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目的 探讨磨削术联合人工皮膜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50例采用磨削术联合人工皮膜治疗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削痂及传统包扎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疼痛评分、创面情况以及术后评估指标。结果 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增生率以及创面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植皮存活百分比、术后色素沉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中采用磨削术联合人工皮膜,能够减轻疼痛、减少创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并减轻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232.
【摘要】目的:探讨DR图像拼接技术在肩锁关节脱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肩关节外伤,临床医生怀疑单侧肩关节脱位并建议进行X线检查的患者,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其中组一为采用传统摄影技术拍摄的双肩关节,组二为采用全长拼接摄影技术拍摄的双肩关节,对比分析两种技术诊断肩锁关节脱位的差异。所有诊断肩锁关节脱位均经临床治疗后复查或手术证实为肩锁关节脱位。结果:传统体位方法和全长拼接技术对肩锁关节脱位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和100%,两者者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结论:DR图像拼接技术在肩锁关节脱位检查中能更明显直观的对照双侧肩锁关节,提高肩锁关节脱位的检出率,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辅助检查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33.
目的 探讨磨削术联合人工皮膜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50例采用磨削术联合人工皮膜治疗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削痂及传统包扎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疼痛评分、创面情况以及术后评估指标.结果 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增生率以及创面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植皮存活百分比、术后色素沉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中采用磨削术联合人工皮膜,能够减轻疼痛、减少创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并减轻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234.
背景在慢性心力衰竭时,心交感传入反射的增强可能与心交感传入神经的敏感性增强以及中枢增益增强有关.已往实验证实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一氧化氮生成减少导致刺激心交感传入神经引起的心交感传入反射增强.目的进一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中的一氧化氮对化学物质刺激心脏引起的心交感传入反射的调控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系和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材料实验于2003-07/2004-05在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系完成.选用雄性SD大鼠56只,体质量360~420 g,随机分为慢性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每组23只.方法慢性心力衰竭组应用去压力感受器神经支配的结扎冠状动脉诱发慢性心力衰竭,对照组行假手术,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操作与慢性心力衰竭组相同.采用心室表面应用缓激肽(0.04μg和0.4μg)引起心交感传入反射以模拟慢性心力衰竭状态下心脏受到的化学刺激增强效应,记录应用缓激肽前后的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活动变化以评价心交感传入反射.行延髓头端腹外侧区插管,探讨微量注射药物对心交感传入反射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假手术和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心脏重量和梗死面积.②假手术和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交感传入反射.③延髓头端腹外侧区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MeTC对假手术和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交感传入反射的影响.④延髓头端腹外侧区注射一氧化氮供体SNAP对假手术和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交感传入反射的影响.⑤心室前壁表面应用利多卡因预处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交感传入反射的影响.结果①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引起(30.6±2.0)%的左心室壁梗死,收缩压、脉压、左室收缩期峰压和左心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增加.②与假手术大鼠相比,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交感传入反射显著增强.③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微量注射MeTC(80 nmol)仅增强假手术大鼠的心交感传入反射,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交感传入反射无显著影响.④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微量注射SNAP(50 nmol)同时抑制假手术和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交感传入反射.⑤心室前壁表面用利多卡因预处理可完全抑制心室前壁表面应用缓激肽所引起的肾交感神经活动增加.结论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的一氧化氮抑制正常大鼠和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表面应用缓激肽引起的心交感传入反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交感传入反射增强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中内源性一氧化氮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35.
目的:探讨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NA质粒对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在修复III度烧伤创面中支架血管化及瘢痕形成的影响,并明确与无支架植入的烧伤创面修复的区别.方法:将负载及不负载VEGF DNA质粒的两种不同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各移植于6头猪(共12头猪,分别为B和A组)III度烧伤清创后创面,对植入支架1、2、3周后的创面及植入支架1、2、3周创面加植表皮后2周的创面修复(4周)进行观察.同时,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时间的创面中表达I型胶原和TGF-β1细胞数进行检测和观察.实验以不植入支架的烧伤创面作为对照(C组).结果:①负载VEGF DNA质粒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植入后支架(B组)血管化比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A组)要好.②I型胶原表达结果:A、B、C三组I型胶原合成1-3周逐渐增多,4周时A、B组减少,C组增多;1-2周B组最多,C组最少;3周A、B组无显著性差异,C组较少.4周C组最多,B组最少.③TGF-β1表达结果:A、B两组1-2周逐渐增多,至3-4周逐渐下降;C组TGF-β1表达1-3周持续上升,4周时表达减少;1-2周,表达B组最多,C组最少;3-4周,C组表达最多,B组最少.结论:外源性pDNA-VEGF导人人工真皮支架可促进人工真皮更快地血管化的同时,可更好地修复创面和抑制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236.
<正>心电监护仪是临床医疗领域必不可少的器械,它可以实时监测血压、呼吸、脉搏、血氧、心电图的变化,并且可以设定正常上下限数值,当所监测的数值超过这两个极限时进行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同时它还可以保存一个时间段的记录,以便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来观察疗效。因此它的功能及测定的数值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同时也决定着预后和治疗疾病所需要的费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对它的损坏是经常的,医院经常需要投入昂贵的维修费用和大量的人力。因此,在使用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想尽一切办法来降低损坏率,减少维修所需费用。现将总结的对心电监护仪血氧保护的经验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7.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人文精神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分析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内涵以及医学模式转变的基础上,提出医学人文精神是实践医学新模式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实践医学新模式中倡导医学人文精神有利于促进现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推动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并为人们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医学人文精神在实践医学新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要求的、具有医学人文精神的合格医学人才,才能推进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患关系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38.
239.
目的评价地佐辛对瑞芬太尼抑制切皮时患者体动反应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包茎、包皮过长手术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组(RD组)各20例。R组和RD组切皮前分别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和地佐辛,0.15 mg&#8226;kg-1,输注时间15 min,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3.0 mg&#8226;L-1,13 min后开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R组和RD组瑞芬太尼初始靶浓度分别设为3.0和2.5 μg&#8226;L-1,出现体动反应时,下一例患者上调一个浓度梯度,未出现体动反应时,下一例患者下调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比值为1.2。计算瑞芬太尼EC50及其95%可信区间。 结果RD组瑞芬太尼抑制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为1.8 μg&#8226;L-1,95%可信区间为1.5~2.1 μg&#8226;L-1,R组瑞芬太尼抑制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为2.6 μg&#8226;L-1,95%可信区间为2.3~2.9 μg&#8226;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3.0 mg&#8226;L-1,切皮前静脉输注地佐辛0.15 mg&#8226;kg-1可降低瑞芬太尼抑制切皮时患者体动反应的EC50。  相似文献   
240.
郭瑞  吉喆  宁凯  李坤 《中外医疗》2013,32(4):7-8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单纯中央塌陷型骨折采用可吸收内植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该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单纯中央塌陷型骨折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单纯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聚酰氨可吸收螺钉并加可吸收内植物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对两组患者行平均9个月的随访,依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定,观察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胫骨平台单纯塌陷型骨折患者在采用聚酰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同时加用可吸收内植物治疗,可促使骨折愈合,显著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