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7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2篇 |
临床医学 | 86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92篇 |
综合类 | 140篇 |
预防医学 | 23篇 |
药学 | 40篇 |
中国医学 | 21篇 |
肿瘤学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椎间盘造影广泛应用于临床已近半个世纪,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椎间盘造影受到了更加简便、安全而无创检查技术的挑战。但其目前仍是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最重要手段。现对椎间盘的解剖、椎间盘源性疼痛发生机制及病理、方法、适应证、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2.
关节镜辅助下清理融合术治疗晚期距下关节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85年,Parisien与Vangsness[1]首先开始将关节镜技术应用于距下关节.近年来,以关节镜下清理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已有报道,但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距下关节结核还未见相关文献报道[2-4].距下关节结核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大多数病例就诊时已进入晚期.对于晚期距下关节结核,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为开放清理与融合手术,但是这些手术的创伤大、清理不彻底、并发症发生率高、融合率低.我们在总结关节镜技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结核经验的基础上[5,6],采用关节镜下清理融合术治疗晚期距下关节结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全膝关节置换前后的三维步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的生物力学方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步态分析.方法:选择2005-11-2006-1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膝关节置换患者53例,年龄42~82岁,平均59.2岁.男33例,平均身高(172±13)cm,体质量(64±11)kg;女20例,平均身高(155±11)cm, 体质量(45±11) kg.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应用东方新锐DVMC-8801 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 每次测量要求至少有3个步长长度,步速恒定.将髋、膝、踝关节共设置16个点, 并连接成面,建成三维动态图像.结果: 置换后行走速度、步频、步长及患肢站立相均有明显改善(P<0.01),置换后1年步态分析各参数基本达到正常水平.置换前骨髋关节最大曲度为15.,后伸为8.,膝关节最大屈曲度70.,踝关节最大屈曲度15..置换后6个月髋关节最大屈曲度为27.,后伸17.,膝关节最大屈曲度50.,踝关节最大屈曲度14.;各指标与置换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运用三维步态分析对行全膝置换的患者进行功能量化评价,可以更准确的了解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进而探索最佳的治疗手段和置换后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隆乳术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不同取出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其乳房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选取56例PA HG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患者,其中26例患者采用开放式取出术治疗(开放组),30例患者采用吸脂术治疗(吸脂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PA HG残留及愈合情况。另选取40例PAHG取出术后乳房畸形患者,分别采用自体脂肪移植乳房修复术(A组,n =18)和脱细胞异体真皮乳房畸形矫正术(B组,n =22)修复乳房畸形,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吸脂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开放组患者术后PAHG残留量明显低于吸脂组( 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Ⅰ期愈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A组与B组患者乳房畸形修复后的效果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采用开放式取出术可较为彻底的清除PAHG ,吸脂术则具有操作简单、微创特点,但术后残留 PAHG较多,两种取出术各具特色。自体脂肪修复术与脱细胞异体真皮乳房畸形矫正术均可有效修复患者乳房畸形,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髋股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作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可能病因近年愈受重视,但尚缺乏国人流行病学相关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既往X线"阴性(未见异常)"髋痛患者中FAI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整理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期间西南医院影像中心保存的所有患者门诊骨盆前后位X线资料1 128例,按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研究对象.FAI诊断标准:(1)Cam型FAI:ɑ角大于55°;(2)Pincer型FAI:"8"字征阳性.分别统计FAI患者性别、年龄段及发生部位.测量髋痛一侧的髋关节前后位X线的ɑ角测量、半径高与半径比值(1/1Ra)和1/2半径高与半径比值(1/2Ra)并观察是否存在"8"字征,对以上统计及测量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128例患者骨盆前后位X线符合纳入标准269例,均表现单髋痛,其中男121例,女148例.影像学诊断符合FAI 42例(15.6%),男、女性分别为27例(22.3%)和15例(1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型与Pincer型和混合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ɑ角测量:Cam型FAI组为 86.3°±16.7°;非FAI组为46.3°±4.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Ra和1/2Ra: Cam型FAI组分别为1.02±0.04 和0.74±0.06;非FAI组分别为0.86±0.03 和0.69±0.05.1/2Ra在Cam型FAI组和非FA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1/1Ra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I在X线"阴性"的髋痛患者的高发病率,提示其可能作为患者髋痛原因,具有不可忽略的临床意义.1/2半径高与半径比值可以作为Cam型FAI诊断的特异参数以进一步筛选出. 相似文献
37.
38.
39.
目的通过人肌纤生成调节因子1(hMR-1S)基因重组表达获得MR-1S-His融合蛋白,纯化后制备抗MR-1S抗血清;同时确定该蛋白保存的稳定体系,为研究MR-1S蛋白理化性质及其功能提供关键的原料。方法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1a(+),构建pET21a-MR-1S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MR-1S-His融合蛋白表达,亲和纯化后Western blot鉴定;进一步用该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MR-1S的多克隆抗体。同时通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4种不同的稳定体系中保存后蛋白活性测定进行比较,确定最合适的稳定保存体系及条件。结果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1a-MR-1S,并在BL21中进行可溶性表达,经Western blot鉴定确认;免疫新西兰兔获得了抗MR-1S抗血清;确定了合适的稳定体系及保存条件。结论在非变性条件下实现了可溶性MR-1S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稳定保存,进一步制备的抗MR-1S抗血清为研究MR-1S的性质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