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3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20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6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背景与目的:合理采用组织瓣进行口颊缺损重建,可以扩大口颊癌手术指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组织瓣重建口颊缺损的指征,不同组织瓣的选择以及重建的手术技巧。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间共行26例组织瓣重建口颊缺损手术,其中单纯口颊粘膜切除8例;口颊大型缺损18例,其中包括口颊面部皮肤洞穿切除11例,口颊、皮肤以及口角全缺损切除7例。26例患者中有7例行腮腺导管切除。胸大肌肌皮瓣转移重建5例,游离前臂桡侧皮瓣重建1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6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4例。8例患者行术后放疗,剂量为66~70Gy。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皮瓣坏死,为游离前臂皮瓣重建病例;1例皮瓣部分坏死,为胸大肌肌皮瓣重建病例。皮瓣成功率为96.2%(25/26)。1例伤口积液,为涎腺瘘。所有患者均随访1-3年,7例复发患者中4例为原发灶复发,3例为颈部淋巴结复发。随访期间2例患者死亡,均为原发灶局部复发者。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是重建口颊大型缺损的良好皮瓣,是大于4cm的口颊缺损的首选:胸大肌肌皮瓣可作为口颊大型缺损重建的备用皮瓣;小于4cm的口颊缺损可选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清扫术在分化性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施行保留颈丛的改良性颈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的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行不保留颈丛的改良性清扫的患者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出现相应颈丛损伤的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保留颈丛者出现局部麻木者耳垂区22.2%(4/18)、颈部16.7%(3/18)、锁骨区16.7%(3/18),不保留颈丛组出现局部麻木者耳垂区100.0%(20/20)、颈部55.0%(11/20)、锁骨区55.0%(11/20)。前者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O.05)。结论保留颈丛的改良性颈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不会增加淋巴结转移率.有效地保留了耳垂区、颈部、锁骨区的感觉,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3.
自20世纪70年代应用激光治疗喉癌以来,激光已被认为是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中取代喉切除手术及放射治疗的有效方法,并且扩展至分期较晚的声门型、声门上型喉癌及其他头颈肿瘤的治疗.其在头颈肿瘤微创外科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可以完整切除早期癌瘤达到根治,还可缓解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症状,使上呼吸道、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器官功能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64.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一种反映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的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其最突出的优势是在肿瘤诊断,目前世界各地约70%的PET用于肿瘤患者,而国内基本上全用于肿瘤患者,如肺癌、乳腺癌、头颈鳞癌、结直肠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等。本文对PET检查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 PET基本原理PET是一种全身功能成像,是利用核素示踪原理显示活体生物代谢活动的核医学影像技术。目前临床 相似文献
65.
喉次全切除双颈前皮瓣喉重建术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喉次全切除双颈前皮瓣喉重建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技术操作及疗效。方法 :选择 13例 T4喉鳞状细胞癌施行喉次全切除双颈前皮瓣喉重建术。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发音成功率为10 0 % ,其中 11例言语可接受度达 7级 ,言语可理解度为 95 %以上 ,余 2例言语可接受度为 5级 ,言语可理解度为 90 %以上。误咽发生率为 15 .38%。本组 3年局部复发率为 15 .38% ,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 1%和 76 .92 %。结论 :该术式扩大了常规喉次全切除术的适应证 ,且有效地恢复喉的全部功能 ,并减轻致残程度 ,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在婴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0%,其中约40%~60%发生于头颈部.增生期血管瘤,尤其是严重的血管瘤(危及生命、影响重要器官功能或发生严重并发症)往往需要积极的治疗.研究发现普萘洛尔可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本文对这种新生治疗方法的成功案例及文献报道做一综述,在对比其他治疗方法的同时探讨普萘洛尔治疗的机制,用法用量以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67.
声门上喉癌临床 N0期病例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声门上喉癌临床N0期病例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材料和方法:回顾1982年至1991年于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81例声门上喉癌病例资料,其中48例为临床N0期病例。应用单因素Kaplan-Meier与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声门上喉癌临床N0期病例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本组81例声门上喉癌中33例(40.7%)出现颈淋巴结转移。48例临床N0期的病例中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3%(11/48)。出现和未出现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86.5%,存在显著性差异(Log Rank=24.55,P=0.0000)。20例T1+T2及28例T3+T4病例的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2%和35.6%,无显著性差异(LogRank=0.02,P=0.9000)。鳞癌高、中、低分化的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2%,45.3%和50%,存在显著性差异(Log Rank=6.97,P=0.0307)。多因素Cox模型分析亦显示仅鳞癌病理分化级别显著隐性颈淋巴结转移(P=0.0337)。结论:鳞癌病理分化级别是声门上喉癌临床N0期病例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低分化鳞癌易出现隐性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在人舌体鳞状细胞癌发生内质网应激后,TRB3与AKT磷酸化的关系。方法:在人舌体鳞癌细胞Tca8113及CAL-27中,使用毒胡萝卜素或衣霉素诱导内质网应激,采用腺病毒质粒转染及短发夹RNA干扰技术验证TRB3与AKT磷酸化的关系。结果:Tca8113及CAL-27细胞通过毒胡萝卜素或衣霉素诱导24h后,TRB3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在Tca8113细胞中,通过腺病毒质粒转染上调TRB3蛋白表达后,磷酸化AKT蛋白表达下降;通过短发夹RNA干扰下调TRB3蛋白表达后,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升高。结论:在人舌体鳞癌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后,TRB3蛋白表达上调并且抑制AKT磷酸化。 相似文献
69.
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外科手术进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切除手术入路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外科治疗临床资料。结果:2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均获成功。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甲状腺腺瘤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气管旁淋巴结转移3例,甲状腺滤泡状癌伴气管旁和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通过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的占85.19%,颈部领式切口并胸骨正中劈开入路的占11.11%,开胸入路并颈部领式切口的占3.7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93%,其中术后伤口出血较为常见,占42.86%。结论: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是可行的,它容易操作且安全可靠,又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0.
下咽癌及近端食管癌外科治疗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咽癌及近端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以来14例下咽癌及近端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结果,其中下咽癌6例,近端食管癌8例。结果全组均行下咽、全喉、全食管切除,咽胃吻合术,其中3例并行双侧功能性颈清扫术。患者出院后全部随访。术后1例双肺感染,1例医院内死亡,1例吻合口狭窄;患者均能经口进食,日常生活自理;2例应用电子喉可进行交流。13例已死亡,中位生存期20个月。结论下咽、全喉、全食管切除,胃咽吻合术治疗下咽癌及近端食管癌方法可行,但预后差,生活质量欠满意,应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