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7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我国≥50岁人群心脑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的关联。  方法  利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基线数据。认知功能测试包括即时、延时词语回忆、数字广度、语言流畅度。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和脑卒中。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心脑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的关联。  结果  共纳入12 645名调查对象。一般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不患心脑血管疾病者相比,只患心绞痛者即时、延时词语回忆和整体认知得分均更低(均有P < 0.05),共患高血压和心绞痛者每项认知得分均更低(均有P < 0.05),共患高血压和脑卒中者即时、延时词语回忆、数字广度测试和整体认知得分更低(均有P < 0.05),共患心绞痛和脑卒中者数字广度测试和整体认知得分均更低(均有P < 0.05),共患高血压、心绞痛和脑卒中者数字广度测试得分更低(P=0.019)。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数量与每项认知得分均呈负相关(均有P < 0.05)。  结论  与不患心脑血管疾病者相比,共患心脑血管疾病与更差的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衰弱状况对上海市≥45岁不同特征社区人群死亡风险的影响,为衰弱人群的干预和不良结局的预防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AGE)上海现场第一轮基线数据,以2021年10月30日为随访终点,通过主动随访和被动随访获取生存结局,由40个变量构建衰弱指数(FI)得分,将FI≥0.2者判定为处在衰弱状态。控制年龄、社会经济特征(居住地、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水平等)及健康相关行为(吸烟、饮酒、水果蔬菜摄入、社会参与等)因素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HR),分析衰弱状况对不同年龄组各性别人群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纳入7 978例≥45岁研究对象,其中处于衰弱状态777例(9.7%);经过(11.3±1.8)年随访,共死亡1 043例(13.1%),其中衰弱人群死亡214例(27.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衰弱对各亚组人群死亡风险的影响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中年组(45~岁)男性(HR=2.92,95%CI:1.38~6.19)、低龄老人组(60~岁)女性(HR=1.68,95%CI:1.08~2.60)以及高龄老人组(≥75岁)女性(HR=1.59,95%CI:1.22~2.06)。结论衰弱与死亡风险相关,须重点关注45~岁男性、≥60岁女性人群的衰弱状况,开展衰弱状况的早期筛查与评估,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减少不良结局和过早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室内空气污染和吸烟之间的交互作用对≥50岁人群哮喘的影响,为哮喘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中国、加纳、印度、墨西哥、俄罗斯和南非6个中低收入国家的居民家庭户进行家庭问卷调查和对所有≥50岁的成员进行个人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室内空气污染(做饭燃料、烟囱设施)和吸烟(是否吸烟、吸烟频率、烟龄)与人群哮喘患病的关系,利用乘法模型和加法模型评价空气污染和吸烟对人群哮喘的交互作用影响。结果 共有33 327名调查对象纳入分析,≥50岁人群哮喘的总患病率为3.89%(1 296/33 327)。调整国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教育程度、体力活动、家庭收入等混杂因素后,吸烟人群相对于从不吸烟人群患哮喘风险增加(OR=1.18,95% CI:1.01~1.45);在不同吸烟频率的人群中,偶尔吸烟人群患哮喘的风险最高(OR=1.75,95% CI:1.33~2.30)。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除烟龄和做饭燃料外,室内空气污染和吸烟之间对≥50岁人群哮喘存在相加交互作用;是否吸烟(交互项OR=1.60,95% CI:1.26~2.02)、吸烟频率(交互项OR=1.61,95% CI:1.28~2.04)、吸烟烟龄(交互项OR=1.69,95% CI:1.39~2.21)均与做饭燃料之间在≥50岁人群哮喘患病风险中存在相乘交互作用。当2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患哮喘的风险最高。吸烟和做饭燃料为柴/煤/炭人群患哮喘的风险是不吸烟和燃料为电/燃气的1.43倍(95% CI:1.17~1.75)。结论 室内空气污染和吸烟均与≥50岁人群哮喘患病有关,并对≥50岁人群哮喘患病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居民吸烟、戒烟、被动吸烟水平及城市控烟整体环境改善情况,为今后控烟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1月,在全市18个区(县)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以面对面访谈形式对1925名常住居民进行“有关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城市基线调查”。[结果]上海市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和重型吸烟率分别为28.3%、22.5%、19.6%和8.5%。吸烟人群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分别为20.4%和11.7%;现在吸烟人群尝试戒烟率和一年内尝试戒烟率分别为21.2%和8.5%。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率为43.5%,室内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率为48.9%。餐厅和酒吧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率分别高达60.9%和40.O%。城市控烟信息在各类媒体得到初步覆盖,以电视节目(66.1%)和报纸或杂志(58.2%)最高。[结论]上海市已初步形成控烟信息媒体覆盖环境,常住居民吸烟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被动吸烟仍未改善,公共场所控烟并没有得到转变。  相似文献   
15.
50岁及以上人群睡眠时间与衰弱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间与衰弱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第一轮基线调查,采用健康缺陷累计数与所考虑的40个健康相关变量的比值构建衰弱指数,采用两水平(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报睡眠时间与衰弱的关系,并对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区进行分层分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绘制自报睡眠时间与衰弱关系的剂量-反应曲线。结果 共纳入13 175名≥50岁中老年人,在未调整任何混杂因素的情况下,相比正常睡眠时间,睡眠时间较短或者较长均显著增大衰弱发生风险(OR=2.05,95% CI:1.71~2.44;OR=1.35,95% CI:1.12~1.63),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水果蔬菜摄入状况、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后,相比正常睡眠时间,只有睡眠时间较短与衰弱发生风险显著正相关(aOR=1.60,95% CI:1.27~2.01)。对性别、年龄和居住地区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性别、年龄、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水果蔬菜摄入状况、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后,相比正常睡眠时间,只有睡眠时间较短与衰弱发生风险显著正相关。此外,在≥65岁人群中,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相比正常睡眠时间,睡眠时间较短人群衰弱的发生风险增加91%(aOR=1.91,95% CI:1.46~2.49)。平均睡眠时间与衰弱发生呈近似“U”形关系。结论 睡眠时间较短可能与衰弱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肺结核的发病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951例7~90岁肺结核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每个病例选取1名与其同性别、同年龄的正常人作为对照.通过询问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信息,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调查的951名肺结核患者中,...  相似文献   
17.
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进展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加快,迫切需要有代表性的、可信的、可比的中老年人健康及完满状态的数据,一方面是因为改善中老年人健康、降低发病率需要丰富的中老年人群数据资料分析的经验,另一方面规划社会保障体系(如健康和养老系统)满足我国不断增大的中老年人群的需求也需要基于证据的决策依据。同时,基于大样本长时间追踪的队列研究也在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和失能状况的病因学研究方面拥有优势。本文将介绍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背景、项目内容和基线,以及项目的优劣势和发展前景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衰弱指数(frailty index,FI)对上海市50岁及以上人群的衰弱状况进行分析。  方法  数据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tudy on global AGEing and adult health,SAGE)"上海现场第一轮横断面调查(2009-2010年),以40个健康相关变量为基础构建FI以评估50岁及以上人群衰弱状况,FI值的范围为0~1,将FI ≥ 0.2判定为衰弱。  结果  共纳入8 632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63.3±9.9)岁。衰弱率为7.8%(95% CI:5.8%~10.4%),FI值为0.08(95% CI:0.07~0.09),两者均在女性、高龄、离异(分居/丧偶)者、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者中较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增龄、水果蔬菜摄入不足、低水平体力活动与衰弱及FI值较高相关。  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上海市50岁及以上人群衰弱率和衰弱指数的分布情况。面对上海人口深度老龄化的现状,开展对老年人,尤其是衰弱高危人群的评估及针对性干预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社会参与度与抑郁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tudy on global ageing and adult health,SAGE)”中国项目第一轮横断面数据,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中的抑郁量表评价调查对象抑郁状况,社会参与度得分来自于研究对象参加社会活动的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社会参与度和抑郁的关系,按照年龄组、性别和地区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本研究一共纳入12196名调查对象,抑郁检出率为1.72%(95%CI:1.54%~2.00%)。调整年龄、性别、地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婚姻状况、体力活动和吸烟饮酒等因素后,多元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参与度和抑郁发生相关(OR=0.94,95%CI:0.90~0.98,P=0.006)。在分层分析中,该关联只在城市、女性和50~60岁年龄组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社会参与度和抑郁的发生相关,提示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社会参与度有助于预防老年人抑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50岁人群中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第一轮基线调查,采用两水平(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logistic回归模型按城乡进行分层分析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的关系,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两者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13 175名≥50岁中老年人进行分析。城市(OR=1.22,95% CI:1.17~1.27)及农村(OR=1.11,95% CI:1.05 ~1.18)地区人群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均显著相关。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显示,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存在近似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显著相关,并呈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