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97篇 |
免费 | 298篇 |
国内免费 | 15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6篇 |
儿科学 | 60篇 |
妇产科学 | 66篇 |
基础医学 | 242篇 |
口腔科学 | 40篇 |
临床医学 | 1186篇 |
内科学 | 381篇 |
皮肤病学 | 120篇 |
神经病学 | 104篇 |
特种医学 | 127篇 |
外科学 | 244篇 |
综合类 | 2097篇 |
预防医学 | 706篇 |
眼科学 | 34篇 |
药学 | 689篇 |
21篇 | |
中国医学 | 642篇 |
肿瘤学 | 1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25篇 |
2022年 | 157篇 |
2021年 | 176篇 |
2020年 | 150篇 |
2019年 | 150篇 |
2018年 | 149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141篇 |
2014年 | 252篇 |
2013年 | 242篇 |
2012年 | 329篇 |
2011年 | 333篇 |
2010年 | 324篇 |
2009年 | 313篇 |
2008年 | 280篇 |
2007年 | 402篇 |
2006年 | 451篇 |
2005年 | 476篇 |
2004年 | 288篇 |
2003年 | 247篇 |
2002年 | 161篇 |
2001年 | 181篇 |
2000年 | 166篇 |
1999年 | 165篇 |
1998年 | 117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110篇 |
1995年 | 100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18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毛大丁草Gerbera piloselloides是极具特色的资源植物,被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同胞广泛使用。本文对毛大丁草的民间利用、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了我国13个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相关传统知识。归纳了从毛大丁草中分离鉴定的83个化合物,包括香豆素类、萜类、黄酮类、糖苷类、苯乙酮类、甾醇类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菌、抗肿瘤、子宫镇痛、免疫调节、美白等活性。近年来毛大丁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成分和主要生物活性等方面,具体的作用机理、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民族药相关产品开发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究。该文系统地总结分析了毛大丁草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该资源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对PICC输液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NKI、CMB、WANFANG、VIP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10月,检索PICC与其他静脉输液技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关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采用AMSTAR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5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其中13篇发表在2010年之后,14篇对纳入研究进行了文献质量评价,9篇都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AMSTAR评价显示,仅6篇为高质量,最主要缺陷是缺乏前期设计方案、未考虑纳入文献的发表状态、未列出排除文献清单及未说明相关利益冲突四个方面。对7篇系统评价的17个结局指标按照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仅6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其余均为低或极低。结论纳入研究的整体质量不高,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以低为主。总体上,PICC是否比CVC及VPA更安全尚缺乏证据支持;但PICC留置时间比VPA短;PICC输液技术在穿刺过程中的安全性优于CVC及VPA;但PICC在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较CVC及VPA差。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限制,尚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去证实该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再评价探讨不同置管方式对PICC静脉输液技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为护理人员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10期)、Medline、Embas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10月,检索不同置管方式对PICC静脉输液技术安全性及有效性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采用AMSTAR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8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仅1篇为高质量,主要缺陷为缺乏前期设计方案、未考虑纳入文献的发表状态、未列出排除文献清单及未说明相关利益冲突4个方面。对5篇系统评价的15个结局指标按照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7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其余均为低。结论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整体质量不高,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或低。总体上,超声引导/或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并借助影像学标识可显著增加PI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经不同静脉PICC置管的有效性无差异,但经贵要静脉穿刺可显著增加置管及维护的安全性。经不同上肢PICC置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差异。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限制,尚需更高质量的研究证实该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4.
胍丁胺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吗啡镇痛作用及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胍丁胺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吗啡镇痛作用及耐受的影响。方法雄性SD 大鼠,体重160-180 g,制备坐骨神经慢性束缚性损伤(CCI)模型,用von Frey丝测定各项实验中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120、180、240min时机械缩腿阈值(PWT),并根据PWT计算药物最大可能镇痛百分率(PMAP)。1.选取CCI模型大鼠35只,随机分为5组(n=7),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及40、60、80、100mg/kg胍丁胺,测定PWT并确定给药后30min PMAP<40%时胍丁胺的剂量;选取CCI模型大鼠35只,随机分为5组(n=7),分别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及1、2、3、5 mg/kg吗啡,测定PWT并确定给药后30min PMAP<40%时吗啡的剂量;2.选取CCI模型大鼠56只,随机分为8组(n=7),观察胍丁胺与吗啡的相互作用,计算PMAP;3.选取CCI模型大鼠35只,随机分为5组(n=7),诱导吗啡耐受产生,观察不同剂量胍丁胺与吗啡联合应用时PMAP的变化。结果大鼠腹腔注射胍丁胺后30 min PMAP高于注射生理盐水大鼠(P<0.01)。大鼠皮下注射吗啡后30min PMAP高于注射生理盐水大鼠(P<0.01)。与单独给予吗啡和单独给予胍丁胺比较,胍丁胺60mg/kg可使吗啡PMAP升高(P< 0.01),镇痛时间延长(P<0.05)。吗啡耐受实验第6天腹腔注射胍丁胺 皮下注射吗啡大鼠PMAP 高于注射生理盐水吗啡大鼠(P<0.01)。结论胍丁胺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具有镇痛作用,且能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抑制吗啡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5.
X线透视下以胫骨外侧髁间隆起为骨性标志行腘静脉穿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X线透视下以胫骨外侧髁间隆起为骨性标志经皮腘静脉穿刺的方法.方法:对41例(44支)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片进行分析,测量每支腘静脉的中轴线与胫骨外侧髁间隆起尖部投影图像的垂直距离,统计计算中位数,设计出在X线透视下以胫骨外侧髁间隆起为骨性标志的穿刺进针点和穿刺方法,并在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初步验证.结果:44支腘静脉中,中轴线与胫骨外侧髁间隆起尖部投影图像的垂直距离,最大为12mm,最小-5mm(即内侧5mm),中位数2.75mm,此即腘静脉的中心值.取胫骨外侧髁间隆起尖部旁开3mm(取2.75mm之整数)处进针,可兼顾腘静脉内外不同位置的穿刺 .本组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以此方法穿刺腘静脉,初步证实成功率100%. 结论:该方法方便、快捷、经济、实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CNTF对失重性肌萎缩及其纤维表型转换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尾吊方法制备失重性肌萎缩模型,通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方法检测MHC-l/llb和p130或Myf5表达的变化,以揭示CNTF对失重性肌萎缩及其纤维表型转换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体内注射CNTF显著逆转失重诱导的慢肌比目鱼肌重量的丢失.此外,尾吊过程中的动态分析结果也提示,CNTF处理可明显削弱失重诱导的慢肌比目鱼肌重量的丢失及其慢肌向快肌纤维表型的转换.课题组进一步发现CNTF的这种干预效应伴随着肌卫星细胞特异标志p130和Myf5蛋白的上调,这就提示了CNTF处理的慢肌比目鱼肌中肌卫星细胞库增加.结论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CNTF可通过增加慢肌的肌卫星细胞库干预失重性肌萎缩及其纤维表型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7.
颈肩部压痛的测定及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过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测定颈肩部压痛方法及其对旋提手法疗效的意义。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试验组106例(脱落5例),对照组104例(脱落7例)。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8个时间点测量颈肩部压痛。结果210例患者常见压痛点有棘突旁、肩胛骨上角、斜方肌颈肩移行部、肩胛骨内侧缘等。第3、4、5、6、7次复诊和1月随访试验组颈肩部压痛缓解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有利于压痛的量化评定,旋提手法可明显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部压痛。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第二足趾改形移植方法 ,使再造后的拇手指外观更接近手指. 方法 切取第二足趾腓侧趾动脉皮瓣旋转嵌入狭窄部;在趾腓背侧设计皮瓣,在趾腓侧动脉皮瓣胫侧加设计一横形皮瓣称"T"皮瓣、在横形皮瓣的胫侧加一纵形皮瓣称"H"皮瓣.镶嵌在第二足趾的狭窄的两侧和跖侧.应用在不同形状和不同手指再造. 结果 再造17例22指,手指全部成活,1例趾动脉旋转皮瓣部分坏死,术后1~24个月随访,再造拇手指的外形明显改善,指端变小,趾腹酷似手指指腹,狭窄凹陷区饱满,趾间关节明显伸直. 结论 改形移植方法 能较好改变第二足趾的外形.使之更接近正常的拇指和手指.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