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一直是血管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炎症是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因素,而与炎症发生关系最紧切的细胞是单核-巨噬细胞。近几年随着对As炎症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巨噬细胞极化分型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在不同环境影响下,巨噬细胞可分为M1型和M2型,一般认为M1型(经典活化型)为促炎亚型,分泌促炎因子,因此促进As的进展;而M2型(替代活化型)为抑炎亚型,可以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其有可能延缓As发展进程。该文就巨噬细胞的极化分型,以及在As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等予以综述,并展望中药在防治As 中的机制。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钛缆加空心钉结合新型垫片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直径3.0 mm空心钉、钛缆与新型垫片组成的新型张力带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岁(21~79岁),患者的受伤机制均为滑倒跪地伤。结果:手术时间57~197 min(平均89 min),术后不需外固定,术后2周加强膝关节功能练习。术后随访时间为7~31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5周)。Bostman评分20~30分(平均27分),其中优10例,良11例。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钛缆加空心钉结合新型垫片的新型张力带系统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可早期功能练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手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失误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损伤因涉及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及腓骨近端骨折,易造成踝关节对合关系及稳定性改变,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虽不复杂却存在严重失误的风险。本文通过总结1例Maisonneuve损伤手术治疗失败的病例资料,提醒医生在对该损伤进行手术治疗时注意避免类似的失误。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接筋藤醇提物的小鼠灌胃给药急性毒性及镇痛抗炎作用,为接筋藤醇提物的临床安全及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最大耐受量及最小致死量实验观察接筋藤醇提物的急性毒性,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观察接筋藤醇提物的镇痛作用,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研究其抗炎作用。结果 本实验所设计剂量范围及条件下,接筋藤醇提物24h内单次给药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的最小致死量为30.91g/kg·bw(相当于生药154.86 g/kg·bw);最大耐受量为24.73g/kg·bw(相当于生药123.90g/kg·bw)。接筋藤醇提物能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性疼痛,并能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 本实验所设计剂量范围及条件下,接筋藤醇提物最小致死量为30.91g/kg·bw,最大耐受量为24.73g/kg·bw;接筋藤醇提物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5.
郭琰 《医疗装备》2020,(2):198-199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是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方式,其在冠状动脉狭窄、斑块等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受到广泛重视。但是,MSCTCA存在一定局限性,其成像质量管理难度较大,而随着双源螺旋CT的不断发展,有效弥补了多排螺旋CT的缺陷,进一步提升了成像质量。现主要对MSCTCA技术的发展、局限性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分型系统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反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存在分型交叉,而且目前的分型系统均未将转子部外侧壁包含在内。目的:提出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区域分型法,分析新分型系统中各型临床特点。方法:根据股骨转子部外侧壁是否完整以及后内侧是否存在蝶形骨折块建立区域分型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共888例,分析区域分型系统中各分型患者基础资料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等。结果:Ⅰ~Ⅳ型骨折分别占79.8%(709例)、12.7%(113例)、3.2%(28例)和4.3%(38例)。各型患者间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复位方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ⅠA型骨折髓内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相比,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B型骨折髓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系统(R-LISS)相比,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骨折采用转子间顺行髓内钉(InterTan)和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FP)固定的患者,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8%、62.5%,高于其他内固定物。Ⅲ型骨折髓内固定与R-LISS固定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58.8%、50.0%。Ⅳ型骨折髓内固定与R-LISS固定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6.9%、45.5%。结论:区域分型法可以较好的反映各型转子部骨折的特点,并指导内固定物的选择和提示预后。对于ⅠA型骨折,推荐采用DHS或髓内固定治疗;ⅠB型骨折推荐使用髓内固定治疗;Ⅱ型骨折因外侧壁不完整,推荐使用PFP或者InterTan治疗;Ⅲ型及Ⅳ型骨折推荐使用髓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胸腰段A型骨折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单节段胸腰段(T11~L2)A型骨折患者66例,均采用单纯Schanz螺钉固定的术式,术后第2天开始佩戴胸腰支具。根据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32例,支具佩戴时间1个月;B组34例,佩戴支具时间1个月且3个月。术前伤椎后凸Cobb角A组为22.1°±4.9°,B组为21.9°±5.4°;术前椎体压缩率A组为(31.8±6.8)%,B组为(32.6±6.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节段、术前后凸Cobb角和术前椎体压缩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术后及术后1年时的伤椎后凸Cobb角,计算术后1年时的后凸Cobb角丢失率。术后1年时进行腰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A组为7.2°±2.9°,B组为7.2°±2.9°;术后1年Cobb角A组为8.1°±2.8°,B组为8.4°±3.2°;Cobb角丢失率A组为(14.4±20.2)%,B组为(19.6±23.5)%;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椎体压缩率A组为(15.3±3.7)%,B组为(15.8±3.9)%;术后1年椎体压缩率A组为(16.8±4.0)%,B组为(17.1±3.8)%;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VAS评分A组为1.03±0.56分,B组为1.18±0.68分;术后1年ODI A组为(9.9±3.3)%,B组为(11.3±3.4)%;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A组为2.6±0.5分,B组为2.1±0.7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JOA评分A组为25.3±1.2分,B组为24.4±1.5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随访A组患者骨性愈合29例(90.6%),B组31例(91.2%),两组骨性愈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均骨性愈合,且无内固定失败。结论:对于单节段胸腰段A型骨折患者,术后长时间(1个月)佩戴支具与较短时间(1个月)佩戴支具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较短时间佩戴支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和JOA评分更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易获得的急性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床旁资料建立气管切开预测模型,探讨用其预测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5例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数据。采集其中219例患者人口学资料,是否行气管切开,既往系统性疾病史(除肺病外)、既往肺病史、吸烟史、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神经损伤节段、ASIA分级、合并伤情况,是否存在颈椎骨折脱位,术前颈椎MRI显示的颈髓信号改变长度及最高病变节段、椎管最大侵占率、脊髓最大受压率、是否出现髓内出血。分别应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和分类回归树分析建立气管切开的逻辑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利用交叉验证方法应用另外126例患者资料对两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应用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率及ROC曲线下面积评估两模型预测能力。结果:345例患者中,58例行气管切开。决策树模型显示: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1分的患者气管切开率为66.7%;ASIA运动评分≤22分且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患者气管切开率为69.0%;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23分、不完全颈髓损伤、术前MRI显示髓内信号改变最高节段位于C3或以下的患者气管切开率为0.8%。逻辑回归模型显示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ASIA运动评分≤22分,ASIA A级或B级损伤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决策树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在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率、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分别为73.7%vs 81.8%、89.7%vs 86.4%、87.3%vs 85.7%及0.909 vs 0.889。结论:决策树模型可用于进行气管切开的预测,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22分、ASIA A级颈髓损伤、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及术前颈椎MRI显示髓内信号改变的最高节段位于C2或以上为患者气管切开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9.
目的体外筛选出能与雄激素受体具有相互作用的Daxx结构域。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Daxx四个不同功能结构域,分别连接到带有GST标记的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中,构建Daxx四个功能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载体。经测序鉴定转化E Coli.BL21DE3菌株,经氨苄青霉素筛选并扩增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后纯化蛋白,采用GST pu ll-down体外筛选出与雄激素受体具有相互作用的Daxx功能结构域。结果 Daxx不同功能结构域的四个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Daxx/DM1-240、pGEX-6p-1/Daxx/DM241-501、pGEX-6p-1/Daxx/DM502-625和pGEX-6p-1/Daxx/DM626-740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测序分析,证实插入质粒的片段大小正确,无读码框移位和突变。IPTG诱导后蛋白表达具有明显差异性,表达蛋白与预期表达蛋白质分子量大小相当。纯化蛋白进行GST pu ll-down实验结果显示Daxx与雄激素受体具有相互作用。结论 Daxx通过第626-740位氨基酸序列与雄激素受体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在乳腺癌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在开封市妇产医院乳腺科治疗的100例行PICC置管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置管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实行纸质记录管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50例应用信息化管理给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行PICC置管后原始资料的完整性、留管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导管按时维护执行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原始资料完整率82%,平均留管时间(112.6±49.6)d,并发症发生率36%,导管按时维护人数比例86%;实验组患者原始资料完整率98%,平均留管时间(138.6±30.8)d,并发症发生率14%,导管按时维护人数比例98%.两组资料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PICC信息化管理能保证患者资料的完整,延长留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的导管维护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