中国医学   222篇
肿瘤学   1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鉴定临床常见真菌菌种的方法。方法:选取真菌核糖体RNA的ITS区为靶基因,设计通用引物和种特异性探针,将3个属的6种临床常见真菌(白色念珠茵、热带念珠茵、光滑念珠茵、新型隐球菌、烟曲霉和黄曲霉)的种特异性探针加尾后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用标记生物素的真菌通用引物扩增11种医学真菌DNA,产物与固定在膜上的探针杂交。结果:通用引物可以扩增所试11种医学重要真菌的DNA,扩增片段长度约为560bp。6种真菌扩增产物只与其对应的探针杂交。结论:此方法快速、简便、特异,适合常规实验室开展。  相似文献   
32.
使用抗菌药物所致肠道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抗菌药物引起肠道真菌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总结了2000年1月至2002年9月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病人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肠道真菌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抗菌药物种类、联合用药呈正相关,特别以头孢三代抗菌药物所致肠道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最高。结论 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尽量缩短疗程,减少联合用药,避免肠道真菌感染的发生,同时,加强病人的生活护理,注意观察口腔粘膜、大便情况,及时发现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33.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保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水平,现将本市从198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十年中,违反食品卫生法的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材料:材料来源于1984—1993年,十年中所有立案处罚案例档案。  相似文献   
34.
35.
老年人围手术期三衰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外科疾病的发病率亦随之增加,老年人随增龄各器官功能包括免疫功能均处于衰退和低下状态,对各种手术应激能力降低又并存多种疾病增加了外科治疗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为此,加强老年人围手术期的管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我院ICU病房1988年10月至1994年3月共施行60岁以上老年人非心脏手术172例,本文重点探讨围手术期三衰(肺衰、心衰、肾衰)的防治问题。1 临床资料 本组172例中,男151例,女21例。年龄60~83岁,平均69岁。 并存疾病:并存疾病共142例(82.6%),其中呼吸系统疾病36例(20.9%);心脏疾病32例(18.6%);高  相似文献   
36.
电磁脉冲辐射对猕猴凝血机制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磁脉冲对猕猴凝血机制影响。方法:经高场强电磁脉冲源以6×104V/m全身辐照5只猕猴,于照前及照后1、3、7、14、28及90d下肢前静脉采血,采用AYW-8001型血凝仪检测电磁脉冲对动物血浆中TT、PT、APTT及FIB的影响。结果:动物血浆中TT于伤后1d及14~28d延长,APTT于伤后1d延长,FIB含量于伤后14d减少,PT在照射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电磁脉冲照射可对实验猕猴凝血机制产生影响,可通过TT、APTT延长和FIB含量减少而使机体凝血机制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37.
38.
Forty-five patients with cnlargement of the pa rotid or submandibLtlar salivary gland were studied clinically, histopathologically and histochemic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kind of salivary gland enlargement which shows the nature of degenerative changes. Accordingly, the term "degenerative sia- losis" is proposed to replace the confusable term "benign enlargement of salivary gland".  相似文献   
39.
40.
运动对血压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动对血压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单盲设对照组及运动组各36例,运动后3个月复查血压、血糖、血脂岛素、血脂及体重指数。结果:3个月后复查血胰岛素及血脂,测体重指数及血压,血脂岛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性,收缩压、舒张压运动组与运动前比较有明显下降。结论:运动能使血压下降,并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脂代谢,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